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1期(总第95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11.2011General.No.95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57【社会文化】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张薇(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摘要:中国5000年历史源远流长,饮食文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更多注重味美。
俄罗斯历史文化悠久,但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物产的限制,饮食种类略显单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
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素实诚,其传统饮食简单粗豪。
相比较中国而言俄罗斯饮食比较注重搭配与营养。
关键词:中俄食材;中俄饮食观念;中俄饮品差异中图分类号:G 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1)11-0057-02收稿日期:2011-09-13作者简介:张薇(1989-),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学生,从事饮食文化研究。
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的烹饪不仅仅是味美,注重营养,而且是一门艺术。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有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虽然不及中国饮食讲究细腻和博大精深,但也绝对像世界人们展示着俄罗斯的与众不同和独特魅力,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美食园地一朵奇葩。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却不那么说得出来。
因为中国菜美味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调和。
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
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
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
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更注重为了口感好而去吃。
俄罗斯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文化悠久,但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物产的限制,饮食种类略显单一。
如蔬菜主要以土豆、卷心菜、胡萝卜、洋葱头为主。
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是先汤后饭,在俄罗斯流行一句话:“卷心菜汤和麦片粥是我们的食物。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
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
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
相比较而言,俄罗斯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饮食习惯。
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
一瓶伏特加,一边放黑鱼子酱、罗宋汤,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
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它保持了大自然带给你食物的原本口味。
西方人习惯吃生、冷的食物,中国人并不是很喜欢。
俄式饮食、菜肴还是比较丰富,而且制作简便,用在吃饭上的时间不长,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日,也可供我们借鉴。
二、两国喜好的食材不同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中国人喜好的主食主要是大米。
因南北差异,地域环境而有所不同。
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
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第11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1,2011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精致而闻名于世。
因为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类型,所以中华料理在食材选取的条件上较大优越于俄罗斯。
俄罗斯餐桌上不能分离的食物是洋葱,因为俄罗斯夏短冬长,日照不足,所以新鲜蔬菜水果少之又少,因气候条件又很难大量储存。
到了漫长的冬季,土豆、胡萝卜、洋葱更是必不可少。
俄罗斯人和欧美居民一样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以奶油、高脂肪高热量的荤食为主体。
俄罗斯人喜欢面包,就其制作之精良,品种样式之多,色香味形之讲究,可与中国菜肴媲美。
俄式面包可以做出几十种。
俄罗斯人喜欢吃黑麦面包,对普通百姓来说,用麦面粉制作圣饼和白面包常常是节日的美食。
面包是俄罗斯从古至今的传统主食。
说到俄罗斯的面包,其中有一种“波罗金诺黑面包”,是黑面包中的极品。
烤制这种面包有一种独特的配方,主要是在黑麦面粉中加入天然香草籽。
黑面包、鱼子酱、罗宋汤。
这三样食物是众所周知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为上品。
鱼子酱有灰(明太鱼)、红(鲑鱼)和黑(鲟鱼)三种。
灰的口味重,红的太腥,黑的最妙。
即使在50年代,黑鱼子酱产量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
俄罗斯人特别爱喝汤,午餐和晚餐必须有汤。
而且汤种类繁多,有各种肉汤、鱼汤、酸菜汤、红菜汤、清鸡汤等。
著名的有“罗宋汤”。
俄罗斯的馅饼和中国的饺子地位相当。
俄式馅饼有着“太阳”、“伟大节日”、“丰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种含义,俄国古谚语中说道:俄国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馅饼。
三、两国喜好饮品不同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
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人工种茶的最早历史是在西汉《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
”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
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茶文化也伴随中国人民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
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
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
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
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
俄国人也喜欢茶,但是他们多喝红茶,红茶在俄语中被译为“黑茶”。
其实说“黑茶”还是挺有道理的,一来红茶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
俄国人不喜欢单调的饮茶方式,多加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等茶点。
相对茶来比,俄国人更喜欢酒,并且喜欢喝烈性酒。
一般提到俄国人,让人联想到的不仅是金发高挑的美女,还有就是酒。
俄罗斯人喜欢喝酒,伏特加是他们的最爱。
伏特加反映了俄罗斯人多重的性格:奔放、热情、直率、乐天、坚韧、极端、矛盾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饮酒习惯改变了,大幅度提高啤酒及西方进口酒的饮用。
虽如此,俄罗斯人还是不能抗拒伏特加。
俄罗斯人宠爱的另一种饮料是啤酒,和中国人一样,啤酒是俄罗斯人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饮品。
但是在俄罗斯啤酒是作为一种普通饮料出售,它不作为酒类饮料在政府控制下销售。
在俄罗斯街头设置的保洁箱里,或者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你都可能看见啤酒的身影。
俄罗斯人喝啤酒用以佐餐,爱饮烈性酒,特别是伏特加,酒量一般都很大。
对中国烈性酒也有兴趣,不爱喝葡萄酒。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有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俄罗斯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就闻名于世,并经历了诸多发展阶段。
了解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也就是了解俄罗斯的发展历史,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人。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地。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虽然不及中国饮食讲究细腻和博大精深,但也绝对向世界人们展示着俄罗斯的与众不同和独特魅力,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美食园地一朵奇葩。
〔责任编辑:于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