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饮食文化对比
吃穿住用行是一个人存活在这个时代的的必须需求,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能离开这些。
这其屮吃又排在首位,即饮食。
吃什么、怎么吃,一个地区或者民族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屮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差异很自然地就成为两国民族性格差异的一种外在表现。
一、中俄民族的“饮”差异
(一)酒文化。
酒,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促进友谊,调节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始于商周,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中国人饮酒讲究尽兴,中国人爱以酒为媒介进行社交活动,并且,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喝酒时得到升华。
中国人喝酒比较讲究下酒菜,讲究荤素搭配,凉热兼顾。
在酒宴上,主人往往先讲上几句话,之后就开始第一轮敬酒,主人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即所谓“先干为敬”,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词。
敬酒时,一般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的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高纬度,因此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俄罗斯人通过喝酒来取暖,伏特加(водка)一词源自俄语“水”(вода),有“生命之水”的意思。
伏特加一般是40度,与白兰地和威士忌一起,同为世界三大烈酒。
不过,同威士忌在饭前加冰块苏打水浅尝辄止、白兰地在餐后细品慢啜相比,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哪怕是满满一大杯也“一口闷”。
伏特加成为了俄罗斯人生活中的必备品,也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二)茶文化。
茶,是世界上最为普遍的饮品之一。
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饮茶成为了中俄两国人民共同的爱好。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世界闻名,是茶的故乡,茶叶品种繁多。
中国人喜欢喝清新淡雅的绿茶,用沸水冲泡,香气四溢,再配置以茶道器具特别是紫砂壶一类精美的茶具,充分体现了清新淡雅之意境及君子之风。
俄罗斯的茶文化历史并不长,直到十八世纪茶叶才在普通百姓中传播开来。
与中国人不同,俄罗斯人喜欢味道相对较重的红茶。
俄罗斯人喝红茶喜欢配以砂糖、方糖、巧克力等用茶炊引用。
展现了俄罗斯人独特的民族性格。
在俄罗斯,茶炊是不可缺少的饮茶器具,有“无茶炊不能算饮茶”的说法。
二、中俄民族的“食”差异
从“食”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
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差异,形成了中俄两种不同的“食”文化。
中国人的传统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肉和水果等。
中国人注重菜品的精致和丰富,招待客人往往是一桌丰盛的菜肴方见主人的热情及对客人的重视。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一道菜便诠释了一种文化理念和内涵。
例如,四喜丸子、东坡肉、龙风呈祥等。
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与时代、地域、技法及喜好程度等划分开来。
例如在中国比较闻名的各大菜系之分。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高纬度,食物种类要比中国少,俄罗斯人的主要饮食有: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五大领袖”,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四大金刚”,以及黑面包、伏特加、鱼子酱——“三剑客”。
虽然俄罗斯的传统美食不如中国一样精致,但是热情好客一点不比中国弱,招待客人都是一桌丰盛的菜肴。
俄国菜肴的命名方法通常是直白明了,说明原料即可,很少会运用修辞手段。
例如炸鸡、腌黄瓜、熏香肠等等,但是在粗犷、随便的背后诠释了俄罗斯人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中国和俄罗斯虽然在文化习俗和文化生活有差异,但差异是相对的,随着中俄联系的不断加深,两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合,相信两国关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