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作者: ————————————————————————————————日期:哈萨克斯坦第一部分国情概况一、基本国情介绍国名全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ﻫ首都:阿斯塔纳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中部,西濒里海(海岸线长1730公里),北邻俄罗斯,东连中国,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

国土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9位,为世界最大内陆国。

人口总数:1703万(2013年6月)ﻫ国内生产总值:927.7667329亿美元(2013年6月)人均生产总值:12021美元(2012年)货币名称:哈萨克坚戈(KZT)汇率:1美元(USD)=150.9 哈萨克斯坦坚戈(KZT)(2013年6月)民族:哈萨克族占65%,俄罗斯族占22%,还有乌兹别克、乌克兰、白俄罗斯、德意志、鞑靼、维吾尔、朝鲜、塔吉克等民族。

官方语言:哈萨克语为国语,和俄罗斯语同为官方语言。

ﻫ主要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71.2%)、东正教(25.17%)、犹太教(0.03%)等。

四季气候:哈萨克斯坦位于北温带,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一月平均气温-19℃~4℃,7月平均气温19℃~26℃。

二、政治环境(一)政治制度哈萨克斯坦为总统制共和国,独立以来实行渐进式民主政治改革。

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7年。

国家政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和制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二)主要党派哈独立后实行多党制。

截至2009年7月,哈司法部共登记有10个政党,其中主要有:哈萨克斯坦“祖国之光”人民民主党、哈社会民主党、哈“光明道路”民主党、哈爱国者党、哈共产党、哈“农村”社会民主党、精神复兴党、哈“阿基利特”民主党、哈“真正光明道路党”。

(三)外交关系哈萨克斯坦将自己定位为“有实力的重要地区大国”,奉行以巩固独立和主权为中心的“全方位务实平衡”外交,重点是俄罗斯、美国、中国、欧盟和中亚国家。

俄罗斯是哈外交的首要方向,哈与俄罗斯的关系被置于最优先的地位,是“战略性的”和“最主要的”关系;哈与中国关系很好,高层互访频繁;独联体是哈外交的优先方向;美国是哈多元平衡外交的重要方向;哈也积极发展与欧洲国家的合作,旨在全面提升哈欧关系;哈与伊斯兰国家外交继续保持活跃势头,积极参与伊斯兰世界的各种活动,推动伊斯兰和西方国家的文明对话。

三、经济结构特点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加工业和轻工业落后;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农业哈地广人稀,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500万公顷,粮食产量在1800万吨左右,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占粮食作物产量的90%左右)、玉米、大麦、燕麦、黑麦,南部地区可种植水稻、棉花、烟草、甜菜、葡萄和水果等。

2013年1-6月,哈农业产值为5103万亿坚戈(1美元=152.25坚戈),同比增长1.4%。

其中,畜牧业产品总值5009亿坚戈,增长1.4%;种植业生产总值88亿坚戈,增长0.4%。

哈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年出口粮食200-500万吨,主要出口品种为小麦和面粉。

1.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业用地不合理长期以来哈萨克土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直接后果是造成土壤改良程度和生态性能日趋恶化:土壤肥力急剧下降、退化、沙化、风浸水蚀、二次盐渍化面积扩大,耕地继续遭受原油及其制品、化学及放射物质污染,这些因素均严重制约了哈萨克农业集约化水平和产出率,仅1991-1997年期间哈萨克播种面积就减少了38%,达1320万公顷(合1.98亿亩),甜菜、向日葵、马铃薯和蔬菜产量分别下降了82%、50%、31%和8%。

(3)运粮车皮紧张据哈农业部估算,应付新粮运输约需1.2-1.3万节运粮专用车皮,而目前“哈萨克铁路公司”总共只有3700节运粮车皮,运力相当紧张。

(4)储粮设施严重不足哈现有储粮设施总库容约为1340万吨,一般年景可应付新粮入库需求。

但值大丰收之年,多地粮库爆满,无法接纳新粮,特别是哈北部三大产粮区(阿克莫拉州、科斯塔奈州和北哈萨克斯坦州)。

2011年哈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但由于仓储条件有限,可能损失300-400万吨粮食,接近总量的15%。

(5)传统销售市场容量有限哈粮食传统销售市场一是中亚邻国,二是“西上南下”出口欧洲等地。

今年俄罗斯、乌克兰等主要产粮国也获得丰收,黑海、波海出口方向因运距长使哈粮食价格难于上述国家竞争。

哈政府已要求有关部门拓宽粮食出口市场,利用即将完工的“土库曼-哈萨克斯坦”铁路和“热肯特-霍尔果斯”铁路线加大向海湾地区、阿富汗、中国及经过中国向东南亚地区的出口。

【散装运粮车】哈萨克斯坦散装运粮车不足2011年哈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2700万吨(净重),其中小麦2300万吨。

尽管目前国际市场对粮食需求旺盛,但哈无法大量外运,原因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散装运粮车短缺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目前,哈共有5200辆散装运粮车,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有4500辆,且自苏联解体后从未更新过。

尽管已从俄罗斯等国调用了2880辆,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本国粮食向各港口运输。

哈政府正在研究在未来五年内采购5000辆运粮车(漏斗车)的问题。

(二)工业(三)服务业(四)进出口贸易2013年1-5月,哈萨克斯坦贸易额5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342亿美元,进口额179亿美元。

2007-2012年间哈商品进口额增长26.4%,2012年进口额达445.394亿美元。

2012年从独联体国家的进口额有增长趋势,约占进口额45-50%;从关税同盟国家进口额约占进口额40%。

因此,哈进口额约占外贸额30-40%。

尽管哈出2013年,哈主-口额出现增长,但是进出口依然保持相近比例。

ﻫ2009要进口国为俄罗斯和中国,从俄中两国进口总额约占哈进口总额50%,最近5年从俄罗斯进口额约占35-40%。

2013年1-5月,从俄罗斯进口额约占进口总额36.5%,从中国进口额占17.1%。

此外,哈主要进口国还包括乌克兰和德国等。

哈对俄罗斯和中国存在较大进2013年1-5口依赖度,主要因为地域相近,政治和经贸关系密切。

ﻫ月,哈进口主要商品为机械设备、矿产品、化工产品、金属及其制品。

哈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本国无法生产、不具备竞争力或价格昂贵的高技术产品。

农业机械设备目前基本依赖进口。

而形成这一状况从经济原因上说并不稀奇,因为发展加工工业部门和高技术工业对于民族企业家来说还存在较大困难且未必经济,因为产品成本太高,强行在哈生生产上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并不具备竞争力,况且哈政府执行低关税促进机器设备进口的政策。

6.对外贸易.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产品为石油、煤、天然气、金属、小麦等产品,对外部环境较敏感。

2013年年初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外部需求缩减,哈萨克斯坦主要外贸指标出现不同程度恶化。

2013年上半年,哈萨克斯坦外贸总值达635亿美元,同比下降1.8%。

其中,出口408亿美元,同比下降7.1%,进口227亿美元,同比增长9.4%。

上半年,哈主要出口贸易国分别是意大利(占哈出口总额16.4%)、中国(15.8%)和荷兰(14.2%);主要进口贸易国分别是俄罗斯(占哈进口总额38%)、中国(16.9%)和乌克兰(4.9%)。

2013年1-5月,哈萨克斯坦进出口贸易总值521.45亿美元,同比下降0.2%。

其中,哈出口342.6亿美元,下降1.6%;进口178.85亿美元,增长0.6%;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64美元,同比下降25.9%。

ﻫ哈向关税同盟成员国出口26.55亿美元,同比下降 2.7%;自关税同盟国家进口67.53亿美元,同比增长3.7%。

ﻫ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国分别是意大利(占哈出口总值16.5%)、中国(15.7%)和荷兰(14%);最大进口贸易伙伴国分别是俄罗斯(占哈进口总值36.5%)、中国(17.1%)和乌克兰(5.2%)。

基础设施状况哈萨克斯坦的交通运输系统中,公路和铁路占有重要地位,管道运输排在第三位。

2009年,哈各种运输工具运送货物总量为21亿吨,比上年下降4%,货物周转量为3368亿吨公里,同比下降8.9%;运送旅客118亿人次,同比增长4.2%,旅客周转量1304.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7%。

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1月发布的全球“物流绩效指数”(LPI)调査排名显示,在收录的155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名列第62位,与2007年相比,上升了71位。

(一)公路哈萨克斯坦拥有的公路网仅次于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居第二位。

目前公路通车总里程为9.36万公里。

其中硬面公路8.4万公里,占90%,硬面公路密度为30.9公里/千平方公里。

改善路面(沥青混凝土、粗碎石、土沥青)公路占硬质路面的68.3%。

改善路面比重最髙的地区是南哈萨克州(92.8%)、江布尔州(89.9%)、阿拉木图州(88.7%)、阿特劳州(80.7%),最低的是西哈州(41.4%)、阿克纠宾州(56.0%)和阿克莫拉州(57.8%)。

公路是哈萨克斯坦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2009年,公路汽车货运量16.87亿吨,占全国货物运输总量的80.3%;公路货物周转量为6624亿吨公里,占全国货物周转总量的19.7%。

客运量117亿人次,占全国客运总量的99%;旅客周转量1103亿人公里,占全国旅客周转总量的84.5%。

哈境内有六条国际公路,总长8258公里,承担着欧亚大陆之间过境货物运输的重要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们分别是:(1)塔什干-希姆肯特-塔拉兹-比什凯克-阿拉木图-霍尔果斯,长1150公里。

(2)希姆肯特-克孜勒奥尔达-阿克托别-乌拉尔-萨马拉,长2029公里。

(3)阿拉木图-卡拉干达-阿斯塔纳-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长1724公里。

(4)阿斯特拉罕-阿特劳-阿克套-土库曼斯坦(边界〕,长1402公里。

(5)鄂木斯克-巴甫洛达尔-塞米巴拉金斯克-迈卡普沙盖,长1094公(6)阿斯塔纳-科斯塔奈-车里雅宾斯克,长891公里。

(二)铁路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铁路交通在全国交通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公司(以下简称“哈铁”)统计,哈铁路技术指标、现代化程度以及运输能力在独联体地区位居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乌克兰。

哈目前铁路干线总里程1.51万公里,密度为5.53公里/千平方公里(大部分独联体国家为23-38公里/千平方公里)。

其中复线约5000多公里(占总长度的35%),电气化线路3700多公里,占总长度的26%(阿塞拜疆为60%;俄罗斯为45%,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为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