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自然地理考试复习题.docx

综合自然地理考试复习题.docx

1 •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索及英所组成的自然综介体,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以致形成多级白然区域的现象。

2•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亦称空间地理规律。

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共辄性:可以根据一定地域的H然地理环境特征,即构成门然地理各要素的复杂相互联系,从某个H然要素的特征顺序推导出其他白然要素的特征。

4•纬度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对应的许多口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这种地域分界因素称为…5•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白然区,并确定其界限,进而对各El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这种地域系统研究法,就是自然区划。

6•空间连续性原则:每个区划单位(无论是高级还是低级)都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不能存在独立于连续区域Z外而又从属于该区域单位的地域单元,区域的这一属性称……(区域共轨性原则)7•相的特征:(1)"相”是最低级、最简单的地域个体单位,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域划分的下限;(2)在“相”的空间范围内,各白然地理组成成分具冇最一致的性质,即相当于组成成分的最小基本单位;(3)“相”是综合口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其范围内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基本相同;(4)与其他土地分级单位相比,“相”存在的历史敲短,抵御外部影响,特別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稳定性最小。

8•土地评价:乂称土地资源评价,是依据科学的标准,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空划分、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和对持续利用为冃标,对丄地口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的综合鉴定,旨在阐明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住产能力和价值人小的过程。

9•土地适宜性:既指在土地加性不致恶化或退化的前提下,土地适宜釆用一种或多种利用方式的广度;也指土地对各种利用方式适宜的程度。

10・土地限制性:指在某些限制性因素的作川卜S 土地不适宜某种利用方式,进行不利用非但不能获得髙效益,反而将导致不良后果。

H•土地利用:是人类根绝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冃的采取一定的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和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12•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辺括地表植被、土壤、水体、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房屋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吋空状态上变化。

13•山地垂直带谱的特征:(1)带谱性质取决于基带性质;(2)垂直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偏低的带;(3)顶带是垂直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4)雪线高度是山地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5)树线高度取决于温度和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显著。

14•自然区划的原则及各自含义。

(1)发生统一性原则: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因而,进行自然区划时,应当深入分析区域分异产牛的原因及区域分异发展的过程,并以此作为区划的依据,这就是……(2)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强调每个区域单位内部的自然地理特征都必须具冇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相对而言的。

(3)空间持续性原则:每个区划单位(无论是高级还是低级)都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不能存在独立于连续区域Z外而又从属于该区域单位的地域单元,区域的这一属性称……(区域共純性原则)(4)综合分析:任何区划单位都是由白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占然综合体,各要素ZI'可紧密联系。

因此,在进行综合自然区划时,必须综合分析各地理耍素。

主导因素:各要素在自然综合体特征表现方面所起的作用有大有小,在进行综合自然区划时, 要赋了主导性或关键性因索较人的权重,如水热状况。

15•综合自然区划中,地带性等级单位与非地带性等级单位的特征。

地带性区划等级单位的特征:(1)地带性单位主要根据区域的地带性属性来划分;(2)地带性单位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3)地带性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伸展,并呈带状延伸的特点;(4)地带性单位的空间变化具有非可逆性和南北半球人致对称分布的特点,彼此逐渐更替,没有鲜明的界线。

非地带性区划等级单位的特征:(1)非地带性单位主要根据区域的非地带性属性来划分;(2)非地带性单位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3)非地带性单位往往“切断“大致沿纬线延伸的地带性单位,而成块状分布;(4)非地带性单位具有鲜明的界线。

16•比较土地潜力评价与土地适宜性评价。

(1)含义不同:土地潜力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各种土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的潜在能力作出等级划分。

土地适立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评定,阐明土地属性所貝-有的生产能力,以及它对农林牧等各业生物生长及其他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及程度的差弄。

(2)土地潜力评价没有针对特定的土地用途;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了特定的十•地用途。

17•地方的特征。

(1)地方是由有一定地域联系的各种限区所构成,具有明显独特性的口然地域综合体,在土地分级中是级别最高、复杂程度最大的基木土地分级单位;(2)地方内部具有复区(复域)特点,乃是与前两个低级土地分级单位的重要差别;(3)地方范围内水的运动、同体物质搬运和化学元素迁移等过程不具有共同的方向;(4)地方相当于一个初级地貌形态综合体(多级初级地貌形态或儿种地貌初级邢台重复出现或彼此叠加)。

并与一个地方气候、水文复区、土壤复区、植被复区相对应联系。

18•土地评价原则。

(1)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

(2)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

(3 )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o(4)可持续利用原则。

(5)因地制宜原则。

(6)多学科综合性原则。

19•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

20.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结构取决于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取决于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的综合作用。

21連直地带性的分界前提是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22.土地分级单位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相、限区、地方;屮国的分级单位与之对应的是地块、地段、地方。

23.地貌面至少要有坡向和坡度两个方面相同。

24.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的对应关系。

发生统一性原则——古地理法;相对一致性与空间连续性原则——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综合性原则——部门区划图亞置法与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因素——主导标志法。

25.垂直带谱小第一带叫做基带,最高带叫做顶带c26.顶带是垂直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

28.土地分类常用的两种表示方法是顺序排列法和两列指标网络法,其中两列指标网络法中纵列表示地貌类型,横列表示土壤和植被特征。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组成要素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徒弟单位内部结d30 •自然地理环境发展过程中具有方向性和周期性两个特征。

31.自然坏境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相互渗透性、水平方向上的地域性结构3 个方面的特征。

32.垂肖•地带性分异的能量並础是地球内能。

33•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系统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3个级别。

3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历程经历了哪3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1)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从自然地理要索具有相互联系來认识自然地理坏境是一个整体。

(2)地理系统学说阶段:从地理环境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

(3)耗散结构理论阶段: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冇序开放系统的介度认识其整体性。

35•全壯界最尽的白然区划苦作是_《禹贡》36•自然地理学说的创始人是道库恰耶夫37.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大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常表现为气候差异,而中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则主要由地势和地貌差异引起。

38•辐射干燥指数的计算公式是:辐射干燥指数二R/Lr其中,R年轴射差额(辐射平衡);L为蒸发潜热;r年降水总屋。

39•土地评价的対象:土地类型40.自然地理坏境有一定的厚度,研究范围越小,厚度越薄。

41.经度地带性与经度无关,干湿度地带性与经度也无关。

42•地方范围内水的运动、固体物质搬运和化学元素迁移等过程不具有共同的方向;地带性分片主要表现在海洋表层明显,底层不明显。

43.在一个限区水的流动方向是一致的,在一个地方水的流动方向不一致。

44.区划和自然区划的基木原则与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木原则是否一样?-般來说,发牛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综合口然区划还应考虑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和结合原则。

45.综合自然区划的下限是区/景观土地分级的下限是扌II,自然地域系统(自然综合体)分级下限是±a46.垂肓•地带性属于屮尺度划分。

47.垂直带谱在由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时由简单变为复杂,由高纬向低纬事冇简单变为复杂。

48.地域分异在大面积大陆表现较小面积大陆更为为显著。

49 •垂直带谱与水平带谱不一样。

50.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各个指标含义及其意义。

一、土地垂直组合结构二、土地水平组合结构三、土地类型质和量对比关系的统计分析(1)频率:表示某种土地在区域内出现的频率。

Pi=fi/F频率可以定量地表示土地类型在区域内的分布均匀程度,是合理配置适宜于该类土地的利用方式的依据。

(2)面积比:表示某种土地类型的面积在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

Ki=si/S面积比精确地表示土地类型在区域内的相对数量,是该种土地类型能否建立商品生产棊地和确定土地适宜经营规模的依据。

(3)多度:表明一个区域内某种土地类型在区域内的相对个数。

Di=ni/N多度可以定量表示土地类型在区域内的分布状况,也是合理配置适宜于该土地类型的利用方式的依据。

(4)重要值:多度与面积比的综合衣示。

归Di+Ki重要值可以定量地表示土地类型对区域的重要程度,是确定区域土地利用专业化方向的重要依据。

(5)复杂度:表示一定区域内土地类型在高一级区域内的相对复杂程度或多样化的程度。

Ci=复杂度是确定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的重要指标。

(6)区位指数:表示区域内某种土地的区际意义。

Li=ki-Ki区位指数也是确定区域土地利用专业化方向和配置商品生产基地的依据。

51 •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形式为质变、量变。

52.土地类型级别越低,历史越短。

(发牛同一性原则)53.比较相、限区、地方的分类标志。

随着级别的升高,土地单位内部复杂程度逐渐增加,内部差界性级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