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MATLAB_SIMULINK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及性能分析_(10)

基于MATLAB_SIMULINK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及性能分析_(10)

2.多普勒扩展
多普勒扩展描述了无线信道的时变性所引起的接收信号的频谱展宽程度。

当发射机在无线信道上发送一个频率为0f 的单频正弦波时,由于前述的多普勒效应,接收信号的频谱被展宽,将包含频率为0f -d f ~0f +d f 的频谱分量,其中d f 为多普勒频移,这一频谱称为多普勒频谱。

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谱上不等于0的频率范围定义为多普勒扩展,用d B 来表示。

如果所传送的基带信号的带宽s B 远大于d B ,则在接收机中多普勒扩展的影响可忽略,这种信道可看作慢衰落信道。

通常,根据s B 和d B 的关系,我们将无线信道分为慢衰落信道(s B >d B )和快衰落信道(s B <d B )。

1.3 多载波技术
1.3.1 多载波技术简介
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一项宽带传输新技术是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 )为代表的多载波传输技术[10 -12]。

多载波传输把数据流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子比特流,这样每个子数据流将具有低得多的比特速率,用这样的低比特率形成的低速率多状态符号再去调制相应的子载波,从而构成多个低速率符号并行发送的传输系统。

OFDM 是多载波传输方案的实现方式之一,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中,OFDM 也被称为离散多音(DMT )调制。

OFDM 利用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 )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来分别实现调制和解调,是实现复杂度最低、应用最广的一种多载波传输方案。

除了OFDM 方式之外,人们还
提出了许多其他的实现多载波调制的方式,如矢量变换方式[13]、
基于小波变换的DWMT 方式[14, 15]、采用滤波器组的滤波多音(FMT )调制方式[16, 17]等,但这些方式与OFDM 相比,实现复杂度相对较高,因而在实际系统中很少采用。

在本文中主要讨论基于OFDM 的多载波传输技术。

与传统的单载波系统和CDMA 系统相比,OFDM 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 1. 可以有效地对抗多径传播所造成的符号间干扰,与其他实现方法相比,多载波系统实现复杂度较低;
2. 在变化相对较慢的信道上,多载波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子载波的信噪比来优化分配每个子载波上传送的信息比特,从而大大提高系统传输信息的容量;
3. 多载波系统可以有效对抗窄带干扰,因为这种干扰仅仅影响系统的一小部分子载波;
4. 在广播应用中,利用多载波系统可以实现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单频网络。

与传统的单载波传输系统相比,OFDM系统的主要缺点在于:
1. 对于载波频率偏移和定时误差的敏感程度比单载波系统要高;
2. 多载波系统中的信号存在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R)使得它对放大器的线性要求很高。

1.3.2 多载波技术的发展
多载波调制本质上是一种频分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FDM)技术早在19世纪以前就已经被提出,它把可用带宽分成若干相互隔离的子频带,同时分别传送一路低速信号(如电报),从而达到信号复用的目的。

各子载波上的被调制数据可以来自同一信号源,也可以来自不同信号源。

这种传统的多载波传输方式复杂性比较高,因为各子载波都需要自己的模拟前端,同时为了使得接收机可以区分各子频带,各子频带之间必须有足够的间隔,从而避免经过信道后发生频谱混叠,所以频谱效率通常很低。

但是在这种并行传输机制下,因为各载波上的数据速率较低,相应的信号的码元符号周期较长并远大于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小由于信道单位时延扩展引起的符号间干扰问题。

为了提高FDM技术的频谱利用率,G.A.Doelz等[18]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Kineplex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严重多径衰落高频无线信道中实现数据传输。

系统使用了20个子载波,使用差分QPSK调制,且实现方式几乎和现代的OFDM一样:相邻子载波间的间隔近似等于子载波的符号速率,从而保证各子载波的频谱互相重叠,但又是正交的,于是可以大大地提高频谱利用率,但系统仍采用了传统的多载波调制系统实现方式。

随后的多载波系统[19, 20]也是利用类似的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kf f 以上系统中的子载波频谱没有经过滤波,各子载波频谱形状均为sin()/
函数形式。

为了限制系统频谱,R.W.Chang等分析了多载波通信系统中如何使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