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回热系统

给水回热系统

热力系的取定
热力系可以是一个或数个相邻加热器(加热器组) 对带疏水泵的加热器 常将混合点划入该加热器单元 当末级加热器疏水至热井时连同热井视作加热器单元
加热器的散热损失
两种热平衡计算方法
吸热量=放热量×ηh;吸(放)热量为流量与焓升(降)的积 ηh加热器热效率(0.98-0.99) 流入热量=流出热量;流入热量为流量、焓以及η'h的积
2011-8-25 11
4.3.5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1
回热效果的标志
回热由于作功能力相对增长故能够提高循环效率 效率增长的程度取决于动力系数和朗肯循环效率 动力系数Ar=Wr/ Wc为回热汽流功与凝汽流功比 回热汽流功:Wr=∑[αr(h0-hr)] 对于非再热机组 W ∑[α 凝汽流作功:Wc=αc(h0-hc) 对于非再热机组
2011-8-25
19
4.3.5 F(P)/F(W)与外置 的计算 与外置SC的计算 与外置
F(P)型加热器的热平衡计算(h'wj未知时的迭代格式)
(1) (2) (3) (4)
2011-8-25
h'wj=hwj+△hwj 其中,△hwj取用1~2 kJ/kg aaj-1=[Aj*(hwj-1-h'wj)-Bj-1*(hdj-2-hdj-1)]/(hj-1-hdj-1) aaj=[Aj*(h'wj-hwj+1)-Bj*(hdj-1-hwj+1)]/(hj-hwj+1) h'wj=hwj+(Bj+aaj)*(hdj-hwj)/Aj 若与(1)误差大,则转(2)
表面式加热器参数制约关系
加热器出水温度及疏水温度与壳侧压力的关系
出水温度与壳侧压力
twj=tsj-θ 其中θ取决于传热效果 tsj是壳侧压力(p‘j)饱和温度 p'j=pj-δpj δpj=(3%~8%)pj 在热力计算中θ=2~3(高加); θ 3 5( θ 2 3( ) θ=3~5(低加) )
疏水温度与壳侧压力
18
4.3.5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8
末级疏水热量的利用 末级疏水排放至热井,疏水热量为本级加热器回收利用 疏水热量回收效果为进水温度提高和无疏水排放凝汽器 因而不增加 冷源排放损失 热力计算 末级疏水回收热井的热力过程可以等效为混合式加热器(第一定律) 进水温度提高幅度与截流的疏水流量和末级疏水焓有关 热力计算中按照混合式加热器的定义计算各种吸放热量
循环放热量
循环放热量:qc=αc(hc-hwc)+α3(hd3-hwc) 式中凝汽份额αc=1-α1-α2-α3
循环作功量
作功量:wi=q0-qc 作功量:wi=(h0-hc+σ)-α1(h1+σ-hc)-α2(h2-hc) –α3(h3-hc)
绝对内效率
绝对内效率:ηi= wi/q0 绝对电效率:ηe=ηiηmηg 热耗率:HRt=3600/ηe
8
4.3.4 简捷热平衡计算 简捷热平衡计算2
初终再热参数
h0=f(p0,t0);hr=f(pr,tr) △H=hr-hct=f(pr,tr,pc) hc=hr-△H*ηri (已知效率) hc=f(pc,xc) (已知干度)
抽汽参数
hj=f(pj,tj) ( j=1,2,3)
加热器参数
tsj=f(p'j)其中p'j=pj-δpj twj=tsj-θj其中θj取为常数 tdj=tsj 无疏水冷却器 tdj=twj+1+ψj ψj取为常数 hwj=twj*4.18 hdj=tdj*4.18
tdj=twj+1+ ψ 其中ψ疏水端差与DC传热状况有关 其中twj+1是j+1级加热器的出口水温 在热力计算中ψ =8~12℃
出水焓与疏水焓
2011-8-25
精确计算:hwj=f(pwj,twj) 近似计算:hwj=4.18*twj
hdj=f(p'j,tdj) hdj=4.18*tdj5
4.3.3 热平衡式的拟定
22
4.3.5 F(P)/F(W)与外置 的计算 与外置SC的计算 与外置
外置并联SC的热平衡计算(如上图) 按照常规计算α1、α 2(各加热器的出水份额为1-x) 计算α3(用SC出口汽焓h'3代替抽汽焓h3,出水份额为1)
利用SC的热平衡关系计算给水焓 hfw=hw1+ α3 X(h3-h'3)-x (hw1-hw3)
经济指标计算
单位进汽的循环吸热量、循环放热量、循环作功量 汽轮机内效率、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机组热效率
功率或进汽量计算
定功率计算:已知功率 定流量计算:已知流量 2011-8-25 D0=3600Pel/wiηmg Pel= D0wiηmg/3600
7
4.3.4 简捷热平衡计算 简捷热平衡计算1
2011-8-25
2011-8-25
2
4.3.1 计算目的及基本公式
计算的目的
确定某工况时机组的经济指标和汽水流量分布 确定最大工况下的汽水流量选择辅助设备和管道 确定热力系统不同连接方式的经济性选择技改方案
计算方法
定功率计算:已知功率 计算进汽量和各级抽汽量 定流量计算:已知进汽量 计算功率和各级抽汽量 简捷热平衡:单位进汽下计算各级抽汽份额和指标
2011-8-25 14
4.3.5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4
蒸汽冷却器的作用
利用抽汽过热度可以提高出口水温度从而达 到降低加热器传热端差的目的
蒸汽冷却器内部传热过程
加热器被分成蒸汽冷却段与主凝结段 抽汽进 蒸汽冷却段而上一级疏水进主凝结段 在加热器的蒸汽冷却段中壳侧(管外)为过 热蒸汽对流换热 管侧为给水对流换热 由于蒸汽冷却器的壳侧是单相工质对流换热 抽汽过热度可用于提高出水温度
广义冷源损失
2011-8-25
η'h蒸汽焓利用系数(0.985-0.995)
6
吸、放热量方式,冷源损失=∑放热量×(1-ηh) 进、出热量方式,冷源损失=∑放热流量×焓×(1-η'h)
4.3.4 简捷热平衡计算
以单位进汽为计算基准 各计算节点汽水焓值计算(参数制约关系) 加热器的热平衡
抽汽放热量、疏水放热量、给凝水吸热量(C型、F型) 抽汽份额计算(需要j-1加热器流量平衡的支持)
疏水自流进入低压级造成高压热能用于低压级 疏水损失热量决定于疏水温度和疏水流量
疏水热量利用的途径
尽可能在本级充分利用
使用疏水冷却器可降低疏水温度减少热量损失 使用疏水泵可切断排放疏水从而避免热量损失
疏水冷却器的使用
因无转动设备疏水冷却器可用于高低压加热器 虽然疏水泵节能效果好但消耗厂用电 增加维修量 常用 于低压加热器,而且一般不超过两台
基本公式
2011-8-25
汽轮机内效率ηi=Wi/Q0=wi/q0 汽轮机功率平衡3600Pel=Wiηmηg=D0wiηmηg
3
4.3.2 计算方法和步骤 计算方法和步骤1
热平衡计算的实质
对于含有z级抽汽的汽轮机 热平衡计算涉及z+2变量 需要已知电功率、进汽量中的1个 则含z+1个未知量 共可列出z个加热器的热平衡以及1个功率方程(或物质平衡)
2011-8-25 21
4.3.5 F(P)/F(W)与外置 的计算 与外置SC的计算 与外置
外置串连SC的热平衡计算(如上图) 按照常规计算α1、α 2 计算α3(用SC出口汽焓h'3代替抽汽焓h3) 取值h'3应保持过热度
15~20℃ 利用SC的热平衡关系计算给水焓
2011-8-25
hfw=hw1+α3 X (h3-h'3)
蒸汽冷却器的使用
常用于抽汽过热度较高的F 型加热器
2011-8-25 15
4.3.5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5
外置式 Steam Cooler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是充分利用抽汽过 热度的装置。它可 以实现抽汽过热度 的跨级利用。形式 有外置串联和外置 并联两种。前者稳 定但过热度利用少; 后者过热度利用充 分但不稳定
截断疏水的自流排放,疏水热量全为本级加热器回收利用 疏水热量回收的效果表现为出水温度提高和无疏水排放 其热经济性比混合式加热器稍差
热力计算
含疏水泵的加热器的热力过程可以近似为混合式加热器 出水温度提高幅度与截流的疏水流量和加热器端差有关 热力计算中按照混合式加热器的定义计算各种吸放热量
2011-8-25
2011-8-25 9
4.3.4 简捷热平衡计算 简捷热平衡计算3
#1加热器的热平衡计算
吸放热量:q1=h1-hd1;γ1=0;τ1=hw1-hw2 进出水量:A1=1; B1=0 抽汽份额:α1=τ1/ q1
#2加热器的热平衡计算
吸放热量:q2=h2-hw3;γ2=hd1-hw3;τ2=hw2-hw3 进出水量:A2=1; B2=α1 ; X=1-α1-α2 抽汽份额:α2=(τ2-B2γ2)/ q2
第八讲
第四章、给水回热加热系统 4.3 回热系统的计算与分析 4.4 回热加热器的运行
2011-8-25
1
4.3 回热系统的计算与分析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计算目的及基本公式 计算方法和步骤 热平衡式的拟定 简捷热平衡计算பைடு நூலகம்回热效果的完善化 F(P)/F(W)与外置SC的计算
20
4.3.5 F(P)/F(W)与外置 的计算 与外置SC的计算 与外置
F(W)型加热器的热平衡计算(h'wc未知) αz=[Az*(hwz-hwc)-Bz*(hdz-1-hwc)]/(hz-hwc) (推导如下) ∵ h'wc=hwc+(Bz+αz)*(hdz-hwc)/Az ∵ αz=[Az*(hwz-h'wc)-Bz*(hdz-1-hdz)]/(hz-hdz) ∴ αz=[Az*(hwz-hwc)-Bz*(hdz-1-hwc)]/(hz-hwc)(视作C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