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皮影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皮影


• 第一步 选皮 • 皮影的材料采用羊皮或牛皮。去毛、刮挺 、去脂,然后钉在木板上拉紧晒干。设计 好的画稿便拷贝在这些皮上。一般细皮用 于女性或儿童,粗皮用于武将或莽汉。各 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陇东皮影 的制作一般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 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 明。
• 第二步 制皮 •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陕西皮影为例,通 常有两种方法炮制它的原材料--牛皮:"净 皮"和"灰皮"。 "净皮"的制作工艺是先将选 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 ,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 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细作,把皮刮薄 泡亮为止。刮好后撑在木架上阴干,晾到 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皮影。
• 第五步 镂刻
• 在刻制线状的纹样时要用 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线条 的纹样时用平刀去推;对 于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 圆型花纹则需要用凿刀去 凿;一些曲折多变的花纹 图样,则须用斜口刀刻制 。刻制皮影有口诀相传, 程序如下: 刻人面--先刻 头帽后刻脸,眼眉刻完再 刻鼻子尖。 刻衣饰花纹-卍字先把四方画,四边咬 茬转着扎。雪花先竖画, 然后左右再打叉。
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 外,还有龙凤禽兽、花 树虫鱼、山石门景、亭 台殿阁、军帐兵器陈 设用具,车船马轿、城 桥塔寺等等,其造型都 与皮影人物相谐调,无 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 特色。
• (4)人物造型卡通化 ∶ • 皮影人物一般由头 、上身、下身、两 腿、两上臂、两下 臂和两手十一件连 缀组成,经人操纵 能做机械性动态表 演。人体比例通常 是上身与双臂偏长 ,以利表演效果。

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 我国的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 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 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 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 户凋零,一蹶不振。解放后,全国各地残 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 扶持之下,又获新生。
陕西皮影造型非常重 视观赏性,皮影人物 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 线条优美;整体造型 以镂空为主,适当留 实,做到繁简相宜, 虚实相生;繁丽而不 冗沓,简练而不空洞。 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 美,而且整体配合也 美,既充实,又生动, 成为完美的艺术整
• 2、唐山皮影
• 唐山皮影始于金统治时期。 它发源于河北冀东地区的 滦州,由当地艺人黄素志 发明,盛行于乐亭,有 “滦州影”“乐亭影”之 称。为此乐亭县成为我国 最早的“中国民间艺术之 乡——皮影之乡”。 • 唐山皮影以唱功见长,有 男女两种声腔,男腔高亢 粗犷,女腔清脆婉转。 • 唐山皮影的影人造型优美, 雕镂精细,独具风采。
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 唱功是衡量一个皮影 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 皮影戏各式各样的人、 物、鬼、怪,鲜活逼 真。
民间皮影造型特点

皮影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影响造型。在造型上包 含了近似剪纸的装饰表现手法外,更有人物造型 个性鲜明、夸张生动、刻镂精工细致、色彩鲜艳 华丽的特点。

• 对于人物的造型,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 (1) 人物造型平面 化∶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皮影
• 皮影这种艺术 是活动的影像 比电影早2100年 是完整的戏剧
• 皮影这种艺术 是活动的影像 比电影早2100年 是完整的戏剧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在我国, 皮影戏是流传广泛、古老而独具特色的一 种民间戏曲艺术形式。 皮影艺术它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 集文人写作、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 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真是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 第七步 发汗熨平 • 敷色后还要给皮影脱水发汗,这是一项关键性工 艺。它的目的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吃入牛 皮内,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 脱水发汗 的成败关键在于掌握温度火候。过去艺人们掌握 火候的土办法叫"弹指点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 唾液弹滴在熨具上,观察水的变化,判断温度的 高低。既看水点所起泡沫大小的变化,也看水分 蒸发的速度快慢。所要求的温度一般在摄氏七十 度上下。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皮子缩为一团,工 艺全部报废;温度不足,胶色就不能溶入肉皮, 皮内的水分难以排尽,造成皮影人物的色泽不亮 ,时间长了还会变形。
• 3、北京皮影 • 北京皮影说明代由兰州传 到涿州,后传人北京。 • 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 影”。千百年来,这门古 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 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 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 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 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 马、骡皮,经过选料、雕 刻、上色、缝缀、涂漆等 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 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 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 现。 。
• 第三步 画稿 • 一个皮影班的皮影人物,常常皮影头像有 一、二千个,而皮影身体只有几百个。演 出时,根据剧情需要,只要将不同的头像 插到不同身份的躯干上即可。皮影班有句 行话叫"一个身体七个头",说的就是这情景 。但女性头像一般是不换的,大约是为了 线条的秀美和流畅。
• 第四步 过稿 • 画稿前对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项细致的工 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于头、胸、腹这些 显要部位;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于腿部和 其他一般道具上。这样既可节约原料,又提高了 皮影质量,同时也使皮影人物上轻下重,在挑签 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趁手。 接下来是描图样 ,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 贝、描绘在皮面上,这叫"过稿",再把皮子放在 枣木或梨木板上进行刻制。
• 皮影两度空间的造型 特性,极度夸张影像轮 廓造型,对于人物的设 计,面部是刻画的重点, 面部造型一般为五分面 (正侧面)或七分脸的 平面形象。 耳朵位置移 至头部的中心点。
• (2) 人物造型艺 术化∶ • 皮影造型除了受 剪纸、汉画像石画 像砖的影响外,还 从古代宗教壁画、 雕塑中吸取营养, 采取抽象与写实相 结合的手法进行设 计。
• 皮影头茬的数量一般在 200到500之间,影身的数 量则在50到100之间。
• 2、身段 • 身段又叫戳子,有龙袍、蟒袍、官衣、褶 子、靠子、帅袍、监衣等。影戏的服饰款 式纹样受戏曲服饰的影响。 • 身段造型角度与头部造型叫的大不相同, 头部是正侧面即五分头,身段采用半侧面 即七分身子,主要是为了使服饰的外轮廓 丰富自然。 •
美丽的皮影传说

• 相传2000多年前的汉文帝时,一位美丽聪颖的宫娥巧手 将桐叶剪成各种人形,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在窗子上的 影子上下飞舞,逗得小太子开心地笑。 • 还有一个传说,源自汉武帝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汉武帝的爱妃王夫人年轻貌美,不幸早亡。武帝非常伤 感,甚是思念。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王氏 人形,将纸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并设置了一个“弄 影还魂术”,武看后,似在帷幕中影影绰绰看到了爱妃 ,病渐好。这便是皮影戏的雏形,后来展成为皮制,再 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形成了皮影戏。
• 民间艺人将他们对生活的体察及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加 以高度提炼、概括,艺术地再现在衬景、道具上,造型讲 究,雕刻细腻。
• 皮影造型也各不相同,有的古朴,也有的追求写 真。 皮影戏中有帝王官宦、武侠剑客、书生员外 、夫人小姐、民女村夫、以及各种时装人物等等 ,无所不有。这些人物的造型,都要按生、旦、 净、丑的戏剧行当设计,用程式化的脸谱来表现 人物的刚柔美丑与善恶忠奸。
• 有关皮影戏的来历,有一传说流传最广:相传汉武 帝时,一方士为解皇帝思念爱妃李夫人亡故之秋, 取海底神石 ,刻成李夫人模样,置于轻纱缦中,灯 光下宛如李夫重现。皮影由此而源,至宋、金、元 时期呈现出极其繁盛的趋势,并由南至北,形成了 异彩纷呈的地方艺术风格。
• 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 纵演员有两个人,即" 上线"和"下线"。支配 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 ,分别叫"主杆"和"手 杆"。
身段
龙袍、蟒袍、官衣、各式褶子、靠子、帅袍、 监衣等
• 靠子:将士穿的铠甲
• 3、衬景、道具 • 衬景相当于戏曲的舞台布景,起着装饰环 境、深化剧情的作用。道具包括的内容更 为丰富,种类更为庞杂,车马船轿、室内 陈设、生活用品等应有尽有。
• 皮影的衬景、道具可以不受 时空限制,极尽夸张之能事 ,但它又受影戏屏幕的限制 ,必须是平面的即二维空间 才能与影偶表现手法统一。
人物的装束与面容 神韵生动形象、夸 张幽默、诙谐浪漫。 用线条镂空法进行 形象刻画,用色简 练,平涂着色。在 后背光照下,视觉 效果剔透而艳丽。
• (3) 人物造型戏 曲化∶
• 皮影人物造型,是 按戏曲生、旦、净 、丑的模式进行设 计的。各行当脸谱 和行头的程式化造 型,源于舞台戏剧 而又超越于舞台戏 剧。 •
• 2 在皮影头茬中,眉眼是区分人物正、反面角色 和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标志。通常看起来,正面 人物一般都是慈眉善目、细眉凤眼,反面人物则 是眉目狰狞、尖眉杏眼。
• 。
• 3 嘴巴有牙齿、胡须两个基础表现点。其 中,牙齿用于指示人物形象的正、反,正 面人物不露牙齿,反面人物则会龇出牙来
• 多个头茬可以用于同一个 影身上的情况十分普遍, 一个头茬用在不同的影身 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 ,影箱中头茬与影身的数 量并不对等,头茬的数量 一般均大于影身的数量。
五、皮影流派与地域特色
• 皮影戏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风 格流派之间的区别,除戏曲唱腔的差别较 大外,皮影的制作材料、雕镂技巧、影偶 形象的造型、花纹的繁简、线条的曲直、 色彩的明暗也有极大的差异。 • 不同风格的皮影受当地民众审美观念和观 赏趣味的驱使。 •
• 1、陕西皮影 • 陕西是中国皮影的发祥地之一,皮影艺术普及、 成熟。陕西皮影分为东西南三路,工艺严谨、制 作精美
纲要
• • • • • 民间皮影造型特点(四方面) 民间皮影造型结构(三点) 民间皮影制作工艺(七大步) 皮影流派与地域特色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