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与 区域 发 展 研 究。

5・
通知》 豫政 ( 0 9 6 ( 20 ] 2号 ) 在 土地 利用 、 境容量 、 , 环 财税 扶 持、 金融支持等方面不 折不扣地 落实各项 政策 , 着力 营造 良
好的政策环 境。例如 省财 政安 排 50 0 0万元 专项 资金 , 专项 用于对市 、 ( 、 ) 业集 聚 区承 接 产业 转 移项 目的 奖 县 市 区 产
部沿海城市来说相对较低 , 东部 沿海城市的部分产业 向河南
河南地处沿海 开放地 区与中西部 地区结合部 , 是我 国经 济由东 向西梯次推进发展 的中间地带 , 区位优势 明显 。2 0 09 年全省高速公路通 车总里程 达 4 6 里 , 8 0公 干线 公路 总里 程 达 17 .8万公里 , 村公 路总里程达 2 .9万公里 , 农 17 三项指标 均连续 四年位居全 国第一 。河南省是 中国重要 的铁路 枢纽 , 京广 、 陇海 、 焦枝 、 九 、 京 太焦 、 月等 1 铁路 干线 在境 内 侯 0条 交汇 , 形成 了纵横交错 、 四通八达 的铁路 网。全省有郑州 、 洛 阳和南 阳三个机场 , 每周有 8 0多个航班往返北京 、 0 上海 、 广
2 中西 部 其 他 省 市 的竞 争 .
就 , 是我们也 看到 , 但 这些成果只是初步的和阶段性 的, 还存
中西部其他省市的竞争 , 以中部六省 的竞争激 烈。中 尤 部六省区位相近 , 资源禀赋相似 , 政策环境相同 , 发展基础处 于同一起跑线上 , 互之 间各 有所 长 , 争激烈 。例如江 西 相 竞 省, 毗邻广东 、 江苏 、 浙江 , 到港 口的物流成本低 , 着力打造 以 香港工业园为龙头的赣 粤产业转 移承接 走廊 和以台湾工业
州 、 安 等 4 大 中城 市 。独 特 的 交通 区 位优 势 , 河 南 省 西 6个 为
转移 , 以使其生产成本 降低 , 可 提高企业 的整体效益 , 增强其
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 4 经 济 环 境 优 势 .
研究表明 , 中西部发展产业集群 有助承接东 部乃至 国际
产业转移。因为以集群形式承 接产业转移 , 一方 面可避免盲 目性 , 选择符合规划 的企业落户当地 ; 另一方面也能借关联企
业聚集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增加对企业的吸引力 。截止到 21 00年一季度 , 河南省产业集群累计 完成投资 6 14亿元 , 7. 其 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 17 3 亿元 、 准化厂房完成投资 4 . 标 12亿 元、 工业项 目完成投资 49亿元 , 7 新开工项 目86个 、 产项 9 投
励、 对转移到产业集聚区 的出口型企业实行 国内运费补助政
策、 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 障项 目建设用地 、 保 推行用 工 优惠措 施等优惠政策 。 二、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分析 ( an s) Wekes 1 产业基础 薄弱和协作 配套能力差 . 产业 配套 能力是 指在一个 特定 区域 范 围内生产某 种产 品时 , 由本地零部件供应商提供配套的能力 。近年来 虽然河
河南省作 为一个传 统 的农 业大 省 、 新兴 的工业 大省 , 在 承接产业 转移方 面具有 其他 中部省份不可 比拟 的优势 。
1 地 理 区位 优 势 .
业招不到工人 , 民工荒 ” “ 问题 更加 凸显 , 得劳动 密集型 的 使 工业发展 的条件大大 恶化 。河南 省 的劳 动力价 格相 对于东
现象 , 中机械 、 其 玩具 、 器仪表 、 仪 塑胶 四个行 业外迁 企业数 量分别列 居前 四位 。综合考 虑沿海地 区企业外迁 的原 因 , 主
要有 沿海 城市厂房 租金太 贵 、 合人工成 本明显 地提 高、 综 发
展用地需求无 法满 足 、 在地 能源原材料 价格太 高 、 惠政 所 优
南 的工业发展速度很 快 , 是整体 实力仍 然不强 , 但 产业 基础 比较薄 弱 , 特别是着力培 育的新 兴产业 , 如材 料 、 电子信 息 、
软件 、 生物医药等仍缺乏 带动力强 的龙头 企业 、 相互衔 接 的 配套企业 、 紧密对接 的关 联企业 。许 多外 商表示 , 转移 企业
虽然河南承接 产业 转移 基 础较好 , 具有 较 强 的承接 能
力, 但是 面对东部地 区有 限的产业转 移资源 , 东部欠 发达地
区、 中西部省份都在 发挥 自身优势积极 承接 , 使得 河南省 在
承接产业转移 中面临着激烈 的区域竞争 。
1 东部 欠 发 达 地 区的 竞 争 .
区相 比 , 南省的物流业仍 处于较落 后的初级 阶段 , 河 还存 在
中原经济 区战略 的提 出 , 如果 能上 升到 国家 战略层 面 , 将 也 大大加快 向河南 的产业转移 。
四 、 南省 承 接产 业 转 移 的 挑 战 分 析 ( het) 河 T ra s
货物进 出海港 的运输 费用也是投资者考虑 的关键 问题 , 如果从 内地到港 口的运输费用太 高, 甚至抵 消了内地 用工低 廉 的优势 , 就可能会 使一 些企业 外迁 到东南亚等低成 本的 国 家, 也不会 贸然 向内陆转 移。尽管河南省 的区位 交通基 础设 施相对较优 , 有后发优势 , 具 但是 和沿海 省份和经 济发 达地
《 于支持 中西 部地 区承接 加工 贸易 梯度转 移 的意见 》 对 关 ,
东部地 区企 业 包 括 台资 企 业 转 移 起 到 巨 大 的 导 向作 用 。 20 0 8年 4月 , 商务部 公布第 二 批加 工贸 易梯度 转移 重点 承 接地 的名单 , 河南 省 的郑 州 市和 洛 阳市名列 其 中。2 0 08年 下半年 , 国家发 改委 制定 的《 促进 中部地 区崛起 规划 》( 初
目 4 3个 、 建 项 目 29 1 在 67个 。河 南 省 的产 业 集 群 建 设 已 初 具
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 了便捷 的通道 。
2 自然 资 源优 势 .
河南 矿产 源丰富 , 目前 全省 已发现 矿产 资源 17种 , 5
探明储量 的 8 1种 , 已开发 利用 的 17种 。天然气储 量 近 1 1 千亿立方 米 , 居全 国第 三位 。煤 储量 23 5亿 吨 、 0. 石油 近期 已查 明的储量约 5亿吨 。石灰岩 、 珠岩 、 珍 耐火 黏土 、 、 、 金 银 宝石等储量均居全 国前列 。作 为中国的农业大省 , 河南是 中 国小麦 、 玉米 、 棉花 、 油料 、 烟叶等农 产 品和农 畜产 品的重 要 生产基地之一 。20 09年粮食总产量 达到 17 0 8亿 斤 , 20 从 00 年开始 , 粮食 总产 量已连续 9年位居 全国第 一 。
3 人 力 资 源优 势 .
规模 , 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创造 了有利 的条件。
5 市 场 优 势 .
河 南 省 除 了具 有 丰 富 的 资 源 和原 材 料 外 , 一 个 重 要 的 另
优势就是具有庞大 的消费市 场 , 以郑 州为 中心 , 径 50公 半 0 里的 5小 时经济圈可 以辐射 3 6亿人 口, 径为 10 . 半 0 0公里 的1 2小时经济圈可 以辐 射 7 9亿 人 口。同时 , 南作 为 中 . 河 国人 口第 一大省 , 口过亿 , 人 本身就是一个 巨大的消 费群 体 ,
( 州பைடு நூலகம் 学 商 学 院 , 州 4 0 0 ) 郑 郑 5 0 1
摘 要: 承接产业转移是 当前 欠发达地 区经济 实现跨越 式发展 的一种 重要的 方式。为 了使 河南省更加 有效 的
承接产业转移 , 文章利用 S T分析方 法, WO 系统分析 了河南省 目前承接 产业转移 存在 的优 势(t nt) 劣势 ( ek s eg 、 r h wa— ns) es 以及面临的机遇( potnt) opr i 和威胁 (het) 并提 出了使 河南省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 的对策建议 。 u y tra , s 关键词 : 河南省 ; 产业转移 ;WO S T分析法
中图 分 类 号 :2 7 F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7 5 2 1 )2— 05— 3 10 3 1 (0 10 0 0 0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t nt ) S egh r
17个 。随着经 济形 势的变化 , 海地 区的劳动力 价格不 断 0 沿 上涨 ,0 9年 8月 以来在 中国的珠 三角长 三角等地 , 20 很多企
育阶段适龄人 口入学 率 , 学 为 9 .4 , 中为 9 . 9 ; 小 99 % 初 87 %
高等 教育 毛入 学率 达 到 1. 8 , 9 6 % 高校 博 士学 位点 增加 到
收 稿 日期 :0 1 0 0 2 1 — 2— 8
作者简介 : 文燕(9 7 ) 女 , 屈 18 一 , 河南潢川人 , 州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 20 郑 0 9级 硕士研 究生 , 究方 向为产 业经济 研
着多头投资 、 重复建 设 、 专业化程 度低 、 服务功 能差 等 问题 , 使得物流成本 比较高 。同时高速公 路收 费也造成 了物 流费 用居高不下 , 提高了企业 的成 本。
3 发 展 软 环 境 特 别 是 政 务 环 境 改 善 不 够 .
东部欠发达地 区如 山东西南部 、 江苏北部 、 东北部 等 广 地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 、 地理等方 面有 着 密切的联系 , 这就使得这些 区域在 承接本 区域发达地 区产业 转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 比拟的优势 。同时 , 各地 区从促进本
难 以找 到合适 的配套企业 , 一些当地的产品和原材料往往又 达不到转移企业 的要求 , 转移企业所需的零配件仍需要到东 部地 区或者 国外采 购 , 这增 加 了企业 的负担 , 消 了企 业 向 抵 河南省转移 的优势 , 从而限制了产业的转移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