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查的五大法宝【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一
财务总监有多苦?
上市成功那一刻,哭的最伤心的总是财务总监,有高兴有开心更有委屈。
以前我们就说“上市就是上财务”,审计报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IPO的结果。
而现在,在财务核查如此严苛的情况下,财务总监自然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从IPO决定开始的那一刻起,财务总监以及财务部就开始了没黑没夜的岁月。
有一个项目,从券商进场没过一个月,财务部从八个人就只剩下三个人。
财务总监去跟老板解释,要求增加人手。
老板总是不以为然,你们能增加销售额还是能降低采购价格,或者能开发出新产品改进新流程也可以,都不行是吧,那你们财务部有什么理由要加人?
我们财务部是企业的中枢和大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全部信息都要在财务部留痕和汇总分析,上市过程中财务部要负责与各家中介协调,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和准确……老板,你能不能先把手机放下听我说一句?就说一句也行啊。
二
现场检查什么鬼?
不论对于IPO发行人还是对于中介机构,现场检查都是一件很吓人的事情,到底有多吓人好像怎么说都不为过。
有的发行人一听见现场检查第二天就撤回来申请材料,有的发行人经过现场检查检查出一堆问题最终的IPO结果也不理想,有的中介机构为了应付现场检查通宵达旦整整准备了半年的时间。
鬼才知道,这半年大伙是怎么度过的。
因而,对于IPO的所有相关人员来说,对于现场检查都是抗拒的、甚至是绝望的,至于说有的企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主动申请现场检查的,更多地是一
种玩笑和无奈。
不过,实践中有的农业企业确实为了向监管机构证明其实农业企业也有财务规范的企业,打消对农业企业的偏见,愿意让监管机构现场检查,不过谁也不能保证就一定检查不出问题。
所谓现场检查,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以前中介机构的检查是你穿着衣服、项目组打着仪器像模像样的扫来扫去,尽管可能要扫很多次,不过你要想隐瞒点什么事情就那些破铜烂铁也奈何不得。
如果是监管机构现场检查,那就是要把你全身扒光了,还要把你从小到大的所有记录都拿来看,不止看你的还看你家亲戚的,就问你怕不怕。
你摸着你自己的一块腹肌问问自己果真这种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怕不怕?
什么样的IPO发行人才会成为倒霉蛋、不得不接受现场检查的悲惨命运呢?最主要的情况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抽签,每个月找个大圆盘抽出十家企业接受现场检查。
此外,审核人员审核过程中也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随时将一些企业认定为现场检查对象,同时其他一些情形也会触发现场检查的程序。
对于抽签的来说,一般都采取交叉检查的方式,由异地证监局派人然后再抽调一些资深的会计师然后一起核查,核查人员怎么也要十几个人了,队伍还是比较浩大的。
至于其他情形的现场检查,那么也有可能是证监会的稽查人员或者交易所人员直接去现场进行检查。
为什么我们把现场检查和现场财务核查往往会混为一谈,原因不过就是在于现场检查确实主要就是检查财务内容,一般会有六七个小组,其中只有一个小组是负责综合问题检查的,而其他小组会根据收入、成本、资产等科目分类,对IPO发行人进行全面的财务核查。
现场检查需要几周的时间,这段时间里项目组主要成员应该随时待命,随时接受检查组相关问题的问询,同时检查组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独立进行银行流水的核查,以及上下游的走访等核心的调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