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史题库

中国经济史题库

一、名词解释1、新经济史学历史的制度分析又称历史经济学或者新经济史学,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分)新经济史学的两大结论是:制度是内生的,历史是制度变迁的载体;制度自我复制与自我演化。

(1分)新经济史学实质上是运用西方经济理论,去透视人类社会发展史,找出有规律的东西,进而提炼出一个对经济变迁理解分析的基本框架,为提高经济实绩的政策制定服务。

(2分)2、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组成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

(1分)国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是领导成份;合作社经济是半公有制经济,是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私人经济是私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的农业经济和独立的小工商业者的经济,以及中小资本主义经济。

(1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胜利时期。

(1分)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产生,只能在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产生,革命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前提和保证,而新民主主义经济又为工农民主政权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分)3、渐进式改革渐进式改革是指与前苏联等国家的一步到位改革相对应的一种改革模式。

(1分)渐进式改革的实质是在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的市场化。

(1分)它的特征是:双轨过渡;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强制中的诱致性;从局部到整体;改革、稳定、发展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

(1分)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适应性。

(1分)4、诺思悖论诺思悖论揭示了: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

(1分)国家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

一方面,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最有效的工具,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此来看,没有国家就无法实现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是对个人权利的限制和侵害,会造成所有权残缺,导致无效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

此即诺思悖论。

(3分)5、五四指示1946年5月,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国内形势进一步恶化和农民迫切要求土地,我们党才提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又叫《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分)“五四指示”内容有:(1)没收汉奸、豪绅、恶霸之土地;(2)中小地主与农民纠纷,取仲裁(调解)方式解决;(3)一般地主及富农应以土地清偿所欠农民的债务(剥削农民劳动果实,交还农民)并鼓励他们自动献地;(4)一般情况不动富农土地;(5)以没收的土地及献地优先分给烈士遗族、抗日战士、无地农民等。

(3分)6、一五计划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人民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出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来,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7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到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7、资本主义萌芽(4分)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即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制的出现。

(1分)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需要三个条件: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原始资本积累。

(1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时间:明朝中后期;行业:棉纺织业和丝织业;地区:苏州、杭州、淞江等地。

(1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自明朝中后期产生,但到鸦片战争前夕三百年间,虽有一定程度发展,但并没有迅速地发展起来,把中国推进到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原因是:在生产上:农业生产不发达;手工业生产规模狭小,官办手工业过大。

在市场上: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

在资金上:资本原始积累不充分。

在政策上: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外市场的扩大(1分)8、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就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

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2分)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自然经济并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

世界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也无例外地存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1)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相结合;(2)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

(1分)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特点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1分)9、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一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它一方面规定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同时同定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而这两方面的任务又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

(2分)二、简答题(每题8分)1、简述中国经济史及其研究对象、方法与意义。

①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某一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专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一门学科。

把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作为经济史研究的对象,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发,从当时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去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只有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才是科学的、全面的、完整的。

(2分)②对于不同的经济史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总的来说是历史学的方法与经济学的方法。

经济史学研究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人们经济生活演变过程及其规律。

故经济史学在时间上是历史的,其内容是经济的。

经济史学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以揭示经济生活演变过程为主要任务的经济史而言,必须采用经济的历史学方式;以揭示经济生活演变的规律而言,必须采用历史的经济学方法。

如果就经济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重视经济生活演变过程,而是通过分析这个过程以揭示经济生活演变的规律,而揭示经济规律必须用经济学方法这个角度而言,在经济学方法与历史学方法结合的模式中,经济学方法是其主要的一面。

(3分)③第一,理论意义。

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史,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中国政治史、中国军事史、中国文化史等。

第二,现实意义。

今日中国来源于过去的旧中国。

新旧中国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史,对于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3分)2、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主要内容。

①这一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分)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它一方面规定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同时同定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而这两方面的任务又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

(2分)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两个必须的组成部分,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大工业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没有大工业就不可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就不能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改造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

中共中央还认为,根据马克思原理向社会主义过渡,还必须解决所有制问题,即生产关系的变革问题,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当时在私有制形式方面,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即资本主义工商业,别一种是农业、手工业中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规定了对这两种私有制都是采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

(4分)3、简述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及其内容。

法币,即法定货币,是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强制通用的货币。

所谓法币政策是指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施的废除银两,改用纸币的一次币制改革。

(2分)其主要内容是:第一,颁布新币。

该令把由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掌握的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

规定所有完粮、纳税以及一切公私款项支付和市面货币流通,均用法币。

(2分)第二,禁用白银。

该令宣布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在市场上流通。

以前使用的银元,均须向中央银行等兑换法币。

(2分)第三,制定汇价。

该令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

1936年又规定:法币一元等于美元零点二九五元。

(2分)4、简述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时期,国民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1、肃清外国在华特权势力,没收官僚资本。

(1)收回海关主权,实行对外贸易管制。

(2)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和我国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进行管制。

(3)没收官僚资本。

(2分)2、土地改革的完成。

进行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这项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解放区就已经实行,新中国成立后,这项工作继续完成,1950年6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鼓励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分)3.统一财政经济工具,争取国民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主要是打击投机势力,稳定物价,同时,实行统一全国收支、统一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从增收和节支两方面着手平衡财政收支。

(2分)4.调整工商业。

调整工商业是人民政府对旧的经济结构进行重新改组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整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调整公私关系,调整劳资关系和调整产销关系。

1951年冬和1952年初,党和国家又号召在全国的机关、学校、团体内开展了“三反”运动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五反”运动。

(2分)5、简述买办制度的内容及特点。

“买办”一词,作为一种职业和身份的名称,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前的广州行商制度时期是从广州行商制度时期沿袭下来的一个专用名称。

(1分)买办制度的主要内容:第一,外国商人对中国买办要给予一定报酬。

第二,买办在外国企业中负责对中国籍职工的监督和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