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电磁波测距讲诉

第二节电磁波测距讲诉

2、测距仪的标称精度:
m D (a 106 bD )
式中:m—D 测距中误差,单位为mm;
a — 固定误差,单位为mm; b — 比例误差系数; D — 距离,单位为km 。
例如:某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
mD (5mm 510 6 D)
现用它观测一段1200m的距离,则测距精度为:
m (5mm 5 10 6 1.2km) 11mm
( 10通6 常写作ppm)
四、测距方法(补充)
电磁波测距仪按照t2D的不同测量方式, 可分为:
脉冲式(直接测定时间)
相位式(间接测定时间)
1、脉冲法测距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是将发射光波的光强调制成
一定频率的尖脉冲,通过测量发射的尖脉冲在待测
距离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计算距离。
t2D
qT0
q f0
f0 :脉冲的振荡频率
第二节 电磁波测距
一、概述
电磁波测距仪是用电磁波(光波或微波)作为 载波传输测距信号以测量两点间距离的一种方法。
电磁波测距仪的优点: 1、测程远、精度高。 2、受地形限制少等优点。 3、作业快、工作强度低。
红外测距仪
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 按所采用的载波可分为
1、以光波作为裁波的光电测距仪 2、以微波作为载波的微波测距仪
q:计数器计得的时钟 脉冲个数
由于计数器的频率一般300MHz, 测距精度为O.5m,精度较低。
脉冲测距原理图
2、相位法测距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是将发射光强调Fra bibliotek成正弦波的 形式,通过测量正弦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 相位差来间接测定时间。 将返程的正弦波以棱镜站为中心对称展开后的图形:
2N
电磁波测距仪按光源的不同又分为普通光测距 仪、激光测距仪和红外测距仪。其中,普通光测 距仪早已淘汰;激光测距仪多用于远程测距;红 外测距仪则用于中、短程测距,在工程测量中应 用广泛。微波测距仪的精度低于光电测距仪,在 工程测量中应用较少。
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 按测程可分为①短程测距仪,<5km ②中程测距仪,5~15km ③远程测距仪,>15km
返回
六、电磁波测距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1) 防止日晒雨淋,在仪器使用和运输中应注意防震。 (2) 严防阳光及强光直射物镜,以免损坏光电器件。 (3) 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将电池取出。 (4) 测线应离开地面障碍物一定高度,避免通过发热体 和较宽水面上空,避开强电磁场干扰的地方。 (5) 镜站的后面不应有反光镜和强光源等背景干扰。 (6) 应在大气条件比较稳定和通视良好的条件下观测。
2、相位法测距
由于 t 2 f t2D ,所以
t 2N 2f
顾及:c f
故有:D c (N )=(N+N)
2f
2 2
式中
N=
2
, 0 N 1
五、电磁波测距仪的方法
(1) 在待测距离的一端(测站点)安置经纬仪和测距仪, 经纬仪对中、整平,打开测距仪的开关,检查仪器是否 正常。 (2)在待测距离的另一端安置反射棱镜,反射棱镜对中、 整平后,使棱镜反射面朝向测距仪方向。 (3) 在测站点上用经纬仪望远镜瞄准目标棱镜中心,按 下测距仪操作面板上的测量功能键进行测量距离,显示 屏即可显示测量结果。
输入气温、气压或用有关公式计算出值后,再输入。
2、倾斜改正
有:
,由测距仪自动改正。
三、电磁波测距原理
一、测距原理
电磁波测距仪是通过测量光波在待测距离D上往、返 传播的时间t2D,计算待测距离D:
D
1 2 ct2D
式中:c — 光波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
测程及测距仪的精度:
1、测程:测距仪一次所能测的最远距离。
按测量精度可分为①Ⅰ级, m<D5mm ②Ⅱ级, 5mm ≤ mD≤10mm
③ Ⅲ级, >10mmmD
mD 为1KM测距的中误差
二、电磁波测距仪的基本结构
❖反射器
单棱镜、三棱镜反射器
❖测距仪使用——一般安装在经纬仪上使用。 1、常数设置 (1)设置棱镜常数(PRISM)。
一般:原配棱镜为零,国产棱镜多为-30mm。 (2)设置乘常数。
返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