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九章 政府预算
(二)政府预算的分类
二、政府预算的原则
政府预算的原则是指政府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 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 方针。 目前,在财政经济理论界影响较大,并为多数国 家所接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5条: 1.完整性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公开性原则 5.年度性原则
1.完整性原则
预算审批关系是指各级政府编制的预算草案,应 由哪级权力机关审批后才能成为执行依据。 在实行单一政体的国家中,预算级次一般分为中 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审批国家
预算,既包括中央预算,也包括各级地方预算。
但也有些国家如英国联邦议会只审批中央预算。
在实行联邦制政体的国家中,预算一般分为联邦
预算、州(邦、共和国)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
(一)政府预算的含义与功能 (二)政府预算的分类
(一)政府预算的含义与功能
• 政府预算是经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年 度公共财政收支计划。 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 和方向。
政府预算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控制 政府支出的规模。
(二)政府预算的分类
1.从政府级次看,政府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 算 2.从编制形式看,政府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 算 3.从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上看,政府预算分为增量 预算和零基预算 4.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角度看,政府预算分为正 式预算和临时预算 5.从预算内容的分合看,政府预算分为总预算和分 预算
年度性原则,是指政府必须按照法定的 预算年度编制预算,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 本年度的收支列入本年度的政府预算中。
预算年度
• 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 • 第一种是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 同年12月31日止,称之为历年制。目前采用历年 制的国家最多。 • 第二种是跨年制,即人为地确定一个预算年度的 起止日期,这样一个预算年度就跨越两个年度, 跨年制包括: (1)4月制。 (2)7月制。 (3)10月制。 除了上述四种预算年度起止日期外,还有少 数国家采取较特殊的起止日期。
草案与预算草案相对应,按照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
算数分别列出。
第三节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 改革与完善
一、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历程
二、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演进特征 三、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历程
(一)初步改革阶段(1992~1998年) (二)改革深化阶段(1998年至今)
(一)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并不同
二、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演进特 征
步,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往往滞后于财政
体制的改革
(二)中央政府在政府预算制度改革中发挥着主 导作用,地方政府预算制度创新的积极性 也逐步提高 (三)从制度变迁的策略选择来看,我国的政府 预算制度演进属于“渐进性改革”
三、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 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
分确实的资料,进行正确的计算与填 列,不得假定、估算或编造。
4.公开性原则 全部财政收支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
批准,而且要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 布。
政府预算的编制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
取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让公民了解 财政收支情况,并将预算置于民众的 监督之下。
5.年度性原则
任何国家政府预算的编制与执行,都要有 时间上的界限,即表现为一定的期间。一 般都将一年作为基本单位,也就是预算年 度(亦称财政年度),即预算收支起止的 有限期限。
四、政府决算
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
报告。决算是预算管理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是
整个预算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都要
按规定的时间编制决算草案。决算草案是各级政府、各 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 支的年度执行结果。编制决算草案必须符合法律、行政 法规,做到收支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决算
三、政府预算执行
(一)政府预算收入的执行 (二)政府预算支出的执行 (三)预算费的设置
(四)预算调整
(三)预算费的设置
预备费是各级总预算中不规定具体 用途的当年后备基金,主要用于解决
在预算执行中发生的某些临时急需和
事前难以预料的特殊开支。
(三)预算费的设置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 预算应当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1%~3% 设置预备费。在预算执行中,如果发 生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其他临时性支出 需要时,可以动用预备费。各级政府 预算预备费的动用方案,由本级政府 财政部门提出,报本级政府决定。
第九章
本章要点
政府预算
◇ 政府预算的概念及其分类
◇ 政府预算的原则 ◇ 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 ◇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政府预算改革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政府预算程序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及分类 二、政府预算的原则 三、政府预算的立法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及分类
(一)预算审批机构及程序 (二)预算审批关系
(一)预算审批机构及程序
审批政府预算的机构是国家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的具体名称则随着各国政体的不 同而不同。在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中,
审批政府预算的立法机构是议会,而在实
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国家中,审批政府预 算的立法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
(二)预算审批关系
(一)强化政府预算的法律效力
(二)突出立法机构在预算过程中的作用
(三)加快构建完整、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
(四)深化预算编制改革
(五)硬化预算执行约束
(六)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七)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 告制度
三、政府预算执行 四、政府决算
一、政府预算编制
政府预算的编制由政府行政机关负责。
政府预算的编制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步:
一是预算草案的具体编制。
二是预算草案的核定。 预算草案是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政府 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预算草案的核定问题就是预算提案权或咨请 审议权的分属问题。
二、政府预算审批
(4)预算规章
(四)预算法的调整对象
1. 预算管理关系。这是指预算主体之间在国 家预算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2.预算收支关系。这是指预算组织在预算收
支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它包括预算
收支范围的划分和各级预算组织经济权限 和经济利益的界定。
第二节
政府预算程序
一、政府预算编制 二、政府预算审批
定为内容
(3)程序法:以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和 批准的程序为主要内容
(二)预算法的主要内容
(1)作为预算法主体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在政府预算活动中的地位、职责和权限 (2)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预算体系 (3)预算收支形式及范围的划分 (4)预算管理程序
(5)法律责任
(三)预算法的表现形式
(1)宪法 (2)预算基本法 (3)预算法规
这是指政府预算应该包括全部财政收 支,反映政府的全部财政活动,不允
许有预算之外的财政收支,也不允许
有政府预算规定范围以外的财政活动。
2.统一性原则
其中所包含的预算收入和支出都要按
这是指各级政府编制一个统一的预算,
统一方法和口径加以计算和全额编列。
3.可靠性原则
这是指预算收支的每一个项目的数字 指标,都必须运用科学方法,依据充
三、政府预算的立法
• 预算法是调整各级政府、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在 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预算法的类型
(二)预算法的主要内容
(三)预算法的表现形式 (四)预算法的调整对象
(一)预算法的类型
(1)权责法:以划分各级预算的管理权责
为内容 (2)组织法:以预算组织和管理的基本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