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关语

双关语

Pun: an amusing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 has two meanings, or of words that have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 He often broke into song because he couldn't find the key. ?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 时光像箭一样飞逝,水果像香蕉一样飞逝??? ? Does it make sense? ? 这句话乍一看,好象是说:时光像箭一样飞逝,水果像香蕉一样飞逝。

其实这句话后半部分的真正意思是:果蝇喜欢吃香蕉,也就是fruit flies/like/a banana。

---- Who is closer to you, your mom or your dad ? (爸爸和妈妈谁和你更亲近?)——Mom is closer, because dad is father. “father”(父亲)与“farther”(更远)同音? ---- What fruit is never found singly ? (什么水果永远不会是单个的?)? ——A pear. ? “pear”(梨)音同“pair”(一对)? ---- Which runs faster, heat or cold? ? —Heat,because you can catch a cold. ? ---- What eight-letter word has only one letter in it? ? —Envelope. ? ---- What kind of table has no legs? ? ——A timetable. ? ---- What kind of witch(女巫) has no power? ? ---- Sandwich.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we call it——the Present. —— Joan Rivers, American humorist双关语及其翻译2010-11-20 10:19:05 作者:sunny来源:浏览次数:85 网友评论 0 条双关语(pun)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是指有意识地将同音异义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运用到句子中,利用这些词或句子间相互的逻辑关系来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以使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

外国学者Joel Sherzer~E双关语定义为:A pun is a form of speech play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unexpectedly and si multaneously combines two unrelated meanings(-个词或词组,以文字游戏的形式,出其不意地把互不关联的两层含义同时结合起来)。

从修辞学上来说,它属于借代范畴的辞格。

双关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从西方政治家的演讲到东方的古老民谣,还是从大文豪的不朽作品到传世千古的唐宋诗词,双关语充满诙谐和智慧的身影无处不在。

据有关研究表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就使用了3000多个双关语。

而在我们汉语中,早在六朝的乐府民歌中就有“衔碑(谐悲)不得语”,“夜夜得连(谐怜)子”,“昼夜长悬丝(谐思)”,“藕(谐偶)异心无异”等句。

宋朝有民谣日:“打破筒(谐童贯姓),泼了菜(谐蔡京姓),便是人间好世界。

”((红楼梦中的“护官符”有“假”与“贾”谐,“雪”与“薛”,也是妙趣横生。

时至今日,双关语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文学体裁之中。

难怪法国大文豪雨果会说:“双关语是飞舞着的灵魂的产物。

”关于双关语的分类,学者们也做出了不同的归类。

范家材(1992)把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词义双关两大类。

徐鹏(1996)认为双关语包括paronomasia,antanaclasis~ambiguity三种辞格,而根据双关语的构成特点,他又把该辞格分为以下几类:1)Homophonic Pun(同音双关)l 2)Paron omasia(近音双关);3)Antanaclasis(同词异义双关)l 4)Sylleptic pun(一词多义双关)l 5)Asteismus(歧解双关)。

尽管两位学者表述不同,但他们对双关语的分类都是从音、形、义三方面着手,其实际上却是一回事。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将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大类。

使用双关语的确能达到很好的交际效果,然而,如果要将双关语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诚如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1982)所说:“双关语的翻译问题重要性有限而趣味无穷。

”韩迪厚也说:“双关语的问题是任何翻译理论无法解决的。

”这毫无疑问地说明了双关语的翻译之难。

张南峰教授曾在《中西译学批评(20o4)中撰写了((德拉巴斯替塔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一文,’在该文中,他介绍了德拉巴斯替塔的lO种双关语翻译策略,并从英汉翻译作品中找出了许多翻译佳例来分析这些翻译策略的适用性,最后指出了这些翻译策略的优胜之处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如张教授对“双关语译为类双关语”这条翻译原则提出了质疑,他举了这么一个例子’:ask the Prime Minister to bend it.我并没有要求女王陛下违背法律,我只是要求首相阁下回避法律罢了。

他分析说原文里的“break”和“bend”押头韵,是一种类似双关语的修辞手段,而译文。

里的“违背”和“回避”在语音上的近似程度,大概已足以归类为双关语了(因为双关语与非双’关语只是一个连续上的两端,中间的灰色地带就叫做类双关语,因此这三个类别没有明确的、固定不变的分界)。

这样一来,这个例子就可以归类为“类双关语译为双关语”然而,德拉巴斯替塔只列举了“双关语译为类双关语”,而没有“类双关语译为双关语”,这显然是不对称,或不全面。

的确,在双关语翻译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但是既然双关语是用来使语言含蓄、幽默、风趣、婉转、生动、耐人寻味,用于表达含蓄、曲折的思想或在一定场合用于讽刺和揭露,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那么译者有理由而且也必须再现原文的这种“原作意图”。

译者只有将原作的“欲言”充分传达了出来,达到了原作者或原作的交际目的,翻译才算是成功的。

以下略举数例并作简要分析。

(1)A:Why are lawyers all uneasy sleepers?B:Because they lie first on one side and then on the other,and remain wide awake all the time.译文l:为什么律师都睡不好觉?因为他们一会儿躺在这边,一会儿躺在那边所以整夜睡不安宁。

译文2:为什么律师都睡不好觉?因为他们一会儿在这一方说谎,一会儿在那一方撒谎,所以他们都是提心吊胆。

原文中作者精心选用了含有“居住”和“撒谎”双层意义的动词lie,对善说谎言的律师进行了辛辣而绝妙的讽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题属于典型的语义双关,即一词多义,译文1翻译出了其表层意思,译文2N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潜在意思。

(2)A:When does the baker follow his trade?B:Whenever he kneads the dough.译文:面包师傅什么时候营业?每当他揉面的时候。

原文的回答中巧妙地利用了need(需要)和knead(揉)这两个同音异形异义词,并配上dough的一词多义(含“生面”和“钱”双层含义),该题成功地利用了两个双关来达到幽默诙谐的交际效果,而译者也较好地传达出了原文的“交际意图”。

(3)Seven days without water makes one week.一个人一周七天不喝水会变得虚弱。

这是一个谐音双关,原文利用weak和week读音谐音的特点而制造出了双关的效果。

该例子就是成功地将常识性的知识(一周七天)通过增加语境加以限制来传递其信息意图,不过,读者需要通过推导才能看出原语的交际意图。

译文就做到了这一点。

(4)He denounces the stand—pat advice he knows George Bush is getting f rom subordinates:“I told him,‘You got a bad case of AIDS.’”says Helms.“A—I—D—E—S.”(Donald Baer)他知道乔治·布什正从幕僚得到一些顽固反对变革的建议。

他谴责这些建议。

“我告诉他说,‘你患了严重的艾滋病’”,赫尔姆斯说。

“碍一治一病。

”原文体裁属政论性质的,原文巧妙使用了AIDS~laides的谐音,增添了话语的感情色彩。

AIDS意思为“艾滋病”,是Acquired Immunity Deficiency Syndrome(后天性免疫机制缺损综合症)的缩略词。

而aides的意思为“助手们”,其言下之意为“你的毛病来自出馊主意的助手们!”。

译文也算非常忠实于原文,传达出了原文的“交际意图”。

(5)King:⋯my cousin Hamlet,and my son⋯How is it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Hamlet:Not SO,my lord,I am too much in the sun.国王:侄儿哈姆雷特,我的』L啊⋯⋯怎么回事,您还是满脸阴霾?哈姆雷特:不见得,陛下,我是阳光晒得够了。

原文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奸王以哈姆雷特的继父身份称他为my s on,目的是想做到表面安抚,实则探其心机,而哈姆雷特则不予理睬,故而就有了上面的对话。

莎士比亚利用了son和sun的谐音,展示了双方势不两立的仇恨。

哈姆雷特对奸王称自己为“son”感到反感,故回答说“阳光晒得够了”(too much in the sun),其实暗指“屈做儿子,忍无可忍了”。

这将哈姆雷特的心理活动展现无疑了,又一次证明了莎±比亚的文学才识。

以上仅从某几种体裁文本探讨了双关语的翻译问题。

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想说而不便明说的话语,用双关语手法表达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笔者以为,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其终究目的是要再现这种隐藏的含义,否则妄加谈论什么翻译理论或原则都是毫无意义的,失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