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西简述

巴西简述

巴西简述巴西联邦共和国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居世界第五,面积居世界第五。

其国土位于中南美洲与大西洋之间,面积为世界第五大,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与中国,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接壤。

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

国名源于巴西红木。

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

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重要节日1月1日元旦日1月6日主显节4月21日独立英雄纪念日5月1日劳动节9月7日国庆日(独立日、1822)10月12日圣母日10月12日儿童节10月13日教师节11月2日亡灵日11月15日共和国成立日11月20日神诞节12月25日圣诞节复活节:春分(3月21日±)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2天,一定是周五巴西狂欢节:复活节前47天,一定是周二基督圣体节:复活节后60天,一定是周四(圣三一主日后的星期四)巴西概况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是世界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巴西在历史上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长达300年之久。

在16世纪,殖民者登上巴西时,发现这里有一种名贵的树木,从中可提取欧洲难得的红色染料,遂将此木称为“红木”后演变成国名。

巴西全国面积8,547,403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

巴西地理经纬度坐标:南纬15°45', 西经47°57' ,所处时区UTC/GMT -3 小时(西三区) ,和北京时差比中国北京时间晚11 个小时。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

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

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

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

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圣保罗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

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自然资源:铁矿砂储量650亿吨,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

矿砂品位极高,多数在60%以上。

铀矿、铝矾土和锰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森林覆盖率52.2%,是有名的红木之国。

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居世界前列。

海岸线7400公里。

渔业资源丰富。

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

香蕉产量居世界首位。

甘蔗、柑桔产量首世界之首。

桔汁的出口产量占国际市场的85%。

木薯的产量居世界之首。

可可、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巴西人口人口概况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

(简称地狭人稠)巴西全国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

东南地区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区,根据IBGE 2004年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约有7800多万,相当于巴西人口总数的42%。

该地区拥有巴西三个人口最多的州(圣保罗,7000万人口,、米纳斯吉拉斯,1900万,里约热内卢,1500万)和两个最大的城市(里约和圣保罗)。

在圣保罗和里约的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圣保罗、里约为支柱的商业地带,该地区聚集了约23%的巴西人口,成为该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民族和移民巴西种族和文化差异显著。

南部居民多有欧洲血统,可溯源到19世纪初来自意大利、德国、波兰、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等国的移民。

而北部和东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欧洲或非洲血统。

东南地区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区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后裔和意大利后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亚洲和印第安人后代。

在整个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频繁混血。

起初,居住在这个地区的印第安人拥有本地区明显的文化特征,黑白杂色被葡萄牙人认为是平安,并且开始与印第安族人通婚。

后来引起了一场灾难,他们开始袭击并摧毁对方的村庄。

1532年,自从SAO VICENTE建立以后,葡萄牙人开始以殖民者的身份来到这块地方。

由于18世纪采矿业的发展,葡萄牙的各州君王开始纷纷来到这里,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从非洲安哥拉和米纳来的奴隶,他们都属于非洲土著人。

从第一年的殖民统治开始,黑人的比例就开始极大的增长。

19世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化开始受到刺激,德国人开始在1818年来到这里,1875年,意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纪初,日本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开始相继来到这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南地区发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为这次移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那个时候开始了奴隶解放运动,当时种植园以及刚刚兴起的巴西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巴西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仅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多人,主要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和阿拉伯国家。

黄种人多来自日本、朝鲜和中国。

巴西有130万日本人,25万华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人口种族构成由于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

种族和文化差异显著。

其中,白人占49.4%, 混血人口占42.3%, 非洲裔黑人占7.4%,亚裔占0.5%, 土著人约占0.5%,印第安人占不到1%,混血人口及黑人人口增长较快。

在巴西,不同种族,多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

16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进入到巴西。

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兴起和矿区的开采,从1532年起,葡萄牙开始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到巴西。

19世纪以后,又有一些中国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

因此巴西有人种大熔炉之称。

历史历史政治古代巴西为印地安人居住地。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

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

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红木”(Brasil)一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译为“巴西”。

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

其后整个殖民地在葡萄牙统治下,顺着大西洋沿岸结成一体。

1555年法国入侵,占领了相当于今天的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设立一个法属殖民地的据点。

然而由于法国人无法自欧洲吸引殖民者前来,所以终于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约。

两年之后,葡萄牙人创建了里约城。

经过这次军事捍卫行动之后,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统治权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临挑战。

当时,荷属西印度公司(DUTCH WEST INDIA KOMPANY)派遣一只舰队征服了北方的帕南布科州,那儿也是蔗糖栽培的经济重地。

葡萄牙人在1580年与西班牙帝国所缔结的联盟,正是导致这次入侵的直接原因。

这项持续到1640年的联盟,同时也为巴西带来了炮火的洗礼,使巴频频遭受西班牙的攻伐。

荷兰人在帕南布科建立了运作良好的殖民地,一直统治到1654年,才在一场暴动后被赶离该地。

这场暴动主要是由当地人民领导及策动,葡萄牙人仅从旁给予十分有限的协助。

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迁往巴西。

1820年葡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任摄政王。

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

接着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

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

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帝国时期(1822~1889)巴西帝国成立后,布拉干萨王朝的体制和葡萄牙贵族势力原封未动,大庄园制和奴隶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依附于英国。

佩德罗一世实行专制统治,1823年强行解散议会,接着又用武力镇压了东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义。

1825~1828年巴西与阿根廷进行争夺乌拉圭的战争以失败告终。

专制统治引起人民群众广泛不满,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黑人也不断举行起义。

1831年里约热内卢等地的居民发动起义,军队也加入起义者的行列,最后迫使佩德罗一世让位给他5岁的儿子,即佩德罗二世。

佩德罗二世即位后,由三人摄政委员会主持政务。

1833~1849年,巴拉、南里奥格兰德、巴伊亚、马拉尼昂和伯南布哥等省先后爆发大规模人民起义,基本目标是取消君主制、废除苛捐杂税、建立共和国和实行联邦制,最后均遭镇压。

佩德罗二世于1840年7月提前亲政。

他利用30年代中期出现的两个重要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交替管理政务,自己则保持最后裁决权。

执政期间,工农业有所发展,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橡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显著地位,资本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欧洲移民大量增加。

但奴隶制度和专制统治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长年对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战争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70年代后,巴西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废奴与共和运动。

1888年5月13日,帝国政府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

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

1964年巴军人政变上台,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

1985年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

1989年11月15日,巴举行了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费尔南多·科洛尔当选总统。

1992年12月29日,科洛尔总统因涉嫌受贿被迫宣布辞职,副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即日接任总统。

1994年10月3日,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国大选中获胜,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总统。

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当选。

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总统,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2002年10月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获胜,当选巴西第40任总统,2003年1月1日任职,任期4年。

他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

2006年10月再次当选巴西总统,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二位通过直接选举获得连任的总统。

2011年1月1日,迪尔玛·罗塞夫就任总统,这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