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生物组孔海文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当老师的每天抱怨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辛苦,上课费力,作业批改费力,学生工作更费力,这样的情绪蔓延开来,轻则对一个班级的日常工作起到阻滞的作用,重则会严重影响一个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有没有一种有效的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就以我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点尝试来谈一谈资源利用如何最大化的问题,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大胆的放权,充分的利用学生资源。

我所从事的是初中生物教学这一块,初中生物学科只开初一和初二,内容比较简单,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所以,教师们不必害怕一旦放权给学生会完不成教学任务,相反的,如果你放权放到让学生养成了一种习惯,教学会变得比传统的模式更轻松,我归纳出的要点如下:
一、课堂要构建学习小组。

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之初,一定要不怕辛劳的多与学生接触,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情况,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所教班级内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个人经验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比较好管理,组内沟通起来也比较方便。

组太小不能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调控也比较麻烦;组太大组内沟通就成问题,而且每组容易产生边缘生。

组内各成员的职责应该明确,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训练,初期可能效果不好,有反复,当训练次数达到一定的量,效果就会很快体现出来。

二、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要有梯度。

教师要全面的把握好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反复推敲,问题抛出之后的效果应该是大家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然后有少部分同学能想到,大部分同学一时想不到,这样,每一个学生就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色,在每一个学习小组内部,大家就都有事可做,懂了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会很乐意教会还没有弄懂的同学,不懂的同学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他也情愿充当听者,这样,当一个有梯度的问题抛出后,教师就只需要进行场面的调控,时不时的充当一下场外力量对某些整体实力弱一点的小组进行指导了。

三、要有奖励和惩罚的措施。

学生的虚荣心和集体荣誉感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无形资源,教师要最大化的发挥这种资源的作用,一旦某个小组完成了指定的任务,教师要及时把相关的奖励兑现,让学生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同样的,一旦某个学习小组没有完成既定目标,教师在给予激励的同时,还是要把惩罚做到位,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小组内所有人都全力以赴,才能保证小组荣誉不受损。

小团体意识是人人都有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引导得好,就能发挥它的好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的批评小团体意识,应该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教室资源。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的教室资源只有黑板,现今,由于多媒体的普及,我们有了第二个资源,并且,多媒体大有取黑板而代之的趋势,毕竟,它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动态、直观、无粉尘污染、一次成型可重复使用。

可我要说的是,我们教室中的资源远不止如此。

那么,教室中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呢?
(1)后墙黑板。

我们的思维被传统禁锢了,以为后墙黑板只是用来每个学期出几次板报的,其实,每一节课都可以对后墙黑板进行利用,我们可以直接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书写于后墙黑板,或者书写于大一点的卡纸上,张贴在后墙黑板上,这样,就方便了每个组参考其他组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不必每个都讲解一遍,大把的时间就可以节省下来,效率由此提高。

(2)两侧墙体。

两侧的墙体由于无法张贴,所以一直被我们忽视了。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对教室进行一个小小的改造,就可以对其进行利用了。

在两侧墙体上加装一根铁丝,放若干个夹子,那么,学习小组的成果同样可以悬挂于此,不仅课上可以用,课后,老师们同样可以将一些好的作品、优秀作业等展示于此,让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观摩。

相信,课间的打闹现象会明显减少,学生的学习风气也会随之改善。

第三、在作业跟踪上,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课堂所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每次学生的作业交上来后,教师都要对每一本作业详批详改,这样做效果其实不好。

其一、强化对象弄错了。

我们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结果教师自己被强化了多次,少则几十次,多则几百次,学生最多被强化一次。

其二、发下去学生有没有看批改结果还是未知数。

据我统计,真正认真看了教师批改结果的不多,不到一半。

可怜的教师,费尽了心血,牺牲了自己大把的时间,回报率却如此的低,怎么办?
我构建了一个作业批改的金字塔结构,将学生资源拉了进来。

这个金字塔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教师,第二层是每个班的生物课代表,第三层是每个班的生物学习小组组长,第四层就是每个组的组员。

这样,我的任务大大减轻,课代表和小组长的任务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在逐层批改的过程中,课代表和小组长得到了强化,次数一般为8~12次,那么,组员如何得到强化呢?我想了一个办法。

组长批改组员时只标出错误之处,不给其更正,让组员自己更正,第二次作业收上来后再由小组长交叉检查更正情况,奖优罚劣。

这样,组员也得到了强化。

实施了一段时间,效果不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时时保持一颗思考的头脑,遇到事情多留心,碰到问题多费心,好的方法和策略就一定会被我们找到,教师不仅要学会怎样教好学生,更应该学会如何改进方法,使自己不断提高。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体会,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