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绝招多
发表时间:2013-04-19T09:48:48.28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3月供稿作者:苗学红[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做到准确计算和熟练快速计算,这是小学阶段手段一个重头戏。
河北省武安市业余体校苗学红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做到准确计算和熟练快速计算,这是小学阶段手段一个重头戏。
数学是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现代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教好数学,保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这样说,不精通数学的人才是一个残缺的人才和不优秀的人才。
因为小学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他的思想方法对于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渗透性,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正确计算能力十分重要。
就是因为计算错误,而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十分落后,是因为眼高手低,面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比别人差,但是在写答案时却不正确,其实他们和正确计算就差一点点。
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有的就因为计算失分过多而成绩落后。
同学瞧不起,老师也批评,家长给白眼,渐渐地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结果都是可悲的。
连小学生都要荒废,基础打不好,人一生的成长都会受到制约。
所以说,作为小学生要能在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做到快速准确地计算,也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为以后的生活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很低,究其原因,有的人认为是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说穿了也不光如此,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具有多样性。
作为老师,要能够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捕捉这些计算错误的例题,特别是典型例题,做到重点击破,对症下药,以收到防患于未然,或者亡羊补牢的作用。
一.影响计算能力的因素
首先是因为学生观察不仔细,学生们面对新法则,学生做得顾此失彼,只注意法则的执行,而造成口算的错误。
记得刚学除法竖式计算时,有些学生就粗心大意,只关注商,而没有观察到余数是否小于除数,从而造成错误。
其次是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的思维品质还不完美,在感知事物的时候往往不具体,只注意到孤立的事物,肤浅而笼统却把握不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造成了感知上的缺陷,孤立而没有整体性。
最常见的问题:比如在抄写数字和符号时,走马观花,下笔较快,十分草率,6写成9,45写成54,写着上一行就串到了下一行等现象屡见不鲜。
还有时出现这样的错误:4—4÷2=0÷2=0.
第三就是记忆不准确。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习生活,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学知识特别容易遗忘,像退位减法,前一位退了1,到计算的时候忽略了减1,还按原数计算。
还有的现象是在进行进位加法时,不是忘了进位就是忘了加上这个进位的数,至于像那些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计算,学生们忘进忘退得疏漏错误就十分多,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直接关系。
第四个原因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有积极性的一面,但副作用也十分明显。
学生们经常按常规计算,这就造成了同一错误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地出现。
比如:在进行接近整十整百的加减法计算时,在练习题16+99,21+198,47+296,加上一道37+101,学生就依据简便算法中多加了要减去这一思维,顺势把37+101写成37+100—1,进行计算,这样的错误层出不群。
二.补救措施
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消除计算时的心理障碍。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大部分是因为不认真,也就是所谓的粗心大意。
所以教师要保证经常与学生沟通,端正学生的计算态度,增强向心力。
尤其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不要太吝啬演算草纸,要舍得用,还要细心用,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草纸那是一个自由解放的地方,龙飞凤舞,靠边挤角,书写不公正,数位对不起,他们自己算着算着就看不清楚了。
这个问题必须纠正,没有认真,何来的准确?其次要教给学生口算的方法,比如:20以内的加法就要把凑十法,运用自如。
另外像乘法口诀,可以帮助直接求积和求商。
还有一些运算定律都是武装学生的制胜法宝。
再次,就是要加强训练,熟中生巧,计算上出现的错误一定要看清楚,是学生智力差,还是方法掌握不到位。
不要怕浪费时间,现在虽然不讲究题海战术,但是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必须要求学生训练到位,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虽然数学没有生动的情节,不像故事那样扣人心弦,也不像动画片引人注目,这就要求制作的题目必须形式多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的调动。
可以让学生自己算,也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评判,也可以搞口算竞赛,或者抢答等等。
第四就是要边训练边总结。
先做一做,再看一看,然后还要想一想,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
只知道低下头拉车而不去抬起头看路,这种学习方式是不值得称道的。
比如,计算399+45,就可以把399看成400,去加45,这个过程中多加了1,先加后减去,这样做,就会快而准确。
但是相当多的学生就做不到,一看就做,一做就错,眼高手低,就不去观察,认为观察没必要,是浪费时间的事情。
三.培养计算能力,从小就开始
要想提高计算能力,牢固地掌握法则是关键一环。
一方面要理解透彻,另一方面要把这些知识内化成计算技能,让他们在做中说,说中做,一边计算一边讲道理,做一题说一理,每一步都有依据,提高法则应用的自觉性,正确性就会相应的提高。
如果熟练以后,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压缩,为计算提速。
只有透彻理解了算理,才夯实了正确计算的基础。
出题在课外,道理在教材。
题目千变万化,而道理却一尘不变。
要把抽象的算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做到了如指掌,梳理好知识,让算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然后就可以形成正能量的冲动,算一道对一道,一道更比一道快!
还有一点就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书写要认真细致,格式要规范,布局要美观,这些都有助于正确率的提高,就是草纸的计算也不要乱写。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回头看的好习惯,多数学生不能一锤定音,往往在检查中还会查出疏漏,这就告诫我们要多验算,多反刍,多咀嚼,重新审题,二次耕耘,也会去伪存真,减少错误。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偏废,毫无退路可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每个人都希望遇上一个好老师,尤其在小学这个关键的起步阶段,能遇上一个好老师更是一生幸福,一定要千方百计,持之以恒地将计算能力扎扎实实地培养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为学生充好电加好油,以求上对得起党心,下对得起学生,中对得起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