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亲和分离技术
(3)葡聚糖凝胶: 葡聚糖凝胶孔径太小,偶联配基后,孔径更小,应 用受到限制。 (4)聚丙烯酰胺凝胶: Bio-gel P 有供化学反应的酰胺基,能制得配基含量较高的亲 和柱,适用于亲和势比较低的系统。 pH过高或过低的溶液中酰胺基易水解。
(5)多孔玻璃珠: 化学与物理稳定性较好,机械强度高。 缺点:亲水性不强,对蛋白质尤其是碱性蛋白质有非 特异性吸附,化学活性基团少。 (6)其它载体——壳聚糖
(5)辅酶和磷酸腺苷 脱氢酶和激酶与辅酶之间具有亲和结合作用。 辅酶主要有NA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P(NAD phosphate)和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等。 这些辅酶可用做脱氢酶和激酶的亲和配基。 AMP(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DP (adenosine 2',5'-diphosphate)的腺苷部分与上述辅酶 的结构类似,可用做这些酶的亲和配基。
(4)凝集素 凝集素(lectin)是与糖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酶和 抗体除外)的总称。 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 可用做 糖蛋白、多糖、糖脂等含糖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纯化。 pH<5.6时con A为二聚体,分子量为52 kD;pH>5.6时 为四聚体,分子量为102 kD,两个亚基(subunit)之间 通过二硫键结合。因此,在利用con A为配基的亲和分离 技术中,操作条件应当适宜。
三、亲和作用体系
将亲和体系中的一种分子与固体粒子共价偶联,可 特异性结合另一种分子(目标产物) ,使其从混合物中 高选择性地分离纯化。 一般将被固定的分子称为其亲和结合对象的配基 (ligand),用L表示。
Kd:解离常数 Keq:结合常数 Keq越大,亲和结合作用越强。Keq一般为104~108 L/mol, 最高(生物素-抗生物蛋白)可达到1015 L/mol 。
第三节 亲和分离技术的应用
一、亲和分离过程
1、配基固定化:配基与载体偶联,结合成具有特异亲 和性的分离介质。 2、吸附样品:亲和层析介质选择性吸附生物活性物质。 3、样品解吸:选择适宜的条件使被吸附物活性物质解 吸。
目标产物的洗脱方法有特异性洗脱和非特异性洗脱。 (1)特异性洗脱剂含有与亲和配基或目标产物具有亲 和结合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与亲和配基或目标产 物的竞争性结合,洗脱目标产物。 例如:Lys和Arg均为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种 糖蛋白)的抑制剂,利用固定化Lys为配基亲和分离t-PA 时,可用Arg溶液进行洗脱。 利用con A为配基的目标产物可用葡萄糖溶液洗脱。
第二节亲和)一词源于拉丁语的affinitus,原意 为结婚或亲缘关系,因此在化学或生物化学中,affinity 可以理解为分子之间的结合作用。 实际上,亲和作用不止限于生物物质之间,对于简 单的化合物,如Na+和Cl-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的现象 也是一种亲和作用。因此,亲和作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 的现象,只是生物分子间的亲和作用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引入间臂分子最常用的方法: 先将间臂分子氨烷基化合物NH2(CH2)nCOOH、 NH2(CH2)n NH2连接到载体上。 然后将亲和配基连接在间臂分子上。
羧基和氨基在碳二亚胺的作用下可以缩合形成酰胺键。 间臂的长度是很重要的因素,太短,效果不明显;太长, 间隔臂容易弯曲,结合效果会下降。实验结果表明,一般引 入4-6个亚甲基时,间臂分子效果较好,常用的间臂分子为 ω-氨基己酸、1,6-二氨基己烷。
具有亲和作用的分子对之间具有钥匙和锁孔的关系 是产生亲和作用的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除此之外, 要想发生亲和作用还需要分子或原子水平的各种相互作 用。 (1)静电作用 (2)氢键 (3)疏水性相互作用 (4)配位键 (5)弱共价键
静电作用:近距离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但应与其它 因素结合才能具有亲和识别作用。 氢键: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可形成氢键作用。 与原子间距离有关,应较近。 疏水性相互作用:需两分子都具有疏水性基团。 配位键:咪唑基(组氨酸)和Zn2+、Cu2+、Ni2+等 产生配位键,形成金属螯合结构。 弱共价键:可逆共价键,结合力较弱。
(3)A蛋白 Protein A为分子量约42 kD的蛋白质,与IgG具有很 强的亲和作用,结合部位为IgG分子的Fc片段。A蛋白分 子上含有5个Fc片段可结合部位。 不同IgG的Fc片段的结构非常相似,因此A蛋白可作 为各种抗体的亲和配基,但不同抗体的结合常数有所不 同。 A蛋白与抗体结合并不影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 因此A蛋白也可用于分离抗原-抗体的免疫复合体。
3、抑制氢键形成的物质 脲和盐酸胍的存在可抑制氢键的形成,但容易使蛋 白质变性。 4、温度 温度升高,静电力、氢键、金属配位键减弱,疏水 力增强。 5、离液离子 SCN-,I-,ClO4-等离子半径较大的离液阴离子(破 坏水化作用)存在时,疏水性亲和作用降低。 6、螯合剂 加入螯合剂(如EDTA),去除金属离子,破坏配 位键,会使亲和作用消失。
(9)肝素 肝素(heparin)是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肝、肺、肠等 脏器中的酸性多糖类物质,分子量一般为5至30 kD,具 有抗凝血作用。 肝素与脂蛋白、脂肪酶、甾体受体、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抗凝血酶、凝血蛋白质等具有亲和作用,可用作 这些物质的亲和配基。 肝素的亲和结合作用在中性pH和低浓度盐溶液中较 强,随着盐浓度的增大结合作用降低。
亲和配基的选择 (1)组合化学肽库选择亲和配基 目标肽→反义肽→组合合成→亲和筛选→优选序列 (2)噬菌体展示技术 目标蛋白→可结合噬菌体→扩增→多轮筛选单克隆群 体→氨基酸序列 (3)SELEX技术 随机序列→PCR扩增→特异性结合→重复筛选
间隔臂
当配基的分子量较小的时候,如果将其直接固定到 载体上,会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配基与生物大分子不 能发生有效的结合。 这时需要在配基和载体之间引入一个间臂分子,使 配基和生物大分子发生有效作用。
第一节 亲和技术发展
1910年有人发现不溶性淀粉可以选择性吸附生物 组织抽提液中的α-淀粉酶,这是亲和分离法的最初应 用及报道。 1951年Campbell等利用半抗原(对氨苯甲基)修 饰纤维素制备的载体为亲和吸附介质从血清中纯化了 抗体,这是人们开始有意识利用生物亲和作用纯化蛋 白质的研究。 由于亲和吸附介质制备技术的障碍,亲和分离技 术的实用化进程进展缓慢。
特异性洗脱法的洗脱条件温和,有利于保护目标产 物的生物活性,另外,由于仅特异性洗脱目标产物,对 于特异性较低的亲和体系(例如,用三嗪类色素为配基 时)或非特异性吸附较严重的物系,特异性洗脱法有利 于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 (2)非特异性洗脱通过调节洗脱液的pH、离子强度、 离子种类或温度等降低目标产物的亲和吸附作用。
亲和配基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原则) : (1)专一性识别或特异性作用必须是可逆的 配基与被分离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专一性识别或特异 性作用,必须是可逆的。 (2)结合常数要适当 配基与被分离分子之间结合力要有足够高,以能形 成稳定的复合物;同时结合又不能太强,否则洗脱困难。 (3)稳定性好,可进行化学改性 (4)固定到载体上后配基的专一性识别或特异性作用 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生物物质,特别是酶和抗体等蛋白质,具有识别特 定物质并与该物质的分子相结合的能力。这种识别并结 合的能力具有排他性,即生物分子能够区分结构和性质 非常接近的其他分子,选择性地与其中某一种分子相结 合。 生物亲和作用是生命诞生、维持与延续的重要基础, 而亲和分离技术则是人类利用生物亲合作用的方式。
亲和作用的本质:锁钥理论 参与亲和作用的两个分子(或物质)中,其中之一 为蛋白质的情况占绝大多数,或者两者均为蛋白质。蛋 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其参与亲 和作用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蛋白质的立体 结构中含有某些参与亲和结合的部位,这些结合部位呈 凹陷或凸起状,能与该蛋白质发生亲和作用的分子恰好 可以进入到此凹陷结构中,或者该蛋白质的凸起部位恰 好能够进入与其发生亲和作用的分子的凹陷部位,就像 钥匙和锁孔的关系一样。
常用载体
纤维素 (cellulose) 琼脂糖凝胶 葡聚糖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多孔玻璃珠(Bio-Glass) 其它载体——壳聚糖 (Chitosan)
(1)纤维素 纤维素结构紧密、均一性差,不利于大分子的渗入。 非特异性吸附力较强,空间位阻。 主要用于分离与核酸有关的物质。 (2)琼脂糖凝胶 琼脂糖浓度有2%、4%、6%,商品为Sepharose 2B、4B 和6B(Pharmacia)。 保持吸附物质活性,能迅速活化并接上各种功能基团, 结构疏松孔径大,流速快。 稳定性好,能在pH3~14中应用。
载体要求: (1)具有亲水、多孔结构; (2)含有可活化的反应基团; (3)理化性质稳定,不因共价偶联反应的条件及吸附 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非特异吸附小。 多糖类的凝胶过滤介质表面含有大量可活化的羟基 可作为亲和配基的载体。 表面具有氨基的聚丙烯酰胺类的载体也常作为亲和 配基的载体。 还可采用一些无机载体如硅胶和多孔玻璃。
第六章 亲和分离技术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 用称为生物亲和作用(bioaffinity), 简称亲和作用,如抗原与抗体、酶与酶 原(或抑制剂、底物)、核酸与互补碱 基链等。 利用亲和作用纯化生物大分子的 生化分离技术称为亲和分离技术,它是 基于固定相的配基与生物分子间的特殊 生物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相互分离的。
二、影响亲和作用的因素
1、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影响静电引力、氢键作用、疏水相互作用 等。离子强度越大,静电力和氢键力都降低,而疏水作 用增强。 2、pH值 在适当的pH下,亲和结合作用较高,在其它pH下, 亲和作用减弱或完全破坏。 如:当蛋白质的结合部位存在羧基时,在pH值等于 该羧基的pKa时,该羧基的50%带负电荷,当pH值高于 pKa一个pH单位时,该羧基的90%带负电荷,当pH值低 于pKa一个pH单位时,该羧基的10%带负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