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文化
1938年以前,云南只产一种茶,即普洱茶。
因此,云南茶叶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普洱茶的发展史。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普洱茶始于商周,产于西汉,传于三国,商于唐朝,得名明代,盛于清朝,衰于民国,享誉现代。
据东晋常璩(公元347年或稍后)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纠,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巴蜀包括今四川省及云南、贵州两省部分地区,故贡品中有云南茶。
又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率南方八个小国讨伐纠王,其中有濮人,他们祖居云南,是云南种茶的始祖。
所以,可以断定,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云南的濮人已经生产茶叶了。
三国魏吴普《本草•菜部》记有:“苦菜,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东,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
”上述记载中的“荼”即古茶字。
“益州”是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收伏滇王后,以滇池为中心设立的益州郡,包括今曲靖、玉溪、昆明、大理、保山等州市的辖区。
说明西汉时,云南已产普洱茶。
普洱茶得名于明代。
明万历年间,谢肇淛《滇略》(1620)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这是普洱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
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
清•赵学敏(1765)撰《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普洱在西汉时属益州哀牢地;东汉时属永昌郡;唐南诏时期名步目睑;宋名步日部;元改元江路;明•洪武十六年(1383)普洱治地改名普耳;明•万历年间(1573~1620)改为普洱;清雍正七年闰七月(1729年9月17日)设普洱府。
民国2年4月(1913年4月)普洱府撤销。
从雍正七年至民国二年(1792~1913),普洱府历时184年。
普洱茶名应是在明•洪武十六年或明万历年间有普耳或普洱地名而得名,至今已有400~600多年的历史。
2012年的春天到来,茶叶市场也就迎来了风云突变的又一年,对于从低谷慢慢热起来云茶市场,今年因为干旱,总产量减少,上市的时间推迟,茶叶行情稳中有升。
易武古树生茶已经上市,每公斤价格均在1600元以上,易武刮风寨古树的报价是2600元/千克。
而作为普洱茶的龙头企业:勐海茶厂春茶收购价格在3月7日上午公布,他们2012年春茶收购价格明细:从特级43.00元/公斤、一级1等 38.00元/公斤到十级13.00元/公斤价格都做出了收购价格明细,是按等级分类,为毛茶价格,不是鲜叶价格。
临沧双江勐库冰岛村老寨普洱茶产量极少,每年春茶只有2吨左右的产量,今年毛茶收购价在1600元一公斤以上。
2012年的云南茶叶市场,将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普洱茶区将还是以绿茶为主,临沧茶区将还是红茶的天下,版纳茶区还是普洱茶盛行,而各大茶区的古树茶将更受茶友的追捧,更多普洱茶的超级粉丝们将古树普洱茶的价格抬升的更加高。
因为它们的产量低,物以稀为贵,价格高将是自然的规律。
据悉300多人的省外客商已涌入云南主要产茶区开始收购春茶,由于产茶区茶农成立了合作社,茶农的收入也是稳中有升。
由于今年新茶推迟上市,以及茶农惜售等原因,今年版纳的春茶价格形势有所上涨,就目前小批量上市的春茶来看,市场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0%-15%,个别品种甚至上涨了30%-50%不等,涨幅明显的将集中于高
端茶,比如古树茶,因为产量有限,加之有人买来当做投资,所以涨幅会比较明显。
相比之下,那些中低端的茶库存量、产量都较大,顾客都是买来日常消费,所以即使有跟风涨价的可能,但涨幅也不会太大。
虽然云南一直处于干旱时期,但是对于今年版纳茶区产量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品质和去年相差不大。
玉溪凤临高香茶叶是以绿茶为主的优质产地,今年他们的出厂价也增加了30%以上,凤临高香掌门人、昆明茶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清介绍:他们奉行的是春绿茶、夏红、秋普洱,春天的绿茶、特别是明前茶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因为干旱,加上市场逐年的认同、产品名气的上升,今年峨山银毫的价格将在1000元以上、贡蕊在1200元以上、早春二月在200元以上(公斤)。
今年的春茶主要做绿茶,高档绿茶有4吨左右的产量、中档绿茶有15吨左右。
根据有关统计报到,2011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达32.26万吨,出口额9.6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7%和23.1%。
从出口市场看传统市场基本稳定,全年前三大出口市场依次为摩洛哥、香港和美国,对三大市场出口量分别达6.36万吨、1.15万吨和2.39万吨。
进口量也延续了2010年的快速增长态势,1-11月进口量与进口额已达1.28万吨与0.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7%和26.04%。
以上数计创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出口额历史新高。
作为国内最主要的茶叶产区之一,云南省茶农有600万人,涉茶人口约1000万,年产茶叶18万吨左右。
生产和销售普洱茶的大小企业(商户)上千家,种植茶的生态基地上百万亩。
全省年产茶500吨以上的县(市)有40个,年产茶1000吨以上的有31个县(市)。
全省茶叶年总产值40亿元左右。
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民: 2011年投入茶产业各项资金达到7790万元,为云南茶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云南茶产业在2011年产值达到154.39亿元。
普洱茶市场消费整体呈稳步扩大趋势。
普洱茶的生产集中于云南,普洱茶的消费以珠三角、香港、台湾等地的南方市场为主,这些传统市场普洱茶消费逐渐走向成熟。
与广东、香港等普洱茶成熟消费市场相比,普洱茶新兴消费地区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这些区域的普洱茶消费也开始趋于稳定。
除了国内消费外,普洱茶在港、台地区以及东南亚、欧洲有着广泛的市场,消费基础较好。
在经过连续几年下降之后,普洱茶出口于2010年得到较大增长。
据海关统计,2010年普洱茶共出口4578吨,出口金额为262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31%和33.99%。
出口单价为5.72美元,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04%。
2012年云南茶产业的商机在于“云茶北调,西茶东输,面向东南亚”。
合理引导普洱茶的消费和收藏,把推动普洱茶品饮作为重点,投资性收藏和爱好性收藏作为补充。
根据普洱茶消费特点,引导年份茶的消费,形成消费层次丰富的普洱茶品饮市场。
着眼于消费者的需求,加大普洱茶市场的推广。
持续不断地扩大市场宣传,引导普洱茶健康消费、科学品饮。
行业组织等权威机构共同倡导、普及普洱茶的正确知识,编写发放普洱茶宣传科普资料,掌握关键时刻对市场的话语权,引领普洱茶产业健康前行。
云南许多民族对茶有其它称谓。
布朗族称茶为"腊",傣族也称"腊"。
哈尼族刚称为"诺博"。
但"诺博"的含意,不是某种植物,而是代表虔诚的祭祀和奉献以及美好的祝愿。
"诺博"即是奉献吉祥之物,哈尼人便将茶叶取名为"诺博",它的社会文化已远远超出了"茶叶"本身。
云南茶学界的人士,把哈尼族诺博文化,称为云南茶文化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