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及饮食调理
临床症状
肾性贫血的主要表现是原发肾脏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蛋白尿和血尿需要经过化验检查来证实。
不同的肾脏疾病又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遗传性肾炎和多囊肾属于遗传性疾病,家族中可有多个同样肾病的患者,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肾盂肾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此外还可能排尿困难,排出结石、肾脏创伤、手术史等,都可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用超声波检查可能发现多囊肾、肾盂积水、肾萎缩等。
肾脏疾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会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泻等症状,并发生乏力、贫血的表现,渐进性夜尿增多、少尿、无尿、抽搐、关节痛等症状,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心包炎、意识障碍、脑病、癫痫等。
化验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肾功能衰竭的程度,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是肌酐和尿素氮。
肌酐是肌肉蛋白代谢产生的小分子物质,由肾脏滤过清除。
正常血肌酐(Scr)浓度<133μmol/L(1.5mg/dL),肾功能衰竭时尿中清除的减少,血肌酐浓度升高。
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之一,从肾脏排泄,血BUN正常值<7.1mmol/L(20mg/dL),肾功能衰竭时升高。
肾性贫血的时展快慢不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一致。
血红蛋白大多呈中等或重度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大多正常,但因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障碍,肾性贫血病人可能有皮肤瘀斑、口腔黏膜出血、鼻衄、甚至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及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
骨髓象大多正常。
饮食调理
1.珠玉红枣粥
【原料】生山药100克,薏苡仁100克,粳米100克,龙眼肉15克,红枣15克。
【制法】先将生薏苡仁和粳米洗净、煮熟,再将去皮捣碎的生山药、龙眼肉及红枣放入锅内与前者同煮成粥。
【特点】本粥具有健脾益气、补益心脾作用,是从清代《医学中衷参西录》中“珠玉二宝粥”化裁而来。
山药补肺、脾、肾三脏,薏苡仁可健脾祛湿,龙眼肉能益脾胃、保心血、养心安神,加上可健脾益气的红枣,共煮成粥,易于消化,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兼有心悸、健忘、失眠的贫血患者。
2.首乌鸡丁
【原料】鸡胸脯肉100克,制首乌粉10克,山萸肉10克,黑木耳50克,胡萝卜25克,菠菜25克。
【制法】将菠菜洗净切段下油锅煸好后装盘垫底,鸡胸脯肉切丁以首乌粉上
浆,胡萝卜切丁,山萸肉、木耳泡好。
将鸡丁、胡萝卜丁放入锅中,油煸翻炒,再加入山萸肉、木耳翻炒,加盐及味精,熟后装入有菠菜的盘内。
【特点】本菜肴中,制首乌及山萸肉均入肝、肾经,有补肝肾、益精血功用,鸡脯肉可温中益气、补精添髓,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再配以健脾润燥的胡萝卜及养血补血的黑木耳、菠菜,使肾精气化正常,肝肾之阴得补。
适于老年贫血兼有轻度浮肿者。
3.汆蛎黄
【原料】鲜蛎黄(牡蛎肉)250克,乌骨鸡清汤1000毫升,食盐适量。
【制法】将蛎黄洗净,大的切开,备用。
乌骨鸡汤入锅内烧沸,放入鲜蛎黄、盐,汆熟即起锅。
【特点】牡蛎肉为滋阴养血之品,对于老年人血气虚、烦热盗汗、心神不安有滋养效果,再加上汆入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的乌骨鸡汤中,效果更好。
4.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食盐适量。
【制法】将当归、生姜洗净切片备用。
羊肉去筋膜,略烫去血水后切片备用。
当归、生姜、羊肉放入沙锅,加清水、黄酒、盐,旺火烧沸去浮沫,再用小火炖烂即成,食用时拣去当归及生姜。
【特点】本方来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为治心腹血虚寒痛常用方。
方中当归养血和血,生姜温中散寒,重用甘温的羊肉。
可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适用于产后血虚或老人体弱、阳气虚而畏寒,手足不温者。
本品亦可在冬季常食。
注:平时还酌情选用各种补血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蛋类、黑木耳、黄花菜、海参、猪血、龙眼肉、桑椹、大枣、菠菜、黑豆等,以加强营养,改善贫血症状。
附:尿毒症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多少方面:1)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2)血中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红系增生的抑止; 3)红细胞寿命缩短; 4)由于长期摄入缺乏使造血原料如蛋白质、维生素及铁缺乏; 5)出血:鼻钮,牙龈出血,皮肤粘膜出血,黑便; 6)血液透析患者在血透析过程中失血以及频繁抽血化验。
尿毒症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尿毒症毒素抑止血小板功用(血量普通正常),主要是粘附和汇集功用低下,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降低、释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