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阴阳五行原理阴阳和五行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生理病理药理的总纲领,是中医临床诊病,用药治病的理论依据。
阴阳五行来源于易经。
易卜是以易经生命学理论为依据,根据易经发现的自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作岀发展变化过程的预测。
易医是以易经生命学理论为依据,认识疾病,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
所以有医易同道,不通易无以成大医之说。
1 阴阳原理什么是阴阳?阴阳就是冷热,阴阳学就是冷热学。
冷热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
易经有言:天生阳地生阴,大地才有阴阳。
有太阳的光热,地球上才有冷热存在。
冷热互相作用,使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而产生生命。
物质不变,生命永远不能产生。
阴阳生命学认为生命产生生存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冷热力作用,物质是基础。
大地物质变化产生生命的主要作用力是太阳热力。
故阴阳生命学以阳为主。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冷力和热力对生命的产生和生存起着缺一不可的决定作用。
中医的阴阳就是指使生命产生生存的生命力。
阴阳生命力像纲纪一样地牵引和限制着物质变化,生命产生生存发展变化的范围,规律和速度。
阴阳力越大,物质变化和生命发展变化的范围越大,速度越快;阴阳力越小,物质变化和生命发展变化的范围越小,速度越慢。
正如《黄帝内经·阴阳大论篇》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煞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认识了自然的冷热,就认识了自然和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范围规律和速度,认识了一个人的内阴阳,就认识了这个人的体质,疾病和生死。
从阴阳生命力的角度看,人的体质有两种:一是寒性体质,二是热性体质。
人和一切生命体内的冷热力都要相等。
冷热相等,对生命机能作用才相等。
只有相等的冷热作用才能平衡和协调。
热力大冷力小,热作用就大,冷力作用就小,必然导致机能作用不平衡不协调。
冷力大热力小也是一样。
冷热相等,作用平衡协调,人体内的机能运作就必然平衡协调,人就正常生存无病感。
冷热一失衡,机能运作必然失调。
机能失调可以造成多种疾病,失调到极点人必死。
因此临床上有多种疾病同是一种原因:阴阳力失衡。
自然界的冷热来源于太阳和地球,人体内的冷热力主要来源于生活饮食。
热性食物产生热力,寒性食物产生冷力。
热性食物多了体内的热力就大,寒性食物多了冷力就大。
热性食物不足,体内热力不达标;寒性食物不足,冷力不达标。
体内的冷热力达标,机体运作正常,疾病必然消失。
人体内的冷力和热力超标和不达标,加上不合格的物质产品对机能运作的妨害,就可以引发多种大小不等的疾病。
冷热力超标和不达标越严重,病就越严重,达到极限人就死亡。
因此临床上有多种多样的病是因为冷热力超标和不达标的原因造成。
中医的生活饮食和治病都是一个目的,使体内冷热力维持和达到标准。
饮食是养生保健,治病也是养生保健。
食物是药物,药物是食物。
中医的病从口入,从大小便和毛孔岀,就是这个原因。
阴阳生命学以水为阴之主,以火为阳之极。
人对冷力的要求有严格的标准量,对水也有严格的标准量。
水超标,冷力就增大热力就要下降。
水超标必然引起血中的水份和细胞液超标,引发细胞水肿,严重妨害生命机能运作,而致病致死。
现代人只知道温度不知道温度是有冷热构成。
易经的温度计起源于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和易经六十四卦的阴阳符号就是温度计。
这个温度计是以太阳距大地位置远近为依据,太阳近则热多冷少,太阳远则冷多热少。
温度是冷热的总和,人体温度就是阴阳生命力的量化。
冷力超标致病,尽管体温 40 ℃,病人也感觉到全身寒冷。
低烧感觉冷和疲劳,而且全身骨肉痛。
这是冷力超标,水湿超标的症状。
这种病人要清热燥湿马上好转,二便一通,汗水一流,烧全退。
热力超标致病,发烧,感觉全身发热,口干渴,大汗淋漓者,注射糖盐水有效,最好是喝糖盐水,用清热养阴的食物或药物治之。
没汗的,用解表清热的食物或药物治之。
口不干渴,不能饮水更不能注射糖盐水。
冷力超标致病,一注射糖盐水或饮糖盐水,病情马上加重。
懂阴阳原理的医生,一问病人的感觉,一摸手脚就可以确诊是冷力超标或热力超标造成的病。
冷热超标的病,起病急,死亡快,及时救治,好得也快。
2 五行原理五行金木水火土,哲学家艾思奇解释为五种原始物质,牛头不对马嘴。
五行产生在远古时代,那时无物质概念。
名人可畏,这个解释竟然普遍应用。
易经有言:木为少阳之象,火为太阳之象,金为少阴之象,水为太阴之象,土为大地之象。
这就是五行的真面目。
阴阳学把太极八卦图的圆线称为天道。
天道就是太阳地球运行的轨道。
因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轨道都是一个圆周。
太极图因此用一个圆线代表。
阴阳学根据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远近定大地上的冷热,把天道分为四份: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五行学为了解释说明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和大地对自然生命的功能作用,就用当时人们最熟识的物去象征比喻。
五行就是用来比喻说明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和大地对自然生命产生生存发展变化的不同功能作用的象征物。
(3)阴阳日历也是以先天八卦为依据创立。
把阴阳学的少阳名之为春。
因此春属木。
把太阳名之为夏,夏因此属火。
把少阴定为秋,秋天因此属金。
把太阴定为冬,冬天属水。
先天八卦图的中央是大地,大地属土。
少阳对生命的作用是木,木的功能作用就是春天的作用。
太阳对生命的功能作用是火的作用,火的作用就是夏天的作用。
少阴对生命的作用是金的作用,金的作用就是秋天的作用。
太阴对生命的作用是水的作用。
水的作用就是冬天的作用。
大地对生命的作用是土的作用,土的作用就是物质的作用。
这就是五行的本来含义。
五行有相生相克同属比。
相生是父母生子的生。
水生木是说春木是在冬水里盈育产生。
相生的意思是父子或母子关系。
相克是互相克伏。
秋天到了,金行令,与金相对立的木不能露面,被埋伏下来。
金秋无春色和春意。
到了春木行令的春天,与木对立的金就要躲避,潜伏。
春天里无秋色秋意。
在一定的时间里,在一定的条件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又在一定时间里和一定条件下,木克金,土克木,水克土,火克水,金克火。
这样反回克伏,中医名之为晦。
相克的意思是敌对关系。
金克木有水在其中间,金水相生,水木相生,构成了以水为中心,团结金木为一个组织体。
这就是同属。
同属的意思是指组织关系,组织结构。
金与金、木与木为同类。
同类为比。
比指兄弟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同属比是说明自然生命界,物质界,人类社会中的必然地存在着的四大关系。
五行最喜中和。
中和就是不强不弱,不亲不疏,不敌不我,各司其职,各守其道,各尽其能,一视同仁,一概平等。
人体五行的中和实际就是:各自的健旺相等,功能作用平衡,工作协调,之间关系和谐,这样生命就正常生存,无疾病。
五行一歪,必然失衡、失调、失和。
“三失”一产生,体内病态就生,“三失”达到极限人就死亡。
五行原理是自然的总结,因此能反解于自然和自然万物。
后人一直以五行原理为标准以五行为模式和方法认识解释自然万物。
中医来源于易经,中医就是应用阴阳和五行原理认识解释人产生生存发展变化的范围规律,速度以及相关因素,人的生理结构及各自功能作用。
阴阳五行是中国的命理、生理、病理、药理、物质变化之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的真理。
中医人体五行把人体内的主要生命机体代入五行,通过五行的原理去解释说明人的生理、病理和组织结构,以及各自对人生命生存发展变化的功能作用,疾病产生的原因。
肾为水,说明人的肾对人生存的功能作用是像冬天一样盈育着生命。
以肝为木,说明人肝对人的生存功能作用像自然的春天一样,催生生命。
以心为火,说明心对人生存的作用像自然的夏天一样,使人的生命旺盛。
以脾为土,五行之土是指生命生存必需的物质,说明人的脾对人生存起着物质基础的物质作用。
人体五行说明人体内五脏六腑的机能作用都必须在一个严格标准的限度内,五脏六腑任何一个脏腑机能作用超标都必然引起整体机能作用失衡失调失和,任何一脏腑的机能作用不达标也必然引起整体机能“三失”。
机能作用“三失”轻则是病,重则死亡。
这就是中医人体五行生理中的病理。
3 五大致病内因根据阴阳五行原理,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和冷、热、虚、实是五大致病内因。
人体五脏六腑是五行,人的头是太阳,是统帅,对人的生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头部的统帅健壮有力,就能有力地节制五脏六腑,使肾肝心肺脾正常运作。
统帅如果因为外界的干扰指挥失误,必然导致脏腑机能作用“三失”,轻则是病,重则致死。
人的头部统帅是致病而且是重病的第一致病原因。
物质要变人要生存就要有力的作用。
使物质变化生命产生和生存的力是阴阳力,即冷热力。
人生存对冷热力的要求标准是严格的。
人体内的冷热力保持标准人就正常无病态。
冷力超标,冷热就不平衡,冷热力失衡,体内生命机能运作就失调,体温就反常,物质病变就要产生。
冷力超标引发的病,中医名之为寒性病。
临床中的寒性病的病因就是冷力超标。
人体内的热力超标,整体冷热就不平衡。
因为力不平衡,机能运作就失调。
热力超标引发的病中医名之为热症。
这样阴阳力原因引发的病就有两种病:寒病和热病。
生命也会因为营养水份不足或营养水份超标而生长不正常,出现病态。
人的脏腑因为物质组织结构不同,功能作用不同,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份的性质和份量也不同。
脏腑中任何一个脏腑所需营养物质和水份不足功能作用不达标,必然引发整体机能作用“三失”而产生病态。
营养物质和水份超标功,能作用也必然超标,也引发“三失”而致病。
脏腑所需的营养水份超标引发的病,中医名之为实症。
某一脏腑所需的营养和水份不足引发整体功能“三失”的病,中医名之为虚。
医生在临床中首先要认识病人的病是肝实或者脾虚或肾、肺、心实。
辨清是肝虚或脾、肾、心、肺虚。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虚者一泻病即恶化加重,实者一补必然恶化死亡。
生命是由太阳的精神,阴阳生命力和脏腑的物质机体构成,三者互相牵连依赖,共同作用。
人能生就是这大三系统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三大机能平衡协调和谐,生命机体就正常运作,人也就正常生存;三大机能作用失衡失调失和,人不死就病。
致人生的原因也是致病致死的原因。
现代医学只认识细菌病毒的致病原因,尚未认识精神、阴阳力和五脏六腑的致病原因,也无法把精神、冷、热、虚、实的机能性病治好。
中医治病和养生都是根据精神体,阴阳生命力和脏腑的需要辩证选择食物和药物,对症用药,对症饮食。
细菌病毒病不是因为饮食不讲卫生,菌毒随食物进入人体而生病,而是不辩证饮食,不对症饮食,因食物不当使体内的冷力或热力超标,水份超标引发机能作用“三失”,冷热力失衡以致病,因为致病而产生病毒。
临床观察中发现,不是先有细菌病毒然后生病,而是先有病然后产生细菌病毒,反过来进一步妨害生命机能运作而恶化成急病重病。
细菌病毒是病之标,内机能性的寒热虚实是病之本。
把寒热虚实的内机能性病治好了,病毒就消失了,人就救生了。
如果用抗生素杀灭了菌毒,就是菌毒没有了,但是体内的机能性病还在,再加上抗生素的副作用,人不死也残废。
因此要治菌毒之病,救生菌毒病的人,必须要按中医阴阳五行原理,用食物或中草药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