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设计概况 (2)二、工期安排和进度计划 (2)三、人员配备 (3)四、机械配备 (3)五、施工方案 (4)六、质量保证措施 (16)七、安全保障措施 (16)八、环境保护措施 (18)一、设计概况滨海站交通枢纽位于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中区,距离滨海新区核心12km,东临泰达开发区和天津港,西临高科技产业园区和空港,站位距塘沽城区新北路约5km。
本项目是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工程的七个子项之一,包括中央环路、南北广场进出站高架匝道,和南广场与外界联通的三条规划路。
B象限U型槽抗拔桩采用C45防水钢筋混凝土,桩径为0.8m, 桩长18〜25m,共计84根。
B象限U型槽基坑临时支护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0.8m,桩间距1.0m,桩长12m及14m;桩长14m共计:77根;桩长12m共计:37根。
二、工期安排和进度计划该段段计划从2012年8月15日开始施工,按每台钻孔桩机施工每1天完成4根桩左右,安排2台钻孔桩机,2012年9月10日完成。
安排工期26天。
施工进度横道图三、人员配备灌注桩加工制作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工见下表。
四、机械配备五、施工方案(一)、桩位测定1、钻机选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钻孔采用潜水钻机,采用泥浆护壁。
现场制作钢筋笼,汽车吊配合人工分节吊装安放,搅拌运输车运送商品混凝土,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钻孔灌注桩施工程序、工艺见图1、2。
2、场地平整和测量定位1、施工准备桩基施工前,清除桩基位置上的杂物,整平场地,确认地下管线处理完毕,使机械能顺利进场,且施工中钻机保持稳定。
为了保证桩基定位的准确快捷,采用全站仪测定桩孔位置,根据设计文件给定的导线点和水准点,必须由两组人同时进行测量,互相检查核对,并做好测量记录,保证桩位偏差小于10m m,施工前先打定位桩,在定位桩上安装内外导框。
高程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
首先要复合原有的水准点,之后布设施工所需要的水准点。
施工水准点布设在桥址附近安全稳固处。
为便于观测,还可以适当增设辅助水准点。
辅助水准点与基准水准点之间,转镜不超过2次,高度差不超过2m。
各种水准点都要设置醒目的标识,严防受到扰动和破坏。
高程偏差满足规范要求。
(二)、埋设钢护筒为固定桩位、导向钻头、保护孔口于钻孔前埋设钢护筒1、护筒采用5mm厚钢板制作,护筒内径比设计桩径大20cm。
采用人工开挖埋设护筒,护筒底部与土层相接处用粘土夯实,护筒外面与原土之间用粘土填满、夯实,严防地表水顺该处渗入。
2、护筒底端埋置深度为1.5m。
3、护筒位置、坐标、垂直度和高程由全站仪控制。
必须保证护筒埋设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护筒正直下沉,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超过5cm。
图1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a)设置护筒;(b)安装钻机,钻进;(c)钻挖终了,第一次清孔;(d)孔壁测定;(e)插入钢筋笼;(f)插入导管;(g)第二次清孔;(h)灌注混凝土,拔岀导管;(i)拔岀护筒图2 钻孔灌注桩施工程序示意图(三)泥浆制备泥浆系统由泥浆池、沉淀池、循环槽、泥浆泵等设施设备组成,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利用集装箱制作活动泥浆池,选用优质膨润土造浆,并投放一定量的Na2CO3以降低地下水酸性腐蚀的影响,泥浆比重控制在1.1〜1.3范围。
试验泥浆的全部性能指标, 并在钻进中定期检验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胶体率等,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
泥浆循环使用,废弃泥浆沉淀后运至业主指定的位置进行处理。
钻孔用泥浆技术指标见表3。
表3泥浆技术指标表(四)、钻机就位将钻机移至桩位处,将钻头中心线对准桩孔中心,误差控制在2cm以内,钻机就位牢固,不得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偏斜或位移、倾覆。
(五)钻孔1、准备工作完成后,将钻机就位固定,将钻头中心线对准桩中心线,平面偏差控制在2cm以内。
钻进时详细记录,确保成孔后桩中心线偏差不大于4cm,倾斜度不大于桩长的1/300。
2、钻孔过程中,对成孔的孔位、孔深、孔径、倾斜度各项指标经常进行检查,及时调整。
3、在钻进过程中,注意地层变化,对钻碴作取样分析,核对设计地质资料,根据地层变化情况,采用相应的钻进速度。
如地质情况和设计资料有差异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处理。
(六)、检查钻孔质量1、成孔试验施工时进行成孔试验,根据地质条件、钻机性能等选择合理的泥浆配置、各阶段的进尺速度、清孔方式与时间等钻进参数。
获取较为详细的地质条件参数和可靠的钻孔参数,并根据获得的技术数据及时修正钻孔参数,以保证钻孔质量。
2、成孔钻机就位时用方木垫平,钻机定位要准确、水平、稳定,将钻头中心线对准桩孔中心,钻机底盘中心与护筒中心差控制在2cm以内钻孔过程中,孔内严格保持泥浆稠度适当、水位稳定,及时添加泥浆,以维持孔内水头差,防止坍孔。
并对钻碴作取样分析,核对设计地质资料,根据地层变化情况,采用相应的钻进参数、泥浆稠度。
钻进过程中,经常测定钻孔深度、倾斜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成孔质量检查钻进成孔后及时进行质量检查,质量标准见表4。
表4钻进成孔质量标准表4、第一次清孔本地区所属区域地质情况软弱容易缩径,成孔后清孔要注意泥浆比重采用上限,不允许超钻用钻孔深代替沉渣厚度把沉降量降到最低限为宜。
清孔的目的是使孔底沉碴(虚土)、泥浆浓度、泥浆中含钻碴量和孔壁厚度符合规范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为灌注混凝土创造良好的条件。
钻孔至设计高程,经过检查,孔深、孔径、孔的偏斜符合要求后, 将钻渣抽净。
本工程所处区域地质情况较差,为粘土和粉质粘土,清孔采用泥浆循环换浆法,在钻进至设计深度后,稍稍提起钻头,同时保持原有的泥浆比重进行循环浮碴,随着残存钻碴的不断浮出,孔内泥浆比重和含量不断降低,然后注入清水继续循环置换,随时检查清孔质量;个别孔底沉渣采用泥浆泵吸出的方式进行清孔。
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距孔底0.2〜1.0m范围内的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1.15〜1.25,含砂率w 10%,粘度w 28s。
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以保持孔内浆液面的稳定;第一次清孔结束后,孔底沉碴允许厚度为200〜300mm5、导管安装导管用①300mm的钢管,壁厚3mm每节长1.5m,配1〜2节长0.5〜1m短管,由管端粗丝扣、法兰螺栓连接,接头处用橡胶圈密封防水,并对导管作水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保证不漏水。
混凝土浇注架用型钢制作,用于支撑悬吊导管,吊挂钢筋笼,上部放置砼漏斗。
6、第二次清孔在第一次清孔达到要求后,由于要安放钢筋笼及导管,至浇注混凝土的时间间隙较长,孔底又会产生沉碴,所以待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就绪后,再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
清孔的方法是在导管顶部安装一个弯头和皮笼,用泵将泥浆压入导管内,再从孔底沿着导管外置换沉碴。
清孔标准是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孔底泥浆密度w 1.1,复测沉碴厚度在150mm以内,此时清孔就算完成,立即灌注混凝土。
(七)、灌桩前准备工作1、钢筋笼加工及运输钢筋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场。
在钢筋加工场地内,不同规格钢筋要分别堆存,不得混杂,并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道路工程B象限U型槽钻孔灌注桩方案挂牌标识。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钢筋锈蚀和污染。
钢筋加工前保证其表面洁净、无局部弯折。
钢筋笼加工采用加劲箍筋成型法,按设计图制作加劲箍,在加劲箍上标出主筋位置,将主筋与加劲箍点焊,形成骨架,在钢筋上标出螺旋筋位置,绑扎螺旋筋。
由于钢筋笼较长,需分节加工,计算钢筋下料长度,保证焊接后长度、直径、间距等符合设计要求。
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声测管。
加工好的钢筋笼用有托架的专用平板上运至已成孔的桩位处。
注意稳装稳卸,防止钢筋笼局部变形。
2、钢筋笼安装就位钻机移位后,在护筒周围铺设枕木,恢复孔位中心,探孔器探孔,安设钢筋笼导向管,采用吊车吊放钢筋笼,为防止变形,采用上提扁担式二点吊法。
骨架吊放进入孔口后,将其扶正徐徐下降,防止摆动碰撞孔壁,并把钢筋笼固定在护筒上。
钢筋笼吊放程序见图5。
钢筋笼焊接接长时,应严格控制焊接质量,单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d,焊接时焊皮随焊随敲。
同一断面接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根数的50%且同一断面主筋,焊接接头间距不小于35d。
图5钢筋笼吊放程序图3、安装导管导管采用管径300mm 勺丝扣式导管。
导管在平地上先连接顺直, 每节编号(或注明长度),对导管进行水密性试验,检查导管的承压 性能和漏水情况。
在下导管时,逐节检查橡胶垫的完好程度及每个 螺丝的松紧。
导管要在孔中央下放,防止挂碰钢筋笼。
导管底距孔 底高度控制在30~50cm 导管安好后,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 然后安装储料斗,储备足够数量的混凝土,保证满足第一批混凝土 埋深导管1.0米的要求。
(八)、水下混凝土灌注1、混凝土配制及运输水下混凝土灌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其质量应满足如下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较设计强度提高,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为5〜20mm 砂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混凝土水灰比在 0.6以下,水泥用量不小于370kg/m3,含砂率为 40%〜50% 塌落度18〜20cm 扩散度为 34〜 38cm )混凝土初凝时间为 3~4h 。
水下混凝土其配合比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道路工程 B 象限U 型槽钻孔灌注桩方案合比,确1吊放下段钢筋笼; 3、吊放上段钢筋笼;4、两段钢筋笼对接,帮接焊连接,双面焊缝;5、下放钢筋笼至设计位置。
j2、下段钢筋笼孔口固定; I保混凝土和易性和流动性及强度,控制坍落度在18cmr-22cm。
混凝土采用输送车运料,罐车数量根据运距安排适中,导管灌注,吊车提升导管。
2、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首批灌入的混凝土要经过计算,使其要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于1m深。
开导管采用混凝土隔水栓,隔水栓预先用铁丝悬吊在混凝土漏斗下口,当混凝土装满后,剪断铁丝,混凝土即下沉至孔底,排开泥浆,埋住导管口。
随着浇筑连续进行,随拔管,中途停歇时间不超过15min。
在整个浇筑过程中不易下料过快,避免钢筋笼子上浮现象产生。
导管在混凝土中埋深以2~6m为宜,既不能小于1m也不能大于6m。
专人测量导管埋置深度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及时填写水下混凝土浇筑记录。
利用导管内的混凝土的超压力使混凝土的浇筑面逐渐上升,上升速度不低于2m/h,直至高于设计标高1m,在浇筑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宜通过溜槽慢慢地注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倾入导管内,以免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导管漏水;同时,对浇筑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记录备案。
在浇筑将近结束时,在孔内注入适量水使孔内泥浆稀释,排出孔外,保证泥浆全部排出。
混凝土灌注程序见导管法灌注混凝土施工程序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