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渗透点讲义一年级数学版别苏教版渗透点1 ☆学科内容一上∕第四单元∕认位置∕第10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
方法实物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国旗图片后向学生展示国旗实物并说明国征。
2.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
相机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3.师生互动1我们在哪里能看到国旗2回忆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的情境。
渗透点2☆学科内容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2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围绕“教师节快乐”的意思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
渗透点3 ☆学科内容一上∕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52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
方法图片展示师生交流。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2.师生交流这些小朋友要开展什么活动 3.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内容。
4.通过观察参加植树活动的小朋友人数进入“5+1”或“1+5”的学习。
渗透点4 ☆学科内容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68页、69页∕例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合实例创设情境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指出它们的特征和防伪标志帮助学生认识人2.开展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教育道要爱护人民币。
二年级数学版别苏教版渗透点 1☆学科内容二上/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练习五/第9 题46 页☆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方法利用网络学习相关资料师生共同讨论。
☆示例或说明 1.学生完成本题的练习后教师问同学们知道“义务植树”的意义吗2.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给小草浇水”、“给小树除虫”等活动。
3.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了解到:1义务植树的意义和作用。
2保护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渗透点2 ☆学科内容二上/快乐的队日活动24 页☆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应用方法联系实际实例分析☆示例或说明 1.教师今天同学们玩得很高兴现在要离开公园了在离开前看一看我们的草地上留下不应该留的东西了吗 2.组织讨论怎样保护旅游点的环境在讨论时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渗透点3☆学科内容二下/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26 页☆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初步了解计量器具应当准确。
方法新课引入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教学时要求学生先估一估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再直尺测量引导学生认识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是怎么办产生较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同样的方法理解分米、千米的产生。
2.在测量活动中理解什么情况下用较大的计量单位什么情况下用较小的计量单位。
如测量课桌的长、铅笔盒的宽、杯子的高、黑板的长等等来正确判断使用恰当的长度单位。
3.教师安排学生两人一组把两个同学所带的直尺刻度对刻度地比较,看刻度是否完全一致,由此引出计量器具应当统一、准确,不然就会出现混乱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版别苏教版渗透点1☆学科内容三上/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计量器具应当准确。
方法:新课引入,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1教学时要求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食品的质量估计哪一袋重些,在用秤称一称。
引导学生认识当质量不是整千克数时怎么办产生较小的质量单位克2在活动中理解什么情况下用较大的计量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小的计量单位。
3. 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内容渗透点 2☆学科内容三下/第六单元/千米和吨/练习六/第八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理解应用。
方法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1课前让学生调查自己家或邻居家、亲戚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2课上结合实际理解一吨的实际大小。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以流掉1 6 吨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25 吨水。
4师生共同讨论1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如何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珍惜每一滴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内容2说说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渗透点 3 ☆学科内容三下/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想想做做/第五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
方法实物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后向学生展示国旗实物。
2教育学生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热爱国旗尊重国旗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3师生交流1我身边哪些地方能看到国旗? 2让学生了解国旗的图案构成及包含的意义。
渗透点 4☆学科内容三下/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想想做做/第六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条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
交通信号包含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
方法标志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这些交通标志有什么作用。
2师生共同讨论如果没有这些交通标志将会出现怎样的严重后果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渗透点 5☆学科内容三下/第十单元/统计/练习九/第四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
方法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师生共同讨论。
☆示例或说明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问同学们知道植树造林的意义吗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给小树浇水”、“给小树除草”等活动。
3通过探讨让学生了解到义务植树的意义和作用。
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内容四年级数学版别苏教版渗透点1☆学科内容四上/第4 单元/平行与相交/45 页想想做做/第4 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第六十二条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实施……☆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应用。
方法结合实例师生互动。
☆实例或说明1、结合本题教会学生认识斑马线的作用应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观察斑马线数数有几根线并说说斑马线的作用。
在以上问题讨论时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2、组织主题活动“安全过马路”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渗透点2☆学科内容四上/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条……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第七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据报统计资料。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方法结课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新课结束后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在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了解到第24~28 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金牌数的统计还有我国四条主要河流长度情况的统计以及各部门的经济增长情况都要用到统计。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1.为什么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和及时掌握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为了保证统计的真实、准确和及时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据报、迟报不得伪报、篡改。
教师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相关内容渗透点3☆学科内容四上/第11 单元/用计算器计算/103 页想想做做/第4 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有关能源、资源方面的法律知识☆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和理解方法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1.阅读题目后师生共同讨论1计算3280 平方米的林带一年可吸收有害气体多少克2防风林带、防火林带各自有什么作用2.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我应爱护森林资源保护好我们的防护林和特种林。
3.拓展延伸1除了保护森林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多植树造林2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 3 月12 日渗透点4☆学科内容四下/第2 单元/升和毫升/17 页想想做做/你知道吗☆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献血法》什么是无偿献血,就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少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而献血者不要任何报酬。
2.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通过无偿献血还会激发人们奉献爱心的自豪感,增加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义务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的总方向。
无偿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患者解除痛苦甚至挽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和理解方法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教学时让学生知道献血后器官内储存的血液马上就会补充上来而且人体还会制造出新的血液。
因此献血一般不会伤害人的健康。
2.《献血法》对献血者的体重有明确规定其中男性公民体重要达到50 公斤女性公民要达到45 公斤。
渗透点5☆学科内容四下/第9 单元/我们去春游/☆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