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策略
摘要:据调查显示,初中生对政治本身关注度不够,使其对政治课兴趣恹恹,
政治敏感度不高。
对此,如何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一直是初中政治教师们探
究的课题。
基于此,本文浅谈了目前初中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活
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的措施,以期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气氛策略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追求有效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实
施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虽然政治课改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还不能深刻领会
和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很好地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致使不少课堂教学效
率低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如何在初中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本文加以
阐述: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死板。
老师直接把课本给学生讲一遍,笔记抄一遍,就认为学生
会自己掌握。
其实学生即使课后复习,面对书本及笔记也会毫无头绪,个别学生
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当别论。
上课的目的没有达到,学生下课后的掌握就无从说起,更不会对政治课产生兴趣。
2.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死记硬背几乎成了政治取得
好成绩的“金科玉律”。
纵然,把知识全背下来,不用去想什么学习方法,简便可行,考试当然没有问题。
但是又有几个学生能有毅力把一本书全背下来呢?就算
只背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大工程”吧!学生无形中就会形成“政治等于背”的概念,对于政治学习望而却步。
3.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
政治课的教学并不是说把要点记住了就一定
能取得好的成绩,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充分地展开围绕题目的联想。
但是现在的政治教学往往缺少这一方面的培养,一
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要点,致使很多学生一遇到案例分析和论述题就不知所措。
一
味地说教,只会让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兴趣。
4.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
有些老师觉得政治学习的好坏不是看自己怎样教,
而是看学生怎样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学习课程的关键,因此自
己越少干涉越好,讲得多不如讲得少甚至于不讲,任由学生自己学。
这样,就使
学生在过分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迷失了方向。
二、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对策
1.活跃政治课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要尽量安排一些互动小活动,增加师生之
间的互动性,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可将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问题讲给
老师听,老师则可为学生解答疑惑,听取学生建议,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
关系。
2.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
习方案。
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
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
活动中去。
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学科有浓厚兴趣
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思考,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科才能;对
于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但缺乏勤奋好学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的中等生,要指导他们
积极参加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对于缺乏自信心、知识贫
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后进生,要重点辅导,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寻找
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在后进生都努力参与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应多样化,例如影像、歌曲、漫画、幽默、典故、小品、时事新闻、名言警句、热点讨论、辩论会、社会调查、论文竞赛、社会实
践等,还有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
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溶为一体。
要改变政治课教学照
本宣科的状况,在理通教材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活中广泛收集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和教材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求得
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实效。
4.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在政治课教育中,应该多结合当前社会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践进行政治理论分析。
结合社会实例,提高学生对
政治的敏感程度,加强学生学习政治并学以致用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维护
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课时,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可以在网络
上查阅资料,使学生知晓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来源、危害、流通等。
通过实践学习,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能使学生明白课堂所讲知识的真正含义。
5.引导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
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
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
会自主学习。
首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
内容。
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
其次,在课堂上,
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