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器及减温器的检修
4.1 概述
过热器是将汽包来的饱和蒸汽干燥并过热到一定温度的热交换设备,提高蒸汽温度,可提高发电厂的热效率,减少汽轮机最后几级蒸汽的湿度,以免汽轮机叶片遭到水滴锓蚀,并减少蒸汽管道的热损失,所以大型锅炉都装置过热器,并且流向复杂,过热器是由蛇形管及联箱组成。
本锅炉过热器系统包括全辐射型的前屏过热器,半辐射型的后屏过热器,以对流特性为主的顶棚管、包墙管以及对流过热器,组成辐射-对流式过热器系统。
饱和蒸汽从汽包出来,由18根ф133×13mm的连接引入顶棚过热器入口集箱(ф273×38mm),经115根ф51×5.5mm,节距为100mm的鳍片管组成的膜式顶棚顶管,流到位于水平烟道出口处的顶棚中间集箱(ф219×28mm),然后蒸汽分成两路,一路经115根ф51×5.5 mm,节距为100mm的鳍片管组成的转向室膜式顶棚管,下行经膜式后包墙管,再经后包墙管下集箱(ф273×38mm)两端的锻造直弯头进入两侧包墙管下集箱(ф273×38mm)的后部,另一路由115根ф51×5.5mm的管子组成,从顶棚中间集箱垂直下行,先拉稀成两排,节距为200mm,穿过水平烟道后合为一排,节距为100mm,形成尾部烟道前包墙管,蒸汽从前包墙下集箱(ф273×38mm),由6根ф133×13mm的连接管引入两侧墙管下联箱的前部。
蒸汽从两侧包墙管下集箱引出,经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两侧墙包墙管上行进入包墙上集箱(ф273×38mm),两侧包墙各由145根ф51×5.5mm,节距为100mm的鳍片管组成的膜式包墙管,蒸汽从侧包墙翻案上集箱引出,由2×10根ф133×13mm的连接管引入前屏过热器小集箱(ф219×25mm),前屏共18片,节距为s=600mm,管子为ф38×4.5mm,每片前屏18圈外8圈材料为钢102,其余全部为12Cr1MoV管子,蒸汽从前屏进入一级喷水减温器,集箱(ф377×35)经喷水左右交叉后由ф159×14mm的连接管(2×5根)引入靠炉膛两侧各5片的后屏过热器,后屏管子为ф42×5mm,蒸汽重量流速809kg/m.sec,蒸汽逆流受热后至后屏混合箱(ф325×31mm上下两个)左右交换位置后进入后屏过热器中间部分,左右各4片顺流受热,管子为ф42×5mm,蒸汽重量流速为10111kg/m.sec,后屏过热器材外8圈采用钢102管子,其余用12Cr1MoV管子,蒸汽由后屏出口小集箱(ф219×28mm)出来经8根ф159×14mm 连接至位于转向室顶棚上方的后屏出口集箱(ф273×36mm),然后由12根ф159×14mm的连接管引至对流过热器冷段入口集箱(ф325×40mm),先沿炉两侧各29排(占炉宽1/4),对流过热器冷段蛇形管逆流至二级喷水减温器,经喷水并左右交换位置后沿炉中部左右各28排(各占炉宽1/4)对流过热器热段蛇形管顺流至对流过热器出口集箱(ф325×50mm),再由14根ф159×18mm管子引至集汽集箱(ф377×45mm)蒸汽从集汽集箱两端引出送往汽轮机,集汽集箱固定方式采用支撑结构,中间设一个固定支座,两侧各有2个滑动支座。
为了减少屏式过热器运行时振动,本锅炉在前后屏式过热器上增加了屏过固定装置,它是从顶棚入口集箱的两侧引出两根ф42×5mm的钢102管子,经顶棚,穿过屏式过热器蛇形管,最后引入二级喷水减温联箱,蒸汽流量6t/h。
对流过热器共114排,节距为100mm,冷段58排采用ф42×5.5mm的12Cr1MoV合金钢管,目前#1炉已经进行了改造,下“U”型弯改为钢102材质;热段56排采用ф42×5.5mm的钢102合金钢管,目前#1炉外两圈已改为TP304材质,内圈为T91材质,#2炉计划于2003年大修进行类似更换)。
过热器系统布置见图1-4-1
图1-4-1 过热器系统布置图4.2 设备规范
三圈为T91材质。
对流冷段管前弯的下“U”型弯更换为钢102材质。
4.3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1 进入炉膛内必须待温度降至50℃以下,或采用必要的通风。
4.3.2 装置足够数量的24V或36V低压照明行灯。
4.3.3 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合乎规程要求。
4.3.4 检查并记录过热器外部积灰情况,清除管子的外部积灰(用压缩空气吹扫,或联系运行开引风机)。
4.3.5 检查过热器的烟气走廊,并消除烟气走廊;管排的平整度,按规范要求进行校正。
4.3.6 测量过热器胀粗程度、磨损程度,超过标准应更换新管。
4.3.7 对支吊架进行检查调整,对管卡子及疏形板进行检查,对损坏或掉落的更换或复位。
4.3.8 按化学和金属监督的要求,对监视管进行检查或割管检查,对割下的管子交到化学和金相检查管子的腐蚀和结垢情况以及管子金相组织的变化情况。
4.3.9 对割管处应尽快换上新管,应防止杂物掉入管内。
4.3.10 局部磨损的管子,管壁磨损面积不大于1cm2,厚度不超过管壁厚度的30%,可用堆焊的方法补强,补强后要进行局部探伤。
4.3.11 管子硬伤面积不大于10cm2,其深度不超过壁厚的15%,可采用堆焊强补,补强后要进行局部探伤和热处理。
4.3.12 局部胀粗的管子,碳素钢允许胀大数值原有直径的3.5%,合金钢允许胀大数值为原有直径的2.5%,若超过,应更换新管。
4.3.13 对椭圆度超标的弯管应进行测量登记造册,在大修时应进行复查,如有变化,应采取处理办法。
4.3.14 切割管子时,应使切口距弯头起弧点100mm以上,距焊口200mm以上,接管长度不小于150mm或管子直径两者取大值。
4.3.15 更换的合金钢焊前应进光谱分析,应与设计钢材相同,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如用代用材料应经生技部批准。
4.3.16 对于合金钢管的焊接,焊前应进行预热,焊后进行热处理。
4.3.17 焊工应考试合格人员担任,焊口质量应按规定进行检验。
4.3.18 管子的坡口按锅炉图上的标注型式或焊工要求的型式打磨。
4.3.19 合金钢部件加热校正时,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钢材临界点Acl以下。
加热温度超过Acl时,必须按《电建规》中《管道篇》做好准备工作。
4.4 过热器减温器概述
大型锅炉的过热器温度调节,广泛采用喷水减温器,就是把水直接喷入蒸汽中来降低蒸汽的温度,这种减温的结构简单汽温调节性能好,汽温调节速度快。
由于减温水直接喷入蒸汽中,所以,对水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非常纯净,杂质很少的纯水,否则会使盐垢结在过热管中,影响传热,将造成过热管超温爆管。
本炉喷水减温器是采用笛管式喷水减温器,减温器芯子于喷水端固定,另一端有一些滑动点支承可自由膨胀,这种形式减温器内芯比文管式减温器强度高。
4.5 喷水减温器工艺和质量标准
4.5.1 检查来水管是否畅通,喷水管是否畅通,必须保证减温水畅通无阻。
4.5.2 检查来水管及喷水管管座焊缝是否有裂纹,如有裂纹应及时修补。
4.5.3 检查减温器外部管座焊缝与筒体的环焊缝是否有裂纹,如有裂纹应及时修补,修补后的焊缝要进行热处理。
4.5.4 检查喷管式减温器套管是否有断裂现象,如有此现象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5.5 检查喷管是否在筒体内断掉,如有应及时更换。
4.5.6 联箱的吊耳、吊板不得发生裂纹损坏,吊杆受力均匀,使其不能影响联箱自由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