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的避雨栽培

葡萄的避雨栽培

葡萄的避雨栽培(一)葡萄避雨栽培的意义贺普超先生在《葡萄学》中,将避雨栽培作为“设施栽培的特殊形式”进行论述:避雨栽培以避雨为目的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树冠顶部的一种方法,它是介于无加温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类型。

在中国南方多湿生态条件下,露地葡萄病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特别是欧亚种葡萄常被限制在600毫米雨量以北地区栽培。

严大义教授于2002年9月在第九界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红地球葡萄在年降水量500毫米地区都应采用避雨栽培。

河南省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以上,并且7、8月份集中降雨明显,不仅红地球葡萄病害多,其它欧亚品种病害也很多,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调查,因病害造成滑县、博爱、新郑、新乡、濮阳等县市上万公顷葡萄毁园损失近亿元。

葡萄避雨栽培在我国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显示出很多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北方发展欧亚种葡萄难度降低河南、山东、陕西等省的葡萄栽培环境,虽然没有南方的栽培环境条件恶劣,但是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7、8月份,同样处在温度高、雨量大的季节。

这些省份发展品质优良的欧亚种葡萄,也会出现病害多、生产难度大的情况,由于病害多喷药也多,不利于生产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

发展避雨栽培会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打药次数,便于生产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

2.南方可发展品质优的欧亚种葡萄南方葡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种植的葡萄品种基本上是适于暖湿地区、抗病性较强的欧美杂种巨峰系。

品质优良的欧亚种因不耐湿、不抗病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学院、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引种欧亚种采用大棚栽培和避雨栽培相继成功,推动了上海、浙江、苏南地区欧亚中葡萄的发展。

浙江省海盐县欧亚种无核白鸡心等品种种植面积达35公顷,占全省葡萄面积25.3%,上海金提葡萄园艺公司于1996~1997年建立10公顷单栋大棚和联栋大棚,主栽品种为秋红和意大利获得成功。

使上海、浙江、江苏地区葡萄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对提高葡萄经济效益,调节南方果品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3.避免气象灾害,减少、减轻病害在葡萄的生长期,尤其是新梢生长、开花坐果、果实膨大直至成熟期,经历春雨绵绵,梅雨集中,大风暴雨,危害葡萄的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病菌繁殖快、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以及经济效益。

采用避雨栽培,覆盖薄膜期避免了雨淋,杜绝了一些病菌的传播途径,能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

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室于2006~2008年观察避雨防病效果最好的是危害葡萄果实的炭疽病和危害蔓、叶、果的黑痘病,只要植株和果穗不受雨淋,炭疽病基本不会发生,如萌芽期即采取覆盖避雨,黑痘病也可避免发生,霜霉病等病害也大为减轻。

(1)避雨栽培减少发病原因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观察,避雨栽培减少病害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杜绝病菌的传播:1)避雨栽培时,雨水直接降在避雨薄膜上,没有降在葡萄植株上,避免病菌随雨水传播。

2)避雨栽培的葡萄雨后调查,植株下部、内膛的叶片干燥无水,仅上部边缘少数叶片有少量雨水。

雨后次日早上观察,避雨栽培的葡萄植株叶片正反两面仅有一层薄薄的水膜,露水主要结在避雨棚膜上;而不避雨栽培的葡萄植株叶片正反两面都结有大量的露水。

3)避雨栽培的葡萄叶片上的露水在日出之后迅速蒸发干;而露地栽培的葡萄植株叶片上的露水蒸发的慢,在叶片上持留的时间长。

(2)避雨栽培对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对商水县美人指葡萄基地调查表明,商水县年降水量689~816毫米,其中7~8份降水量372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美人指葡萄病害相当严重。

实行避雨栽培,果穗发病率降低80个百分点,叶片霜霉病降低了94个百分点(表2-1)。

对黑痘病、褐斑病的预防效果也很好。

表2-1避雨栽培对美人指葡萄病害的影响对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葡萄试验示范基地的京秀葡萄调查表明:在葡萄试验示范基地年降水量638毫米(其中7~8份合计降水量353.6毫米)的条件下,露地栽培京秀葡萄果实炭疽病是相当严重,实行避雨栽培,果穗发病率降低了92个百分点(表2-2)。

此外,对霜霉病和黑痘病的防治效果也很好。

表2-2避雨栽培对京秀葡萄炭疽病的影响浙江泰顺吴力军等研究,泰顺年降雨量1986毫米,其中4~7月降雨量849毫米,病害对巨峰葡萄危害很大。

1994年~1995年巨峰葡萄进行简易避雨栽培,4~7月棚面上盖膜。

两年结果表明,黑痘病大大减轻,叶片发病率降低61.61~77.07个百分点,果穗发病率降低63.95~95.2个百分点(表2-3)。

表2-3巨峰葡萄避雨栽培对黑痘病的防治效果4.减少打药次数,减轻农药污染,为生产无公害果品创造条件河南省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的美人指葡萄种植基地,露地栽培时由于多雨易发病,要控制病害的发生,要频繁使用农药。

采用避雨栽培由于病害少,通过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调查,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全年少用农药6次,减少了打药次数,减轻了农药对果品的污染,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果品(表2-4)。

表2-4不同栽培模式用药次数5.改善品质,提高坐果率,减轻裂果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于2007和2008年分别调查了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条件下,京秀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京秀葡萄避雨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9%,露地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2.8个百分点(表2-5)。

表2-5不同栽培条件下京秀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沈阳农业大学李成祥等,于200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葡萄园进行避雨栽培试验,品种为京优和籐稔,通过调查分别提高2.5和0.54个百分点(表2-6)表2-6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上海李向东等1992年进行玫瑰香果实品质调查,覆膜栽培坐果率比露地栽培增加7%~20%,单粒重增加38.5~57.8%,小粒果减少32%~72%,明显提高了果实的外观质量和产量(表2-7)。

表2-7覆膜处理对玫瑰香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6.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使技术措施及时实施在葡萄萌芽后新梢生长至坐果后果穗套袋,近2各个月内是葡萄管理各项农事活动频繁时期,抹芽、抹梢、定梢、绑蔓、摘心、副梢处理、定穗、整穗等14项农活之多,用工量占全年用工量50%左右。

这一时期又是多雨时期,露地栽培往往由于下雨使各项管理农活不能及时完成,尤其开花前到果穗套袋,40天内因雨误了农事,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

实行避雨栽培,覆膜下的葡萄园雨天能继续工作,不误农事,搞好各项管理,能稳定葡萄产量和品质。

此外,规模化的葡萄园因雨误工导致人工成本增加不可低估。

7.提高经济效益采用避雨栽培后,种植葡萄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河南省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美人指葡萄避雨栽培亩净收入8500元,露地栽培为3500元,每亩效益净增6500元(表2-8)。

表2-8避雨栽培每亩经济效益分析表(二)我国各地降雨量分析及避雨栽培适宜区1.北方地区降雨量分析北方是我国葡萄主要产区,从避雨栽培角度以降雨量多少将北方区划分为两个区域。

(1)降雨量较多地区平均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有山东、天津、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陕西、北京9个省直辖市,其中年降水量超过600毫米的有济南(690毫米)、青岛(660毫米)、郑州(609毫米)。

这类地区降水特点是7、8月为降水集中期,月降水量除西安外均超过100毫米。

2个月降水量9个省、直辖市,11个城市平均为28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584.4毫米的49%。

这类地区降水量年份间差异较大。

11个城市中有9个城市7、8月份均出现过月降水量超过300毫米。

7月份出现过300毫米以上降水有:北京1994年459.2毫米,1996年307.4毫米;石家庄1996年388.7毫米,2000年299.4毫米;沈阳1995年32.6毫米;长春1991年313毫米;哈尔滨1994年360.2毫米;济南1991年329.0毫米。

8月份出现300毫米以上降水有:天津1994年335.2毫米;石家庄1996年542.7毫米;沈阳1994年338.8毫米;大连1994年367.9毫米,1998年375.9毫米;济南1998年386.9毫米;青岛1998年319.2毫米。

这类地区7、8月份正值葡萄浆果膨大期,如遇降水量大的年份,会严重发病导致损失。

如山东大泽山产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565毫米左右,最少年份在300毫米,最多年份1394毫米,降水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降水量的45%~50%。

1995年由于7月份连续降雨,突发性葡萄炭疽病大流行,部分农户绝产。

2001年7~8月份连续半月的降水,葡萄白腐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腐病几大病害集中发生,葡萄损失惨重。

山东莱西2001年7月间连续降水15天的特大灾害性天气,很多巨峰、红地球叶片都因霜霉病危害而早期落叶。

中国农业大学罗国光教授等对华北地区的气候进行深入研究,华北葡萄产区的年降水量虽然不很大,但每个月分布很不平衡,降水变率大,年际差异较大。

地处华北平原的京、津、冀三省、直辖市的年降水量约为350~700毫米,70%集中在夏季,冬季只占20%~30%,其余分布在春、秋季。

华北冬春干旱而夏季多雨的情况,与欧美一些优质葡萄产区显著不同。

如法国波尔多年降水量约850毫米,但是降水较均匀,夏季略少些。

美国纳帕各地的平均年降水量达1405毫米,比华北高许多,但是夏季各月很干旱,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华北地区降水多时,往往正值葡萄成熟期,既不利于糖分积累,且容易感病。

(2)降雨量较少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下的有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西藏等7个省、自治区。

其中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的有太原(422毫米)、呼和浩特(405毫米)和拉萨(473毫米)。

这类地区集中降水期也在7、8月份,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太原、呼和浩特、拉萨),其余4个城市都在100毫米以下。

这类地区7月份降水量没有出现过200毫米的大降水,8月份太原和拉萨出现过244毫米和266毫米的降水量,但几率较低。

2.南方地区降雨量分析南方产区按气候类型划分为两大区域。

一是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湿润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的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及以南地区;四川盆地的成都、重庆、马尔康一线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云、贵、川高原少数半湿润区以外的广大地区。

年活动积温4500~6500℃,无霜期220~325天,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成都、重庆、贵阳1000小时左右,其它城市在1700小时左右。

生长季高温多湿,病害严重是该地区发展葡萄的主要障碍。

二是热带及南亚热带湿润区。

包括以南岭为北界,西经贵中、滇南到中缅边界,包括闽南、滇南及广东、广西大部、海南及台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