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策略
摘要:据调查显示,初中生对政治本身关注度不够,使其对政治课兴趣恹恹,
政治敏感度不高。

对此,如何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一直是初中政治教师们探
究的课题。

基于此,本文浅谈了目前初中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活
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的措施,以期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气氛策略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追求有效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实
施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虽然政治课改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还不能深刻领会
和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很好地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致使不少课堂教学效
率低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如何在初中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本文加以
阐述: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死板。

老师直接把课本给学生讲一遍,笔记抄一遍,就认为学生
会自己掌握。

其实学生即使课后复习,面对书本及笔记也会毫无头绪,个别学生
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当别论。

上课的目的没有达到,学生下课后的掌握就无从说起,更不会对政治课产生兴趣。

2.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死记硬背几乎成了政治取得
好成绩的“金科玉律”。

纵然,把知识全背下来,不用去想什么学习方法,简便可行,考试当然没有问题。

但是又有几个学生能有毅力把一本书全背下来呢?就算
只背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大工程”吧!学生无形中就会形成“政治等于背”的概念,对于政治学习望而却步。

3.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

政治课的教学并不是说把要点记住了就一定
能取得好的成绩,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充分地展开围绕题目的联想。

但是现在的政治教学往往缺少这一方面的培养,一
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要点,致使很多学生一遇到案例分析和论述题就不知所措。


味地说教,只会让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兴趣。

4.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

有些老师觉得政治学习的好坏不是看自己怎样教,
而是看学生怎样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学习课程的关键,因此自
己越少干涉越好,讲得多不如讲得少甚至于不讲,任由学生自己学。

这样,就使
学生在过分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迷失了方向。

二、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对策
1.活跃政治课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要尽量安排一些互动小活动,增加师生之
间的互动性,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可将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问题讲给
老师听,老师则可为学生解答疑惑,听取学生建议,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
关系。

2.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
习方案。

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
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
活动中去。

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学科有浓厚兴趣
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思考,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科才能;对
于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但缺乏勤奋好学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的中等生,要指导他们
积极参加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对于缺乏自信心、知识贫
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后进生,要重点辅导,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寻找
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在后进生都努力参与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应多样化,例如影像、歌曲、漫画、幽默、典故、小品、时事新闻、名言警句、热点讨论、辩论会、社会调查、论文竞赛、社会实
践等,还有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
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溶为一体。

要改变政治课教学照
本宣科的状况,在理通教材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活中广泛收集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和教材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求得
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实效。

4.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在政治课教育中,应该多结合当前社会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践进行政治理论分析。

结合社会实例,提高学生对
政治的敏感程度,加强学生学习政治并学以致用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维护
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课时,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可以在网络
上查阅资料,使学生知晓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来源、危害、流通等。

通过实践学习,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能使学生明白课堂所讲知识的真正含义。

5.引导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
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
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
会自主学习。

首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
内容。

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

其次,在课堂上,
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