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
严重肾或肝病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药物治疗
调脂药物
烟酸
主要作用
降低LDL-C 5-25% 降低TG 20-50% 升高HDL-C 15-35%
副作用
潮红、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痛风) 上胃肠道不适、肝脏毒性
禁忌症
慢性肝脏疾病、消化道溃疡 糖尿病 严重痛风、高尿酸血症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药物治疗 保肝药物(抗氧化剂) ❖ 多烯磷脂胆碱(易善复) ❖ 还原型谷光甘肽及其前体物质(N-乙酰半胱氨酸、S-腺 甘蛋氨酸) ❖ 熊去氧胆酸 ❖ 甜菜碱(胆碱的自然代谢产物) ❖ 维生素E
7:276-291
6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食物中脂肪供应过多 血浆游离脂肪酸过多 肝内脂肪酸利用减少 肝内甘油三脂合成能力增强 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分泌障碍 脂蛋白代谢酶在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
甘油三脂在 肝细胞内沉积
肝细胞 脂肪变性
7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临床)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 性脂肪肝性肝病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 70g
2.除外病毒性、药物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 定疾病
3.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消化不良、腹胀、肝区隐 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 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主要副作用
肌病 肝脏转氨酶升高
禁忌症
绝对:肝脏疾病 相对:与某些药物合用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药物治疗 调脂药物
贝特类
主要作用
降低LDL-C 5-20% (伴正常TG) 可能升高 LDL-C (伴高TG 时) 降低TG 20-50% 升高HDL-C 10-20%
副作用:
便秘, 胆石, 肌病
禁忌症:
5.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ALT增加为主,常伴有γ-GGT/TG等水 平增高
6.肝脏影象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象学诊断标准 7.肝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8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临床)
B超诊断
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 现为灶性高回声 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血液中血脂的参数
减轻体重,抑制TNF-α,减少肝脏脂肪沉积。 ❖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
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游离脂肪酸的 产生,抑制脂质过氧化及TNF-α活性。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药物治疗 调脂药物
HMG CoA 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
主要作用
降低LDL-C 18-55%, TG 7-30% 升高HDL-C 5-15%
非酒精性脂肪肝
1
定义
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 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 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 性肝炎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 感性与其发病有关。
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
引起NAFLD的常见的危险因素
疾病 肥胖症
在相关疾病患者中NAFLD 的患病率(%)
9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临床)
CT诊断
肝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 肝/脾CT比值≤1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治疗对策
非药物性基础治疗
饮食控制 加强运动 防治原发病或相关危险因素。 避免加重肝脏损害 减肥
药物治疗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药物治疗
改善胰岛素抵抗(增敏剂)
❖ 双胍类(二甲双胍) 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糖代谢,
HDL:高密度脂蛋白 LDL: 低密度脂蛋白
19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改善血液中血脂的参数
A.K.HORSCH等人(1)在一项双盲试验中,使用多 烯磷脂酰胆碱(每日1.8g,共14天和42天)治疗IIB型和 IV型高胆固醇血症病人(n=13),与对照相比(n=15),在 14天和42天后结果如下
国内研究,265例脂肪肝的临床研究发现:265例脂 肪肝患者中有95例患有各型高脂血症
170/265
95/265
22.3% 高TG血症
7.9% 高Ch血症 5.7% 混合型高脂血症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2000年 4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
另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
70%
60%
50%
40% 30%
10-24%
20%
10%
5%
0% 普通人群 1型糖尿病
63% 2型糖尿病
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自然史)
肝脂肪变
脂肪性肝炎 50%
肝纤维化
5年存活率为 67%,10年存活 率为59%
15%~30%
肝硬化 3%
肝细胞癌
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
Patrick L. Altern Med Rev, 2002,
• 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激活磷脂依 赖性脂解酶LPL和HTGL
• 促进了乳糜微粒和VLDL的降解
• 使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下降
LPL: 脂蛋白脂肪酶 HTGL:肝甘油三酯脂酶 LCAT: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18
易善复药理作用方式
易善复对脂蛋白代谢的影响
PPC可与血清脂蛋白结合,特别是与HDL结合,其有利于HDL表面单层的 存在形式。PPC结合的HDL可以提高从血清LDL和组织中摄取胆固醇的能 力,使HDL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 (胆固醇逆向运输)的能力增强,从 而使得病理性LDL/HDL升高得到下降。
30~98
高脂血症
21~60
2 型糖尿病
21~78
Russo MW, Jacobson IM. Hospital Physician. 2002, 67:36-41. Patrick L. 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 2002, 7: 276-291.
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内胆固醇吸收
胆固醇排泄
肝甘油三脂酶(HTGL)及脂蛋白脂酶(LPL)活性
肝脏中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活性 (通过 DLPC)
细胞氧化酶活性 / 善复药理作用方式
易善复可调节膜结合酶系统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