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国公司典型案例—格力资料全

跨国公司典型案例—格力资料全


• 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大型电器制造商,格力电器致 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空调产品。
在全球拥有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巴 西、巴基斯坦等9大生产基地,8万多名员工,至今已开发 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 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能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 种需求;拥有技术专利6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300多
三、格力的产品与服务
格力专卖店
格力地产
三、格力的产品与服务
• 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2003年格力集团通过重组成立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成 为全国第一家经过重组方式设立的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 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资金平台,通过集中资源,统筹协调, 建立以财务公司为支撑点的资金借贷新体系,实现全集团 资金计划一盘棋,结算业务一中心,将大大提高集团的融 资能力,为三大板块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提供信贷担 保、调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等 方面已经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5.行业内竞争者
• 格力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连续好几年稳坐 空调业第一把交椅,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专业化经 营。近年来,格力推出和实施的高新技术就有六 项:
• (1)智能化人体感应技术。 • (2)一氧化碳自动感应报警技术。 • (3)智能换新风技术。 • (4)数字直流变频技术。 • (5)多折式蒸发器技术。 • (6)数字化湿度控制技术。
5.行业内竞争者
• 面对空调市场混乱无序的竞争,一贯坚持专一化 经营的格力成为了国内目前规格最齐全、品种最 多的空调生产厂家,形成了业内领先的主导优势, 而且充分地显示了十多年来,该企业的专业化技 术积累,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和经济效益再增值 的潜在能力!
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1. 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潜力非常巨大, 2. 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化将不断提升国内消 机 费需求总量,农村购买者日益增多 会 3. 海外市场进一步增长 4. 政府对家电行业的政策扶持和宽松的货币
• 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71.64亿元,同 比增长20.43%;净利润53.32亿元,同比增长41.34%, 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
• 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 “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家用空调年产能超过6000万台(套),商用空调年产能 550万台(套);2005年至今,格力空调产销量连续7年全 球领先。
3.产品市场定位
1. 家用空调巨头→制冷产业巨头 2. 以客户为导向 3. 高品质产品 4. 优质服务
4.企业内部价值链
企业基 础设施
人力资 源管理 技术开 发
采购
包括企业总体管理水平、计划决策、财务、会计、法律、外部经 营环境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等大量活动。
二、企业发展历程
壮大阶段(抓市场、抓成本、抓规模)
1997~2001年,公司狠抓市场开拓,董明珠总裁独创了 “区域 性销售公司”,成为了公司制胜市场的“法宝”。1998年公司三 期工程建设完毕,2001年重庆公司投入建设,巴西生产基地投入 生产,格力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形成规模效益;同时,通过强 化成本管理,为公司创造最大利润。
2.供应商
• 作为专业化空调生产企业,格力拥有空调心脏— —压缩机的研发生产能力,自己建立了压缩机厂。 这是对上游资源的战略整合,从而获得产业竞争 优势。2001年以来,格力电器公司大刀阔斧加大 了对原材料采购程序和运作环节的调整,通过供 应部、外管部、筛选分厂、技术部等环节的层层 监控,坚决要求做到“货比三家、质量取胜”, 并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环节的监控,堵塞漏洞,杜 绝人情关,亲情关,并通过公开公正的网上招标 等举措,把一批不适应企业要求的原材料供应商 拒之门外,保证了格力空调的原材料始终能做到 质优价平。
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 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 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至今,格力空调连续14年产 销量、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2005年 至今,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1年4 月空调内销出口分别增长25%与36%, 其中格力增长68%与75%。
3.顾客
• 对于家电产业来论,今天流通渠道的市场控制作 用已经空前加强,甚至决定着市场的竞争格局。 至少大型连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二级 市场的竞争格局。随着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速度落 后于空调产量的增长速度,国内市场由卖方市场 逐渐转为买方市场。大型连锁系统加剧扩张,逐 步提高在行业的话语权,渠道力量在影响竞争格 局的因素中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企业发展历程
国际化阶段(争创世界第一)
• 2001年至2005年,公司提出了“争创世界第一”的发展 目标,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推行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大拓展国际市场力度,向国际化企 业发展。
二、企业发展历程
• 创全球知名品牌阶段 • 格力人在成功实现“世界冠军”的目标后,2006
2.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
(1)智能化人体感应技术。 (2)一氧化碳自动感应报警技术。 (3)智能换新风技术。 (4)数字直流变频技术。 (5)多折式蒸发器技术。 (6)数字化湿度控制技术。
2010年掌握的空调行业三项核心科技: 新一代G-Matrik(G10)低频控制技术−−变频空调 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中央空调 新型超高效定速压缩机−−定频空调
• 工业 集团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发展,以高新产品占领市场” 的发展思路,以新产品、新技术主打市场,成功地创建 了格力电器、凌达压缩机、格力罗西尼、格力磁电等一 批有实力的工业企业。
• 房地产业 2004年推出的新香洲旺角商业地产、拱北颐清园商住 楼盘和2005年推出的拱北御枫美筑小区,引入全新的 经营理念和营销管理模式,获得了业界、商界和消费者 的广泛认同。
事长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 克服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 的产品,抢占了市场先机,初步树立格力品牌形象, 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发展历程
• 发展阶段(抓质量) • 1994~1996年,公司开始以抓质量为中心,提出了
“出精品、创名牌、上规模、创世界一流水平”的质 量方针,实施了“精品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 体系,出台了“总经理十二条禁令”,推行“零缺陷 工程”。
年公司提出“打造精品企业、制造精品产品、创 立精品品牌”战略,努力实践“弘扬工业精神, 追求完美质量,提供专业服务,创造舒适环境” 的崇高使命,朝着“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 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愿景奋进。
格力企业文化
格力研发实力
• 电器业 三、格力的产品与服务
充分利用品牌、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格力集团 不断开展资本经营和对外投资。 主要产品为空调。
跨国公司典型案例ⅴ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 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 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是没有脊梁的企业 一个没有脊梁的人 永远站不起来
汇报人:叶培群
2020年6月20日11时16分
1
• 格力视频 33‘
目录
• 一、公司简介 • 二、公司成长历程 • 三、格力的产品和服务 • 四、格力外部环境分析 • 五、格力内部环境分析 • 六、企业战略选择
一、企业简介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 司成立于1991年,是目 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 产、销售、格力标志服务 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 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 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 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
一、企业简介
•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 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专 业化空调企业,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35.17亿元,同 比增37.35%;净利润52.37亿元,同比增22.48%;纳 税超过53亿元,连续12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 上市公司100强”。
•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 能补贴、“一保一控”等 扶持政策
•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品 提高、金融危机减缓
•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 展,节能、健康成为主要 购买标准
• 国外技术壁垒变强,技术 创新十分必要
(二)五力模型分析
1.潜在进入者
• 格力除以技术领先及科学的渠道管理使潜在的竞 争对手望而却步,还以实行总成本领先策略,加 大生产,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来构筑空调业 强大的进入壁垒。2004年4月18日,格力在重庆 投资兴建的空调生产基地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典礼, 年产能跃升至200万台,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规模 最大的专业空调生产基地,而格力电器的总年产 能也由此突破1000万台,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专 业空调生产基地。格力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增大 空调业产能过剩的风险。一些盲目进入的企业可 能一投产便面临困难,一批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 业必然更难生存,最终都将退出竞争。
5.行业内竞争者
• 空调行业是一个没有巨头的行业,十几个品牌集 中瓜分了80%的市场份额,但是各自的占有份额 相差不大,均在十几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谁都不 拥有对市场的决定权。
• 各主流空调企业界不断扩大产能以期取得规模优 势,同时整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空调业的产业 集中度(前5家企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003 年行业集中度达到44%,比2002年提升了6个百 分点。2004年空调业的竞争形势体现出强者更强 的特点,一些不具优势的小企业将退出竞争。
• 石化产业 发展油品运输、采购、进口、储运、销售等环节业务,拓 展化工品、成品油、煤炭等相关产品市场,条件成熟时, 进入油品深加工等下游产业。
四、格力的外部环境分析
P:政治 E:经济
S:社会
潜在进入者
供 应 商
产业内竞争
买 方
替代品
T:技术
企业外部环境构成
(一)PEST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