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HJ 1033—2019)审查与核发要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编制组主要内容一二三1.排污许可证申请表2.企业守法承诺书3.申请前信息公开情况说明表 4.附图5.附件:企业认为有必要上传的附件 6.环境管理部门管理及 其它法律法规文件应提交的材料(一)、排污单位提交的书面申请材料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如有)、申请许可排放量计算过程,旧排污许可证、环评相关文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文件和法律文书、排污权交易指标证明文件、排污口规范化设置的情况说明不是可行技术的,需要提供证明材料生产工艺流程图、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厂区总平面布置图、雨水和污水管网平面布置图。

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和危险废物填埋场还应提供地下水监测井布置图(标明井深参数)、防渗层结构图,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需进行封场或已经封场的排污单位应提供封场结构图一、不受理情况不予受理的情况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明确规定予以淘汰或取缔的工艺及设备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建设区域内既没有环评手续,也没有地方政府对违规项目的认定或备案文件的二、规范性审核申请前信息公开企业守法承诺书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四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五合规判定公开时间1不少于5个工作日2信息公开内容应符合《排污许可证管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3信息公开情况说明表Ø平台下载Ø公开的起止时间、公开方式、公开内容是否完整Ø反馈意见逐条答复,有未答复的,应要求企业补充4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是否为本人,没有法定代表人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可以由实际负责人签字信息公开情况说明表出具时间应在信息公开期满之后。

公开期间意见处理申请前信息公开期间收到意见应逐条回复,如无反馈意见则填写“无反馈意见”5许可申请前信息公开内容发布信息公开网上填报单位名称:××××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生产经营场所地址:××××省××××市××××县××××号信息公开时间(工作日):*(公开时间至少5个工作日)守法承诺书(需法人签字):贵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相关内容还未填写完成,暂时无法发布信息公开内容。

n审核要点:Ø审核信息公开时间是否大于5个工作日;Ø勾选信息公开方式,如为公共网络审核是否填写了网址;Ø若勾选了其他信息,审核是否备注其他信息内容;Ø反馈意见不能为空;Ø审核是否加盖了单位公章、法人是否签字;Ø签字日期原则上应在信息公开结束时间之后。

二、规范性审核(二)企业守法承诺书Ø审核是否为2018年新版;Ø承诺书内容是否完整,不得擅自简化修改;Ø承诺书是否加盖排污单位公章;Ø是否有法人签字,且与表1填写的法人一致。

二、规范性审核与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一致填写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场所地址核实与承诺书、信息公开说明表中的法人签字是否一致(三)排污许可证申请表n审核要点1:行业类别选择是否正确,行业类别分为主行业类别与其他行业类别n审核要点2:是否投产选择是否正确2015年1月1日起,正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已建成但尚未投产的,选“否”;已经建成投产并产生排污行为的,选“是”对于分期投运的排污单位,以先期投运时间为准。

n审核要点3:所在地是否属于大气重点控制区主要依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生态环境部关于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的执行范围n审核要点4:总磷、总氮控制区填写是否正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以及生态环境部相关文件中确定的需要对总磷、总氮进行总量控制的区域n审核要点5:重金属污染特别排放限值实施区域填写是否正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确定重金属污染排放限值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n审核要点6:是否填写了所有的环评文件和批复以及违规项目的认定或备案文件2015年1月1日后的环评文件是否有总量控制要求n审核要点7:是否需要改正指首次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存在未批先建或不具备达标排放能力,且受到生态环境部门处罚的排污单位,应选择“是”,其他选“否”n审核要点8:排污许可证管理类别根据名录(2019版),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行业均属于重点管理n审核要点9:总量文件对于有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计划的排污单位,须列出相关文件文号(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文件和法律文书),并列出上一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

n审核要点10:如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相应信息排污单位基本信息表其他易错问题汇总(1)生产经营场所中心经纬度坐标,可通过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中的GIS系统点选后自动生成经纬度;(2)工业园区是指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3)是否属于大气、总磷、总氮控制区及重金属污染特别排放限值实施区域,需要详细核实随意填报,导致填错;(4)未列出该企业在该经营地点所有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的审批文件号,或者是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的备案编号)和验收文件文号;(5)有总量指标文件的未列出相应指标值;(6)法定代表人与守法承诺书签字不是同一个人;(7)废气废水污染物控制指标—除了默认的,未选择其他需要控制总量的指标。

(8)对于总量指标中包括危险废物治理-焚烧的排污单位,应当在备注栏对危险废物治理-焚烧进行单独说明。

n审核要点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处置和医疗废物处置生产线需分开填报。

n审核要点2:核实主要生产线类型、生产线编号、废物来源、处置固体废物类别、废物名称、废物类别、危险特性、设计贮存/处置/利用能力、计量单位、产品名称、设计产能、产品计量单位是否填写完整,不存在漏项。

n审核要点3:贮存、处置、利用能力与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审核的贮存、处置、利用能力不相符的,应说明原因。

n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处置和医疗废物处置排污单位生产能力为危险废物设计处理能力,不包括国家或地方政府予以淘汰或取缔的产能,计量单位为t/a。

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排污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规定的核准经营规模进行填报。

(三)排污许可证申请表表2 治理废物类别与治理能力n审核要点4: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处置排污单位应按照GB 34330规定,填报产品应符合的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名称。

n 审核要点3:生产设施给出的设施参数信息应与生产线能力一致,注意单位。

n 审核要点1:主要生产单元名称、主要工艺名称、生产设施名称是否填写完整,不存在漏项。

2-1、主要产品及产能补充表(三)排污许可证申请表n 审核要点2:生产设施编号优先填写企业内部编号,若无内部编号,则根据HJ 608进行编号并填报。

主要产品与产能表易错问题汇总(1)行业类别和生产线信息不一致;(2)产品名称应填报符合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名称;(3)生产线编号与生产设施编号混淆;(4)设施参数填报不全,生产设施给出的设施参数信息与生产线能力不一致;(5)要求填报的其他设施信息不完整。

(三)排污许可证申请表表3 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表n审核要点:(1)设计年使用量应填写与贮存、处理和处置能力相匹配的设计年使用量。

(2)辅料中有毒有害成分根据GB 8978中第一类污染物以及《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明确,其占比即在辅料中的含量,按设计值或上一年生产实际值填写。

(3)固体燃料填写灰分、硫分、挥发分及热值(低位发热量),其中生物质燃料不填写挥发分,增加填写水分。

燃油和燃气仅要求填写硫分(液体燃料按硫分计;气体燃料按总硫计,总硫包含有机硫和无机硫)及热值(低位发热量),均按设计值或上一年生产实际值填写。

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填报值以收到基为基准。

n 审核要点:(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报主要生产单元和生产设施对应的废气产排污环节。

(2)执行标准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审核意见等相关环境管理规定以及废物特性,以相应排放标准中确定的污染因子为准。

(3)是否为可行技术,参照本标准第6部分“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及附录C进行审核。

如采用不属于第6部分中的技术,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4)污染治理设施工艺、设计处理效率、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等内容需核实是否填写完整。

染治理设施信息表设施信息表n审核要点:(1)排污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报产生的废水类别。

(2)执行标准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审核意见等相关环境管理规定以及废物特性,从相应排放标准中选取废水污染物项目。

(3)是否为可行技术,参照本标准第6部分“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及附录D进行审核。

如采用不属于第6部分中的技术,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4)排放去向、排放规律、排放口编号、排放口名称及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排放口类型等内容需核实是否填写完整。

n 审核要点:(1)排污单位所有设施有组织排放口需要填写。

(2)对于不规则形状排气筒,填写等效内径。

表6 大气排放口基本情况表(三)排污许可证申请表n 审核要点:注意该表对应排放口,仅需要填写有组织废气污染物的情况。

重点审核每个排放口对应污染物种类、所执行的排放标准以及浓度限值填报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注意执行部分标准时,还应填报排放速率。

所执行排放标准若相应排放标准有修订或制定新的行业标准,按照新标准执行。

地方有更严格排放标准要求的,按照地方排放标准从严确定。

若企业有承诺更加严格的排放限值应进行填写。

表7 废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三)排污许可证申请表n审核要点:(1)审核部门应关注“申请许可排放浓度限值”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要求。

(2)如存在主要排放口,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年的年许可排放量为必填项,如果地方有加严要求,可以增加其他污染物的许可。

(3)排污单位需要填报许可排放量的,同时需要上传详细计算过程,审核部门通过计算过程来核定企业许可排放量计算是否正确。

(4)许可排放总量部分,需要核对企业总量指标文件,确保企业所填写的“全厂有组织排放总计”数据不大于相应污染物的总量指标。

2015年1月1日及以后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审核意见的排污单位,许可排放量还应同时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审批、审核意见要求。

(5)如地方政府对“重污染天气应对期”有要求的,需要申请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