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ue Engineering 1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汉字和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得到广大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
1997年6月,国家汉办在湖北宜昌召开了首次汉字和汉字教学的研讨会。
1998年2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法国汉语教师协会联合在巴黎举办了国际汉字教学研讨会。
这两次学术会议,极大促进了汉字和汉字教学的研究工作,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教师关注并参与到此项研究工作中,出现了一个研究高潮①。
尽管如此,汉字及汉字教学相关研究成果相对于汉语教学的其它方面还远远不够。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即2006年至2010年,《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汉字文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公开发表的论文共2383篇,有关对外汉字教学的论文仅仅80篇,占论文总数的3.4%,其中《世界汉语教学》9篇,《语言教学与研究》17篇《语言文字应用》30篇,这三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刊物的论文可大体反映汉语教学界同行对汉字教学研究的状况。
3.4%的比例应该可以说明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薄弱的程度。
2汉字和汉字教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2.1汉字与汉语关系对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认为汉字及汉字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008年11月,由厦门在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
其第一场主题即为“汉语和汉字关系”,中国人民大学胡明杨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香港大学单周尧教授四人分别作了题为《汉语和汉字问题》、《论汉字与汉语的辩证关系》、《汉字是汉语之魂》、《汉字与汉语关系研析》的报告。
另,李如龙《论汉语和汉字的关系及相关的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周健讨论了字与其它语言要素-词的关系,《分析字词关系改进字词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1期)。
2.2“字本位”与“词本位”的讨论“字本位”教学得到更加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是绝对的排斥“词本位”,认为“字本位”教学应当吸收“词本位”教学方法中某些积极和合理的因素,有些学者认为两者可以结合。
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问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张德鑫《从“词本位”到“字中心”-对外汉语教学的战略转移》(《汉语学报》2006年第2期)、潘文国《“字本位”理论的哲学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管春林《“字本位”与“词本位”教学方法结合质疑-兼与刘颂浩先生商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瓦西德《略论“字本位”理论及其教学路子》(《汉字文化》2009年第3期)。
2.3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有关对外汉字教材研究的论文非常少。
主要有李香平《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的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李泉、金允贞《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
2.4汉字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汉字教什么,是汉字教学首先应该明确的。
近五年侧重汉字教学内容的主要文章有:王衍军《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字情况调查-以五套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为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姚喜双《编写〈汉字800字〉的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郝美玲刘友谊《留学生教材汉字复现率的实验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2期)、王宁《谈〈规范汉字表〉的制定与应用》(《语言
文字应用》2008年第2期)等。
2.5汉字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汉字本体研究主要集中于字形结构研究和形声字研究两个方面。
从近五年的论文发表情况来看,字形结构研究的仍是关注的重点,主要针对汉字中级结构单位-偏旁或部件的研究。
周妮《现代汉字构件的表义性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杨月容《谈现代汉语教材中的“偏旁”和“部件”》(《汉语学习》2006年第4期)、陈燕《汉字部首法取部位置的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冯志伟《用上下文无关语法来描述汉字结构》(《语言科学》2006年第3期)、耿
二岭《现代汉字的“避重捺”问题》(《汉语学习》2007年第4期)、种
一凡《形声字的理想分类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
2.6留学生汉字学习特点和规律研究有关于留学生汉字学习特点和规律研究的论文,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有关留学生对汉字认知方面的研究及调查,一是汉字书写过程及汉字偏误分析研究。
从认知角度研究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特点,早已有之,不同的是,近五年的论文呈现出的认知角度更加具体、更细致。
主要有:李俊红《声符对于形声字意义认识的效应-DSICP 学生声符与形声字意义认知自主联结测查报告》(《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徐彩华《留学生汉字形误识别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等。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分析,更多的关注到了学生的书写过程,不再是纯粹对书写结果进行偏误分析。
2.7汉字与计算机的利用研究汉字与计算机的利用研究,是汉字研究的新发展,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汉字对计算机的适应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教学的能力还有待大大提高,有关汉字语料库的那建设,以及相关学习、教学软件的开发,都迫切需要加快进行。
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朱宇《再探电子抽认卡对美国汉语初学者汉字记忆的影响》(《世界汉语教学》2010第1期)、李华《北京语言大学研发汉字字形描述和错字处理软件》(《世界汉语教学》2009第3期)、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错别字数据库”课题组《“外国学生错别字数据库”的建立与基于数据库的汉字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
注释:①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02).参考文献:
[1]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02).
[2]李如龙.论汉语和汉字的关系及相关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
(04
).[3]潘先军.近4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03,(03).———————————————————————基金项目:咸宁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徐琦(1981-),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咸宁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
近五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
An Overview of TCSOL Studies
徐琦Xu Qi
(湖北咸宁学院,咸宁437000)
(Xianning University of Hubei Province ,Xianning 437000,China )
摘要:本文以近五年(即2006-2010)年公开发表的论文为考察对象,根据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内容,分专题评述其教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及进展。
Abstract:Taking the published papers from 2006to 2010as research subject,the paper presen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results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CSOL teaching content.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发展现状
Key words:TCSOL ;the results of studi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1-0257-0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