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在课题研究中快乐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快乐成长 --课题研究年度总结少普中心校:
语文组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课题已经开展九个月的时光了,回顾这一段时间的课题开展情况,我有很多感慨!科学的管理、及时的督促、殷切的期待,使得我和其他的老师们一样,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尽自己的努力开展课题研究,争取不虚度年华,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以下是我组的课题年度总结。
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
一、加强学习。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基础,朱永新教授说: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作为教师,跟其他的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
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我们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学习,更需要系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理念、加深认识,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扎实高效地开展。
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
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
1/ 7
书人。
如果说我们以前的读书是零散的,那么现在,我组围绕课题展开的学习就是系统的;如果说我们以前的读书是被动的,那么现在,我们的读书就是主动的。
这半年,我们通过网上搜索、专家引领、读书自学的方式读了不少和课题有关的书,只要和课题有联系的就拿来观看。
迄今为止,我组的老师认真阅读了《口语艺术》、《好口才是练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的艺术》等,我们感到,围绕着一个专题不断学习,把一个问题弄懂、弄透、弄深,一定会受益匪浅。
得到了领导的指导,我们懂得了如何开展研究,并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要探索信息输入对表达的影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参加课题培训会,我组老师懂得了课题研究重在过程,不要为写书而写书,要关注研究的过程、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杜朗口中学教学改革经验报告会》使我懂得: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状态,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才能扎实有效,才会在互动交流中精彩纷呈;成尚荣所长的讲座,我们明白教育科研要从爱做起,要爱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的个人尊严和权利,要用尊重唤醒学生的心灵,只有更多的尊重学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学生。
二、不断实践。
---------------------------------------------------------------最新资料推荐------------------------------------------------------ 这一次课题,和以前的课题研究不同之处在于:
以前我的身分是课题组成员,这一次是课题主持人;以前的课题都是别人给我的,这一次的课题是我自己选择的;以前的课题和课堂教学关系不大,这一次的课题却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这个选题是我所需要的、是我比较喜欢的、是和教学工作息息相关的,所以,我做起来兴趣很浓。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自从这个课题被立项以来,我每天都在找米下锅,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一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搜肠刮肚地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因此,我每天的语文教学都处在研究的状态,每天的工作也感觉总是崭新的,因此工作起来兴致勃勃。
例如,有效的利用文章的空白展开课堂教学,是教师在阅读文本时的再创造,它是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利用得当,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可以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方面有很大的益处;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能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达到激发、强化学生语言表达的愿望; 2、开展丰富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这半年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练习机会,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 7
我组的老师深切体会到,学生的能力是在一次次的训练中逐渐提高的,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勤于思考。
教师要形成思考的品质,一个老师一旦会思考就会螺旋式上升。
读书,要带着自己的脑子读书,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要有深入性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缜密性思考多问几个还有什么;怀疑性思考不会怀疑的老师教不出会怀疑的老师;迁移性思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为我用。
我一直努力做一个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人。
有一次,我跟一年级的李春艳老师闲聊,她说了学生的一个现象:
老师一问就举手,学生一张嘴就错。
这使我想到以前听的一节公开课,一位青年老师对学生说:
我提问以后,大家都要举手,看谁举得快,看谁发言最积极。
课上,学生配合得很好,小手如林,气氛热烈。
老师见到举手的就喊,一环扣一环,看似热闹,却总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准确,回答不到点子上。
这位老师课堂上忙得不轻,课后却对课堂很不满意,皱着眉头说:
学生根本没有听清楚我的问题,这个班的学生太浮躁了。
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责任在谁呢?全都在学生浮躁吗?反
---------------------------------------------------------------最新资料推荐------------------------------------------------------ 思老师的教学行为,问题出在哪里?我觉得,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在提出问题以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发表看法,而是要学会等待,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如果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我认为有两点害处:
一是培养了学生浮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会深入思考。
不能沉下心来思考的孩子,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二是忽略了反应慢的学生,沉默的他们只是坐在课堂上陪衬。
因为反应慢的同学在思考之际,就已经听见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失去了一次次发言的机会,长期下去,这类学生思维的惰性会越来越强。
还有一次,王老师对我说:
我就不明白,学生怎么就不发言的呢?她向我描述学生课上的表现:
不吱声!一问三不知!我陷入思考,这位老师是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很会鼓动学生。
课上经常做游戏,用生动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了鼓励学生学好,养成良好的习惯,她运用了很多激励性的评价,并且经常画星、加分、发奖状。
为什么学生的发言这么不尽人意呢?我一直困惑。
后来王老师找到了原因:
我询问了学生,学生说以前的老师喜欢训人,回答问题,答
5/ 7
错了就狠狠地训!所以学生都不敢发言了!由此我想到:老师累得不轻,学生烦得不行,老师是真累,真负责任。
但老师好像是在认认真真违反规律,因此教学收效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块儿尤为欠缺。
学生没有错!错在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试想一下,学生满腔热情地举手想表达,激动万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无论答案是否正确,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学生站在那里,众目睽睽,忐忑不安。
如果教师能恰当地激励学生,学生一定能在以后更加积极地勇于表达;但如果老师因过于强调答案的标准性而使用了一棍子打死恨铁不成钢的粗暴方式,那只能使学生更死,干脆来个不开口。
另外,我还思考:
学生不愿意发言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和老师的提问方式有没有关系?于是,我经常进行开放性提问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这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能够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答案不确定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遇事思考、经常琢磨,时间长了,觉得自己思考问题比以前深入、全面,感到自己聪明了、头脑清晰了。
另一方面也要有系统思考的意识。
不光要思索,更要联系前后、纵横思考,只有这样,思考才会有深度,才会具有整体性、完整性。
---------------------------------------------------------------最新资料推荐------------------------------------------------------ 而不是一盘散沙、星星点点、随手捞起、毫无计划。
如果说我们的思考是一个个的珠子,那么系统思考就是把一个个珠子串起来的完美的珠链。
四、坚持写作。
进行教育科研,要有积累资料的意识、勤于写作的意识。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坚持下去,量的积累就一定会有质的变化。
凡事,行动了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不行动一定没有结果。
本课题从立项以来,我写了一些随笔,有的是实录,有的是案例,有的是感想,有的是分析,还有计划、总结、调查问卷等等。
我的感觉是:
我的文章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语言表达过于平实,但是我并不气馁。
我相信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和写作,我会越写思路越清晰、越写思路越开阔,一定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写出优秀的文章。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少普中校课题研究总结少普中心校语文组二 0 一 0 年十二月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