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参考幻灯片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参考幻灯片

6
肠系膜急性缺血CT诊断
?双期(动脉期、静脉期) CT扫描
? 肠系膜血管 CTA技术
7
肠系膜血管正常CTA表现
8
肠系膜动脉阻塞CTA表现
9
肠系膜动脉低灌注状态( 20%-30%)
? 低心输出状态与肠系膜血管收缩有关: —出血,心源性或败血症性休克 —心衰,心率失常 是在心排血量减少时反射引起肠系膜血管痉挛, 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缺血。其病情发展较慢,有时 危重患者也无明显腹痛,而腹泻和后来的血便可 能是肠梗死的最先表现。
? 血管收缩药物
10
肠系膜静脉阻塞(5%-10%)
? 原发性:10%-20% ? 继发性:80%-90%
—近期腹部手术 —腹部败血症 —炎症性肠病 —上腹部肿瘤 —高凝血状态
11
肠系膜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指没有任何其他疾病及诱 发因素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前数日至数周 即有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大便习惯改变(以腹泻 常见),腹痛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中度发热等, 如发生肠管坏死,便进入循环衰竭状态。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 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汪维阳 梁社富
1
肠系膜血管病变
一、急性肠系膜缺血 1、 肠系膜动脉栓塞 2、 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 3、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二、慢性肠系膜缺血 三、肠系膜动脉压迫所致病变 四、肠系膜血管发育异常
2
一、急性肠系膜缺血(AMI)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肠系膜 血管闭塞或血流量锐减引起的肠壁缺血坏死和 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27
CT表现:腹水
SMV血栓形成,
SMA栓塞。
非特异性,提示透壁性梗死
28
肠系膜缺血 CT征象及诊断准确性评价
29
AMI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一经确诊必须立即进行 处理,腹痛8h以内无腹膜刺激征者可给予 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肠切除术最常用。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12h以内)应积极 开展取栓术可避免肠坏死或缩小肠切除的 范围 。
30
肠系膜动脉栓塞介入取栓
方法:采用 Seldinger技术将 超 滑 导 丝跨 越SMA 阻塞 段 ,以 8 F长 动脉 鞘更换 造影 导管 ,动脉 鞘沿 导丝跨 越阻塞 段 ,退出扩张管 ,2 0 ml注 射器抽负压 , 缓 慢回抽 动脉鞘至有血液 进入注 射器, 将 注射器 血液推出,检查有无栓子,复 查动脉造影,了解动脉开通情况。上述操作可反 复进行,直至栓子完全取出。当栓子栓塞动脉分 支,动脉鞘难以到达时,可选用不同型号的导引 导管辅助取栓,方法相同。当取出的血栓伴有新 鲜血栓时,可经动脉给予尿激酶溶栓。
15
SMA血栓形成
16
SMA血栓形成
SMA远端及其分支血栓形成
17
CT增强扫描显示肠壁不强化
小肠壁不强化,AMI特征性表现之一 45%—71%死亡率
18
SMV血栓形成
正常解剖
19
SMV 血栓形成,占AMI10%
20
SMV血栓形成,侧枝循环形成
21
SMV 、PV血栓形成
PV海绵样变性 侧枝循环形成
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指患者伴有易患因素,包 括腹部手术、腹部钝伤、口服避孕药、感染、门脉 高压或高凝状态等。发病较突然,上腹部或脐周痉 挛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 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并迅速进入循环衰竭状 态。
12

急性肠系膜缺血CT表现
? 常见CT表现无特异性,特异性表现少见,依 赖于病因、血管缺血严重程度、范围、部 位
31
DSA示肠系膜动脉主干闭塞,介入取栓术后血管再通
32
关于急性和亚急性肠系 膜上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方法有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 脉[TIPS途径]介入治疗和经导管肠系膜上 动脉溶栓。
33
介入溶栓TIPS途径(文献)
TIPS途径:用 Seldinger 法穿刺右颈内静脉,将专用导 管鞘经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至肝静脉,然 后送入套管式穿刺针,在 X线透视下从肝静脉向 PV分 支穿刺,穿中 PV分支后插入导管至 SMV PV做造影。 然后用8F薄壁大腔导管抽吸血栓,同时用猪尾形导 管捣碎血栓, SMV内大部分栓子抽吸取出后,间断 将多侧孔溶栓导管插入 SMV 做局部尿激酶溶栓,并 保留4F多侧孔导管至 SMV内持续溶栓 3~13 d(平均5 d),经导管给予 UK 50万~75万U/d、肝素钠30~50 mg/d。撤除留置导管后继续用肝素 2周,然后改用持 续口服抗凝剂。
22
SMV血栓形成:侧枝循环形成
23
SMV血栓:肠壁增厚
AMI最常见征象,充气肠壁 >3mm,粘膜水肿或出血
24
SMV血栓:肠壁增厚、异常强化
粘膜、粘膜下—靶征; 中间层低密度:水肿或脂肪浸润
25
SMV血栓形成
SMV血栓、SPV血栓,SP梗死
26
肠壁、肠系膜积气
AMI特异征象:肠腔内气体进入肠壁;预后差,死亡率高
瓣膜病、房颤、心肌梗死、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 血栓形成(约20%-30%),大多数在动脉粥样
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常累及整个肠系膜动脉,也 有较局限者。
? 医源性:外科手术、支架置入。 ? 其他。
5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
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多在脐周围或 上腹部,也可局限于右上腹。初为阵发性, 逐渐变为持续性并扩散到全腹,伴呕吐、 腹泻。早期体征常与症状不符,发生肠梗 死时即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有 时可扪及包块。肠鸣音开始活跃,不久即 消失。腹胀进行性加重,后期出现休克。
? 急性肠系膜缺血为威胁生命的常见急腹症。 ? 急性肠系膜缺血死亡率为50%-90%,占每年死
亡人数的5%。 ? 早期诊断治疗直接影响预后。
3
急性肠系膜缺血( AMI)病因
1、动脉阻塞(60%-70%) 2、非阻塞性,低灌注状态(20%-30%) 3、静脉阻塞(5%-10%)
4
肠系膜动脉阻塞
? 栓塞最常见(60%-70%),栓子多来自于心脏
? 该病可累及小肠或/和大肠,可谓弥漫性, 局限性,浅表性或透壁性
13
SMA 栓塞CT 表现
? 肠系膜缺血中占40%-50% ? 原因:SMA以斜角发自腹主动脉,易引起
栓塞 ? 1/3病例有其他部位栓塞史 ? 直接征象:SMA充盈缺损 ? 间接征象:肠系膜或肠壁不强化
14
SMA栓塞:充盈缺损
15%SMA栓子发生在动脉起始部, 50%延伸至结肠中动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