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预习导学:根据学习目标自读教材,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填空和判断。
什么是
: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问题;二是的问题,即的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的,就是唯心主义。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探讨:
探究一:阅读与思考
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这些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激荡澎湃,奔流不息。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宇宙和生命有着不同的阐释。
在中国古代:先秦时的天道观,郑国政治家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春秋末年的孔子肯定天命,但同时少言天道,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
”;汉代哲学家提出了关于宇宙生成的见解。
《淮南子》认为“道始于虚,虚生宇宙,宇宙生气,气分成天地”;隋唐时期的天人关系。
柳宗元、刘禹锡继续了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
柳宗元提出天无意识,不能“赏功而罚祸”,天地起源于元气。
刘禹锡提出“天与人交相胜”、“天与人不相预”等观点,反对天人感应论;《周易》描绘了宇宙起源的壮阔图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
在西方:古希腊早期哲学家泰勒士向我们展现了水成说宇宙发生论;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这一不朽命题;弗兰西斯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康德认为,“哲学的对象,乃是寻求理性用来获得关于事物的真正知识的种种原理”;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结合材料中东西方关于哲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总结概括哲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哲学的研究问题有很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0、11页本框目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结合书本知识评析“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⑵心外无物
下列观点属于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
⑴人类无法全面地认识客观世界
⑵人类在将来有可能全面、彻底地认识客观世界
探究三:阅读教材第11、12页本框第二目的内容,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三、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c.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性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
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这说明A.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和二者有没有统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恩格斯说:“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
A.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人们能不能改造世界的问题
.诞生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世界首只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阳阳”,XX年6月22日度过了她9岁的生日。
据了解,体细胞克隆山羊“阳阳”的培育者张涌教授目前正在从事转基因克隆羊和转基因克隆牛的科技攻关,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A.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自然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休谟说:“人类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在感觉之外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
”这句话属于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
c.可知论D.不可知论
.在实际生活中,古今中外,人们都会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计划与实际的关系。
这说明A.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
①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③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很丰富,其中明代就有两位有名的哲学家。
明代后期的王夫之把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学推向了高峰,他说:“起着,理之依也。
”“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批判了“理生气”的唯心主义观点。
而明代的王守仁是个典型的唯心主义者。
一次他同朋友到郊外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的谈论集中到一点就是主张“心外无物”。
⑴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形成的?结合上体结论,简要说明题中“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
四、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请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用框架结构表示出来。
请将本节课所遗留的问题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