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

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

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第一篇: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之一。

创新不断推动现代大学走向经济社会大舞台,在服务国家发展、引领先进文明、增进人类福祉等方面承担起重要使命。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理念和战略选择,也是我国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作为贯通科技、产业、社会创新体系的枢纽,创新型大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建设创新型大学,前提是准确把握时代赋予大学的新功能与新定位。

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进程中,需要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作支撑。

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高校应认真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实施办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发动开放创新的强大引擎,主动担当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使命责任,统筹谋划创新型大学建设。

一、培?B拔尖的创新创造型人才,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水平的创新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应树立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具备宽厚基础、卓越能力、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的杰出人才。

创新全方位育人的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完善交叉复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整合人才培养政策环境。

构建全过程的教育生态圈,推进“四个课堂”衔接融汇,即发挥好“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丰富“第二课堂”校内实践,拓展“第三课堂”境内社会实践,加强“第四课堂”海外交流研修。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校应依托自身科研优势,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

促进学科、人才、科研良性互动,以构建高峰学科为牵引构筑科研高地,以汇聚一流人才为抓手激发科研活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构建完善的创新网络,推动校内创新网络与校友联系网络、社会服务网络、国际创新网络的连接互动,形成多网融合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

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对接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主动支撑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创造新的理论、思想和文化成果,建设高端智库,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方案。

三、改革创新大学治理架构,营造包容共享的创新生态治理能力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需要深化大学治理架构改革。

改革创新大学治理架构,构建责权统一、各尽其职的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核心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公平宽松、相互合作、和而不同的创新生态圈。

打造接轨世界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开放发展融入全球网络、汇聚国际资源,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系浙江大学校长)第二篇:调查: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120221)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大庆高新区以创业创新创优推进科学发展的调查省委政研室调研组编者按:日前,省委政研室调研组在《决策参考》第1期上刊发调研报告,介绍大庆高新区以创业创新创优推进科学发展的经验做法。

报告认为,高新区的发展实践,对于推动龙江大建设快建设、大发展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按照市委主要领导要求,日报今日予以全文转发。

希望各县区、各部门以高新区为榜样,勇于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不断创业创新创优,全力推进大庆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进程。

大庆高新区历经近20年的成长历程,承载着实现大庆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领军重任,高擎“三次创业”大旗,积极开展“三创”活动,促进了大庆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2011年实现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45%;利税72亿元,同比增长20%。

在全国84家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综合实力居第29位,可持续发展能力跻身第19位,向着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大思路——谋划宏伟蓝图思路决定出路,高新区把谋划宏伟蓝图视为科学发展的引领。

在国际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国内加快转型、竞相发展的大趋势下,大庆高新区以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为切入点,以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以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为动力,以引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已任,不断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努力打造全国和区域性的科技创新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现代都市核心区。

一是打开空间,构建国际竞争大舞台。

聘请国际大师策划空间布局,加快园区深度整合,大庆市委、市政府为拓宽高新区发展空间,决定将经开区划入高新区。

现高新区面积已由1992年建区时的6.8平方公里,扩展到574平方公里,形成了新兴产业城、经开区、化工城三大板块,构筑了各具特点、各占优势、互助互补、互促互动的园区发展新格局,为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再次腾飞拓展了广阔空间。

二是抢占高地,聚集高端产业大发展。

紧紧盯住高端产业发展动向和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方向,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集中力量发展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三大高端产业,打造产业聚集高地,提高产业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

到2015年,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分别超过1000亿元,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三大高端产业收入分别超过500亿元,基本形成“三主三高”的产业格局,总收入达到4500亿元。

三是开拓进取,强化科技创新大动力。

站在产业发展前沿,聚集储备科技资源,着力激发创业创新创优“三创”活力,建设产业集群、创业孵化、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金融保障“五大”服务平台;打造领军型、创新型、管理型、技能型“四型”人才队伍。

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型1商业模式企业、价值链高端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在孵创新型企业1000家,授权专利1500项,“四型”人才1.2万人,建立起国内一流的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型园区。

四是凝心聚力,营造创先争优大氛围。

以营造不为任何艰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创业文化;敢于创新的人受到尊重、善于创新的人得到实惠、创新失败的人得到宽容的创新文化;善于学习、崇尚竞争、追求卓越、敢为人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创优文化为核心,引导人才创业、支持人才创新、鼓励人才创优,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动力得到充分涌流。

大气魄——打造高端产业气魄决定层次,高新区把打造高端产业视为科学发展的支撑。

大庆高新区“一次创业”是创接续产业发展之业,“二次创业”是创传统产业转型之业,“三次创业”是创高端产业聚集之业,抢占发展制高点,构筑新一轮产业竞争优势。

一是无中生有,培育新兴产业。

高新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紧紧盯住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环保、生物和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中石油、中铝、吉利等大企业大集团,高起点谋划、高强度推进、高水平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近两年,先后引进沃尔沃汽车、忠旺铝材、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联想科技园、北国之春梦幻城等投资几十亿、几百亿高端产业项目10余个,总投资1323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竞争力、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二是小中生大,扶持成长产业。

在培育引进高端产业中,高新区以敏锐目光,从小信息中捕捉大项目,从小项目中培育大产业。

在得知国家为维护经济主权,启动实施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项目后,大庆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做出全力争取该项目的决策,高新区组织专业团队谋划项目、倾力争取,使这一项目由单一资讯功能扩展为集石油报价交易服务系统、商品交易所、产权交易所、论坛和会展“四大板块”于一体的大型高端服务业项目,总投资由10亿元扩大到3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收入100亿元,成为我国在国际石油和能源领域争得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权威平台。

高新区利用新华社全球信息收集、发布平台的优势,为我省粮食、木材、煤炭等优势资源、大宗商品报价、交易开辟了大通道。

高新区在抓每个龙头项目落地生成的同时,还千方百计促进项目扩张生产能级、延伸产业链条,沃尔沃汽车由单一零部件生产变为30万辆乘用车生产基地,北国之春梦幻城由单一旅游项目变为投资600亿元的集大型游乐、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生态居住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服务综合体,忠旺铝材由年生产200万吨高精铝、销售收入650亿元,扩能为年生产300万吨、销售收入1500亿元的国际一流铝合金材料生产基地。

三是大中生强,壮大优势产业。

高新区因油而生、因油而兴。

依托石油石化大企业的原料、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努力改造提升石油石化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成为优势产业。

大力建设专业特色产业基地,辟建了宏伟、兴化、林源三大专业园区,形成了以石油炼制、油田化学品、天然气化工、石化产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基地。

三大园区现有企业281家,2011年又有36万吨发泡聚苯乙烯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实现销售收入640亿元。

大力发展石化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产业,延伸树脂改性、塑料加工、石油化工助剂三个产业链,发展油田助剂、石化“三剂”、乙烯深加工、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等石油化工产品。

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大庆2中蓝石化、华科、久隆等代表行业先进技术的28家龙头大企业,发挥了牵动集聚作用,石油化工企业达到174家。

到2015年,石油化工企业达到45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9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努力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重要集聚区。

大手笔——建设现代城区手笔决定品位,高新区把建设现代城区视为科学发展的平台。

大产业发展聚集人气,带动城市扩张,大手笔城建集聚要素,支撑产业壮大。

过去高新区发展存在误区,重视产业项目多,忽视城区建设,核心区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高新区在发展壮大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城区建设,使得产业借势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2011年,新开发土地8.5平方公里,在建面积达527.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6.7亿元。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城区形象明显改善,初步建成现代城区,向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