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90后学生心理特点和管理方法的转变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高校学生的管理者面对学生的变化应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新方法、新经验,已经成为广大大专院校学生管理者的新课题。
大专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针对大专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转变学生管理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本文重点分析了大专院校90后大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大专90后学生心理特点管理方法转变
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他们智商高、知识面广、开拓欲强、感情丰富、观念更新周期比较短,是强有力的新生建设力量,特别是90后的大专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年,但是在心理上仍然保留着未成年人的理想化的天真甚至是无知。
目前,90后学生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文化思潮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相对于70后、80后的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是由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竞争与压力,特别是来自本科院校的竞争,给在校的大专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生特点,为此,大专院校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并且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加快管理方法的转变。
一、大专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
1、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大专90后学生的情感十分强烈,张杨而又外显,但是情感深度不是很深,具有一定的情绪心境化,隐蔽性比较差。
也就是一部分大专90后学生只是在比较熟悉或者是朋友亲人面前才是热情、开放或者能言善辩,但是在陌生的人面前他们会表现的比较沉默,不善言语。
根据大专院校的相关调查表明,在校的90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是很多,交往范围仅仅局限于同宿舍或者同班同学,有的同学甚至在宿舍也不爱说话,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孤独或者被忽视。
基本上90后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亲情友情的缺失,使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感情上的沟通,进而有的人对交往缺乏兴趣,有的人不善于交往,甚至有的人惟恐在交往时遭到别人的拒绝和耻笑而不敢交往。
因此也就造就了大专90后大学生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的特殊群体。
2、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大专90后学生基本上都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一代,做什么事都有长辈护着,他们对忍耐、礼让、畏惧、顾虑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因此,90后学生在进入大专之后开始有自己的观点,有了强烈的反叛意识,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或者规定敢于提出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
但是在很多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比如公然的违反大专院校有关的规定,学校不让干什么他们偏偏去干什么。
还有很多90后大专学生缺乏磨难教育与挫折的考验,逆反心理特别强。
3、学习兴趣低,心理压力大
大专90后学生基本上都是没有考上本科院校才不得己上大专院校的,因而与本科生相比有比较大的失落感甚至是自卑感,因而学习兴趣不是很大。
有的90后大专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不足,认为是基于自己的当初的想法相差很大,自认为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前途,毕业之后难以就业,因而缺乏学习的热情,于是有的90后大专学生开始逃课,开始沉迷于网络。
同时还有来自于本科院校的竞争,使一部分90后大专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大专学习期间的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失衡,又使90后大专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
4、惰性心理强,依赖性较高
90后大专学生虽然在大专院校享受着高等教育,但是90后学生毕竟是年轻人,并且一些大专院校的管理制度又不是很严格,因此就为90后学生的惰性提供了条件。
根据调查,在大专院校有一部分90后学生自觉性很低,缺乏理智,或许有一时激情,但是毅力不够不能长期坚持。
还有在惰性心理的支撑下,一部分90后学生的独立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但是依赖的心理依然很强,不能果断的处理一些事情。
二、大专90后学生管理方法的转变
1、管理主体与内容的转变
学生永远是高等学校的两大主体之一,并且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主体,随着大专院校90后学生的不断增多,同时又由于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与众不同,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的主体应该由向学生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同时管理内容也应该随着改变,管理内容都要向着有利于塑造学生成才,都应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2、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随着大专院校90后学生的增多,传统的控制性管理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各方面的不足,那种高校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在工作程序上自上到下的控制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必将被服务型管理模式所取代。
大专院校对90后学生的管理应该是服务性管理,大专院校管理者必须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 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在学生工作中时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条件,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3、贯彻以人为本,实现管理理念科学化
大专院校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90后学生,因此,大专院校的管理者应该以学生为本,把他们看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结合体,实现管理理念科学化。
学生管理时以学生为本,就必须要针对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区别对待,同时对于不同性格人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
4、重视90后学生的心理辅导
大专院校必须建立起以学校为主的一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并且由专业的心理教师组成一支心理辅导队伍,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并对大学生提供咨询、治疗等心理服务。
严格结合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到专业教学中,使90后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束语
作为大专院校的学生管理者必须要对当代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出详细的分析,然后制定出符合90后学生心理特点的学校管理制度,然后开始学生管理方法的转变,以学生为本,满足90后学生发展的需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创和谐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栗庆山.高春梅.大学生健康教育教程[M].学工业出社,2002
[3]唐翠宁.浅谈西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译风采,2006(12)
[4]祖克拉.塔来提.陈访贤.试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三重转型[J].科技信息,2010,(17).
[5]马燕慧.浅谈高校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J].学理论,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