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常规+白带常规
25
* 大便常规
精选课件
26
*颜色
* 正常参考值 黄褐色,婴儿为金黄色或黄绿色。
精选课件
18
*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男:40~50 %;女: 35~45 % )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2~100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7~34 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16~354 g/L)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参考值:10~15 %)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10~17 %) *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6.5~12.5 fL)
精选课件
10
*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再障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
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精选课件
11
* 白细胞(WBC)
1. 中性粒细胞(N) 2. 淋巴细胞 (L) 3. 单核细胞 (M) 4. 嗜酸粒细胞(E) 5. 嗜碱粒细胞(B)
* 它们都参与不同的防御免疫任务
精选课件
4
* 红细胞(RBC)
1.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 2.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交换氧和二氧化碳
精选课件
5
* 参考值
*男:4.3 ~ 5.8 ×1012/L *女:3.8 ~ 5.1×1012/L *新生儿:6.0 ~ 7.0 ×1012/L
精选课件
6
*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
(1)年龄:新生儿出生前↑→出生后↓→生 后
精选课件
16
*血小板 (PLT)
1.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 2. 参与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 器官移植排斥
* 参考值
125~350 ×109/L
精选课件
17
*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 切除术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脾亢、再障、急性 白血病、ITP、尿毒症等。
精选课件
23
9.胆红素阳性 见于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
10.尿胆原阳性 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病等。
11.Vc阳性 影响某些方法检测尿液的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
阴性。
精选课件
24
尿液留取注意事项: 1.留取晨尿 2.留取清洁中段尿 3.及时送检(1小时内) 4.容器清洁 5.防止尿标本污染
精选课件
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缺乏等 2.红细胞增多: 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使血
液浓缩、身体缺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 心病,先心病、等
精选课件
8
* 血红蛋白(HB)
1.红细胞内含有一种红色的蛋白质 2. 功能是携带气体 3.与红细胞一起作为 贫血的判断标准
精选课件
9
* 参考值
* 男:130~175g/L(13-17.5g/dL) * 女:115~150g/L(11.5-15g/dL) * 儿童:120~140g/L(12-14g/dL)
精选课件
19
* 尿常规
检验科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在临床上是不可 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的筛检有重要价值。
精选课件
20
*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
(尿量变化、尿的颜色、透明度、渗透压、蛋白定量)
*干化学法11项:
1. 潜血 2. 白细胞 3 . 蛋白质 5. 酮体 6. 亚硝酸盐 7. 比重 9. 胆红素 10. 尿胆原 11. Vc
4. 葡萄糖 8. PH值
*镜检:
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Fra bibliotek精选课件
21
* 临床意义
1.隐血阳性 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急慢性肾炎等。
2.白细胞阳性 见于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3.蛋白质阳性 见于多种肾炎、急性肾衰、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
4.葡萄糖阳性 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甲亢等。
精选课件
14
* 白细分类(DC)
*嗜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N 0.30~0.70 L 0.20 ~0.40 M 0.03 ~0.08 E 0.005~0.05 B 0.00 ~0.01
精选课件
15
*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 伤、安眠药中毒、慢粒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某些传染病如伤寒、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慢 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 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单、慢淋、结核、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等。
检验科三大常规
精选课件
检验科 马国宝
1
* 血常规 * 尿常规 * 大便常规
精选课件
2
* 血常规
*是临床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 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感染,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
精选课件
3
四大重要项目: * 红细胞 (RBC) * 血红蛋白(HB) * 白细胞 (WBC) * 血小板 (PLT)
15天逐渐降至正常。
(2)性别:男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女 性。
(3)妊娠:妊娠中晚期→血容量↑→血液稀 释
→生理性贫血。
(4)气压:高原居精民选课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7
*病理性变化 1.红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某些血液病如再障等
②丢失或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 织损伤、溶血性贫血等
精选课件
12
*参考值
*成人: 3.5~9.5 ×109/L *新生儿:15~20 ×109/L
精选课件
13
*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 妊娠、新生儿。
*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减少:再障、某些病毒感染、伤 寒、肝硬化、脾亢、放疗化疗等。
精选课件
22
5.酮体阳性 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性酮症、剧烈呕吐、腹泻等。
6.亚硝酸盐阳性 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7.比重
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 缩功能,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8.PH值
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 肾脏的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