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常用实验室检查(体液)
第五章 常用实验室检查(体液)
根据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可分为漏出液和 渗出液两大类。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其 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毛细血管静脉压增高和淋巴管阻塞;渗出 液为炎性积液,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各种 炎症和恶性肿瘤等。
一、标本采集方法 浆膜腔积液标本由 临床医生用无菌穿刺术采集。标本分4管留 取,每管1 ~ 2 ml,第1管作细菌学检查 (如作结核杆菌检查,留10 ml);第2管 作化学(生化检查用肝素抗凝)及免疫学 检查;第3管作细胞学检查(用EDTA-K2抗 凝);第4管不加抗凝剂,以观察有无凝集 现象。
2. 寄生虫和寄生虫卵 肠道寄生虫病 的诊断主要依靠显微镜检查粪便中的虫 卵、原虫滋养体及包囊。粪便中可检出 的寄生虫卵有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 姜片虫卵、蛲虫卵、血吸虫卵、华支睾 吸虫卵等,原虫主要有阿米巴滋养体及 其包囊。
(三)隐血试验( OB) 隐血是指胃肠道少量出血,粪便外观 颜色无变化,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 出血,必须用化学法或免疫学法检出。正 常人粪便隐血试验阴性。阳性结果对消化 道出血有重要诊断价值,消化道溃疡时阳 性率为40%~70%,呈间歇阳性;消化道恶 性肿瘤时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性阳性。 其他如钩虫病、肠结核、流行性出血热等 此试验也可呈阳性。进食动物血、肉类及 进食大量绿叶蔬菜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2. 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 含较多的细胞或细菌时,可变混浊。病毒 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梅毒等 疾病时,脑脊液中细胞数轻度增加,可呈 清晰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时,可呈毛玻 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常呈现明显 混浊。
3. 凝固物 正常脑脊液不含纤维蛋白原, 不会凝固。当脑脊液中炎症渗出物纤维蛋 白原增多时可形成凝块。结核性脑膜炎时, 脑脊液放臵12 ~ 24小时后,可见液面形 成纤细的网状薄膜。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 脑脊液静臵1 ~ 2小时后即可出现凝块。
一、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标本采集 (一)适应证 ①有脑膜刺激症状; ②疑有颅内出血; ③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 而疑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④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等;
(二)禁忌证 对怀疑有颅内压力明显升 高、视神经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不 宜作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以避免诱发脑 疝。如必须检查时,应先进行降低颅内压 处理,然后缓慢滴出少许脑脊液。此外, 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穿 刺部位皮肤有炎症者亦不宜作腰椎穿刺。
鉴别要点 原因 外观 透明度 漏出液 非炎症所致 透明或微混 渗出液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多混浊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
比重
凝固 粘蛋白定性 蛋白定量 葡萄糖定量 细胞计数
<0.015
不自凝 阴性 <25g/L 与血糖相近 <100×106/L
> 0.018
能自凝 阳性 >30g/L 常低于血糖水平 >500×106/L
4. 酶学测定 正常脑脊液含有多种酶,但 其活性明显较血清低。神经系统有病变时, 细胞内酶逸出,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改变, 脑脊液中酶清除减低而致活性增高。①LD: 正常时,活性相当于血清的1/10,增高见于 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② CK:正常时脑型CK活性接近血浆的1/50,增 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血 管疾病及脑肿瘤;③ADA:正常时0 ~ 8 U/L,结核性脑膜炎时,明显增高。
(2)脓性及脓血便 痢疾、溃疡性结肠 炎、结肠或直肠癌等病变时常为脓性及脓血便; 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果 酱样;细菌性痢疾以粘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多呈鲜血状。 (3)黑便及柏油样便 粪便呈暗褐色或 黑色,富有光泽,如柏油状,便秘时可成黑色 球状。系上消化道出血后红细胞被胃肠液分解、 破坏后形成。出血量达50~70 ml时即可呈暗 褐色,隐血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连续柏油便 2~3天提示出血量至少在500 ml以上。服用活 性炭、铋剂、铁剂时粪便也可呈黑色,但无光 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三)标本采集方法 脑脊液标本一般由 医生以无菌法腰椎穿刺术采集。将脑脊液 分别收集于已编序的3支小试管中,每管 1 ~ 2ml。第1管可能含少量红细胞,宜作 细菌学检查;第2管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 第3管作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标本 采集后立即送检,一般不超过1小时。
二、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颜色 正常脑脊液无色。病理状态 下可有不同颜色改变。 (1)红色 主要见于脑及蛛网膜下腔 出血或由穿刺损伤引起。3管标本的颜色前 者红色一致,后者红色逐渐变淡。 (2)黄色 见于脑及蛛网膜下腔陈旧 性出血、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重症 黄疸。 (3)乳白色 多因白细胞增加所致, 常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
(四)其他检查 1. 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中查到肿瘤细 胞和白血病细胞,对中枢神经恶性肿瘤和脑 膜白血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 病原体检查 用墨汁染色寻找隐球菌性 脑膜炎脑脊液中的真菌孢子。
三。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为浆 膜腔。在生理情况下,腔内有少量液体, 起润滑作用。病理状态下,腔内有多量液 体贮留,称为浆膜腔积液。这些积液随部 位不同而分为胸腔积液(胸水)、腹腔积 液(腹水)和心包积液。
二、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外观 漏出液常为淡黄色,渗出液 常为深黄色。渗出液可呈不同颜色: 血性积液可为淡红色、红色或暗红色,见 于恶性肿瘤、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出 血性疾病、内脏损伤等; 淡黄色脓性见于化脓性感染;绿色可能为 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乳白色可能为乳糜 液,见于淋巴管阻塞明度 漏出液多清晰透明;渗出液多 混浊;乳糜液因含大量脂肪也呈混浊外观。 3. 凝固性 漏出液不易凝固;渗出液 往往自凝或出现凝块。 4. 比密 漏出液比密常在1.015以下; 渗出液常高于1.018。
(二)化学检查 1. 粘蛋白定性试验( Rivalta test ) 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后,可产生大量 浆膜粘蛋白。漏出液多为阴性;渗出液多 为阳性。 2. 蛋白定量测定 漏出液蛋白质含量 常小于25g/L,渗出液蛋白质含量常大于 30g/L。 3. 葡萄糖测定 漏出液葡萄糖含量与 血糖近似,渗出液中因含细菌或细胞酶的 分解作用,葡萄糖含量减少,尤其是化脓 性细菌感染时更低,结核性次之。
(二)显微镜检查 1. 细胞 (1)红细胞 正常人粪便中无红细胞, 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如菌痢、肠炎、结肠 直肠癌、直肠息肉等可见到红细胞。阿米巴痢 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 少于白细胞。 (2)白细胞 正常人粪便中不见或偶见, 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肠道炎症时白细胞可增多, 如细菌性痢疾可见大量白细胞,有的白细胞成 堆分布、结构模糊,称为脓细胞。过敏性肠炎, 肠道寄生虫病患者粪便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三)显微镜检查 1. 红细胞 正常脑脊液一般无红细胞,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腰椎穿刺损伤血管时,可 有大量红细胞出现。 2.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成人(0 ~ 8)×106/L,儿童( 0 ~ 15 )×106/L。正常脑 脊液含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无中性粒细 胞。二者之比约为7:3。白细胞增多是中枢神 经系统炎症的重要指标。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结核性脑 膜炎的急性期;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 炎、病毒性脑炎、真菌性脑膜炎等。
细胞分类 细菌学检查
以淋巴细胞、 根据不同病因,分别以中性粒细胞 间皮细胞为主 或淋巴细胞为主 阴性 可找到病原菌
4. 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 便后立即送检,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 寒冷季节标本送验及检查时均需保温。 5. 检查蛲虫卵时需用透明薄膜拭子 于晚12点或清晨排便前向肛门周围皱襞 处拭取并立即送验。
二)、检查内容和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正常粪便量与颜色 正常成人大多每天排便 一次,为黄褐色软便,排出量在100—300g左右。 婴儿粪便可为黄色或金黄色。 2. 性状:质软成形,婴幼儿粪便稀糊状。 异常性状 : (1)粘液便 多由于肠道炎症分泌物增加所 致。小肠炎症时粘液增多,均匀地混于粪便之中; 大肠炎症时粘液不易与粪便混合;直肠炎症时粘液 附着于粪便表面。
(4)白陶土样便 各种原因引起胆道 阻塞,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或缺如,使粪 胆素减少或缺如,粪便呈白陶土样。行胃肠 钡餐造影时,粪便也可呈白色或黄白色。 (5)鲜血便 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 肛裂及痔疮等。痔疮时常在排便后有鲜血滴 落,其他疾病鲜血则附着于粪便表面。
(6)水样便 假膜性肠炎时常排出大 量稀汁样便,并含有膜状物。霍乱弧菌感 染时可排出米泔水样便。小儿肠炎时由于 肠蠕动加快,粪便呈绿色稀糊状。
2. 葡萄糖测定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 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浓度的60%,在2.5 ~ 4.4 mmol/L。 减低常见于:①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 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 性脑膜炎等;病毒性脑膜炎多无明显变化; ③颅内肿瘤、结节病等;
3. 氯化物测定 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 较少,为维持脑脊液和血浆渗透压的平衡, 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较血清中为高。参考 值为:120 ~ 130 mmol/L。 减低见于:①结核性脑膜炎最明显,化脓 性脑膜炎稍低;②大量呕吐、腹泻、脱水 等血氯降低时。
3. 细胞学检查 在浆膜腔积液中检出 恶性肿瘤细胞是诊断原发性或继发性癌肿 的重要依据。 4. 细菌学检查 若为渗出液,则应经 无菌操作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作革兰 染色镜检,查找病原菌,必要时可进行细 菌培养和作药物敏感试验,供临床用药参 考。 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见表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