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内涵发展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内涵发展
类 ◇跨学科原则:注入资源能促进跨学科,提升学校综合优势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②W大学的学科分类投入 ◆重中之重:全国前2%或ESI千分之一(直接入选国家双
一流) ◆重点突破:全国前10%(获三大奖二等奖以上,可入选
国家双一流) ◆重点培育:全国前25%(可入选省级双一流) ◆重点扶持:全国前50%(可培育省级一流学科)
1.学科·专业·课程
②课程建设 ◆将大学课程定义为学术计划:旨在确定课程的关
键决策点,如果这些决策点得到有效解决,将会 提高学生的学术体验。 ◆任何计划都包含一个完整的行动蓝图:目的、活 动和衡量成功的方法。
1.学科·专业·课程
◆大学课程建设的八个关键点
⒈目的:选择教育目标 ⒉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或主题 ⒊内容顺序:适当地组织内容 ⒋学习者:适应学习者的特征、目标和能力 ⒌教学过程:开展学习和教学活动 ⒍教学资源:选择学习材料和技术 ⒎评估:评估学生成果以及学习者和教师对计划的满意度 ⒏改进:基于经验和评估对计划进行提高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机遇:双一流建设打破身份固化,对部委直属和 省属地方高校一 视同仁,鼓励公平竞争
◆挑战:“马太效应” 与品牌效应;顶尖大学外延 式扩展 (国科大办南京学院、武汉学院,北大、 清华、人大、浙大办分校)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③地方高校的同型比较
◆国外同型大学:美国的州立大学(加州大学系统三个 层次) ◆国内同型大学:广东“双一流”建设(冲、业分类 ◆美国的专业分类:面向职场(描述性的)
◇美国专业分为15个大类105种:商学(13个)、工程学(12 个)、理学(总数25个:数学5、物理5、化学4、生物学5、计 算机科学2、地球物理4)、法学(1个)、教育学(3个)、图 书馆和信息研究(3个)、社会学与人文学科(13个)、健康学 (5个)、医学(4个)、公共事务(6个)、技术(2个)、传 媒(2个)、电影(8个)、艺术(6个)、食品与营养(2个)
等奖13项,二等奖36项(1999年)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④二次评估:世界大学排名情况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⑵地方高校的内涵建设 ①地方高校的界定 ◆内涵:由地方的省级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建
设的高校(公办高校) ◆外延:行业划转高校与地方直属高校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1.学科·专业·课程
⑷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 ◆学科是科学学的概念:知识体系与学术制度 ◆专业是社会学的概念:专门职业与专门学业 ◆课程是教育学的概念:教学科目与学术计划 ◆三者关系:课程来源于学科(什么知识最有价
值)、课程组成专业(专业即课程群)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⑴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 ①学科建设两个问题:人的问题与资金问题 ◆人的问题:一个学科要得到发展必须要有知识的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②学科建设要素 ◆团队建设 :人的问题 ◆内容建设 :知识基础 ◆评价体系 :制度基础 ◆经费支持 :钱的问题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⑴团队建设 ①团队建设的策略 ◆ 卓越学术团队的特点
◇国内外认可的领军人物 ◇若干活跃的学术骨干 ◇一大批有潜力的青年教师 ◇ 大批国内外优秀生源
1.学科·专业·课程
⑶课程与课程建设 ①大学课程界定 ◆广义的大学课程:一套完成大学学位所需的系列教学
科目(Course)或经验(Program & Major)
◆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教学科目(Course) ◆大学课程的层次性:一堂课(Lesson)、单一科目
(Course)、不同科目的组合(Program & Major)
1.学科·专业·课程
◆中国的专业分类:面向学科(规范性分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专业门类 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 类基本一致,分设13个学科门类。 ◇专业类与专业点: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 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
◆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 准》(2009,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设5个门类、62 个一级学科、748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五个学科门类:自然科学类(9)、农业科学类(4)、医药科 学类(6)、工程与技术科学类(24)、人文与社会科学类(19)
1.学科·专业·课程
②地方高校的SWOT分析
◆劣势: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项目申请等方面相对弱势,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底子薄、积淀少(全国2000余所省属 高校仅有85所有ESI前1%的学科157个,其中18所21工程 大学拥有48个)
◆优势: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学科专业, 少数大学有很长的办学历史,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财力雄厚 (广东、江浙、上海、北京)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⑴“双一流”大学的遴选标准 ①一级学科评估A+学科数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②ESI学科表现(2018年3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大学名称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师资队伍问题(数量少、高端师资缺乏) ◇提高科研水平问题(科研产出少、学科平台少) ◇提高教学质量问题(主要是大班授课、很少小班研讨) ◇经费的多样化和稳定性(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科研经费少、
社会集资能力不强)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学校定位:应用型的一流学科大学
◆双一流建设政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应用型转变政策:面向区域重大需求,准确定位、办出特 色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改革链条:确定优先发展学科领域 ◇第一步:确定优先发展学科领域 ◇第二步: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步:校院两级运行机制(体制机制改革)
1.学科·专业·课程
◆中国教育部分科分类:规范性分类(应然状态)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由国务 院学位办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分13个学科门类,110个一级 学科 ◇ 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 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 学
1.学科·专业·课程
探索者、知识的传播者、学术薪火的承接人
一门学科需要持续不断地补充研究人员以提供新知识;需要不断 地补充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来引导下一代学生;需要学生源源不 断地加入。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资金问题:一个学科要发展必须从社会获得足够 的资金支持,学科要考虑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需求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学科发展最大 的资助者应该是政府。在国外, 除政府之外, 还有势 力强大的基金会;接受它们的资助必须放弃部分自由。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 学科建设与内涵发展
主要内容
◆学科·专业·课程 ◆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1.学科·专业·课程
⑴ 学科与学科分类 ①学科界定
◆学科是一种知识体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知识体 系( 科研与学科发展:知识的发现与创新、知识的 系统化)
◆学科是一种学术制度:以分科研究的制度安排来追求 知识(学科分类:人为建构的,不同国家有差异)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②如何建设卓越学术团队? ◆国际化战略: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海外博
士学位获得者、教师的国际流动性、职称晋升的国际评审 )
◆实行PI制:遴选学术大师为PI, 建立以PI为核心配置学
术资源的管理模式( PI为英文”Principal Investigator”,“首席科学家制”或“学术带头人制” )
③东莞理工学院内涵提升的具体策略 ◆建立完善的管理构架
◇明确权责、提高决策效率:落实“党委领导、校长负责、 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构架
◇建立学校董事会:参与学校战略规划,拓展组织外围,提 高学校水平和声誉,实现学校宗旨
◇理顺基层组织关系:激活学术心脏地带,教学院系相对固 定,实行院长负责制;科研机构动态调整,实行PI制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② 建立学科外部评估制度
◆同行评估: 主要了解院系的科研条件、科研活动和科研 成就(同行评估的专家由学术界的一流学者组成,进行为 时一周的实地考察) ◆文献计量评估:对学术机构过去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 行文献计量分析(主要是测量不同院系的科研产出,指标 包括:学术出版物的数量和他引率, 并与国际上相关的学 科 或领域进行同型比较 )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⑶内容建设 ①内容建设的核心是培育知识创新能力 ◆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性) ◇学科整体质量衡量的标准(可比性) ◇服务国家创新体系的保证(引领性)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知识创新能力的表征
◇长期稳定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方向 ◇有重大影响的研究项目 ◇有重大标志性研究成果 ◇有大批高水平论文
ESI 1‰学科数 7 7 5 8 6 4 2 4 2 1
ESI 1%学科数 17 21 17 18 18 17 16 13 18 15
全球排名 107 108 125 128 143 175 223 225 228 301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③服务社会指标 ◆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特别荣誉奖2项,一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②东莞理工学院5大学科群的现状分析 ◆东莞理工学院学科对标 ◇光学工程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电子科学与技术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