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矿山法隧道施工

地铁矿山法隧道施工

新奥法创始人最初把新奥法作为一种与新型支护有关的隧 道修建方法提出来的。但是,将新奥法仅限于一种特定的施工 方法或具体支护技术将会使它的推行受到很大限制。
4
第一部分 暗挖隧道施工简介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把新奥法基本要点简化 为4点:
合理地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保护围岩稳定; 以喷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支护、封闭,

• 喷射机(湿喷机) 喷射机械
特点
• 有一定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与受喷面之间具有一定的 粘结强度,加入速凝剂后,强度增长快,承受外界荷载,
约束周围土体变形。
36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锚杆 常用锚杆:有预应力或无预应力的
砂浆锚杆或树脂锚杆
要求: ①抗拉力不应小于150kN ; ②水泥砂浆强度不低于M20,应密 实灌满 ; ③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垫板应与喷 混凝土面密贴 。
47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变形缝防水
钢边橡胶止水带安设位置要准确, 其中间空心圆环与变形缝中心线重 合 槽体内嵌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后, 用隔离层将密封膏与槽内上下嵌缝 材料隔开,只能与槽内两侧混凝土 粘结
仰拱变形缝防水做法示意图 48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二次衬砌
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初期支护及工作面动态,提供信息,指导二次衬砌 施作时机,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但在松散地层浅埋 地段,宜及时施做二衬。
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挖作业应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持隧道开挖轮廓圆顺; 施工中必须对围岩和支护进行观察、量测,并根据反馈
信息进行动态设计。
5
第一部分 暗挖隧道施工简介
结构形式灵活多变


对地面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影响不大,拆

迁占地少,扰民少

特 点
污染城市环境少
施工速度慢,喷射混凝土粉尘多,劳动强度 大,机械化程度不高
53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5)、施工通风、除尘
根据计算所需风量及风压进行风机选型,风量按工作面作业人数和稀释柴油风量计算,按风速验 算,风压根据风筒直径和长度计算。
竖井施工时采用压入式通风,离竖井口30m外安设通风机,风筒采用胶质风筒。 区间隧道施工期间,每个隧道工作面分别安设二台压入式通风机(一台备用),离竖井口30m外位 置安设通风机,风筒采用胶质风筒。风筒沿竖井井筒经隧道洞口布设隧道内,出风口距离工作面 10~15m。 所有隧道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面罩,放炮后进行喷雾、洒水净化粉尘。钻眼采用湿作业,喷射 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施工,加强通风以降低粉尘含量。 考虑施工现场离居民区较近,现场可根据实际将通风机安设在地下专用沟槽内或设置专门通风机 房,以减少施工噪音。
隧道设计, 施工技术有较大发展的时期。
1980年以后,隧道技术大发展。从传统的矿山 法向采用以“新奥法” 原理指导下的一系列新 技术、新设备发展,隧道施工进入大型机械配
套的时期。






道 隧




工 隧




3
第一部分 暗挖隧道施工简介
• 新奥法是一种“概念”或“原则”,而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 具体施工方法或技术。
全断面法 台阶法
中隔壁法 交叉中隔壁法 双侧壁导坑法
12
第二部分 隧道施工方法
全断面法
13
第二部分 隧道施工方法
台阶法
14
第二部分 隧道施工方法
台阶法
15
第二部分 隧道施工方法
中隔壁法
16
第二部分 隧道施工方法
交叉中隔壁法
17
第二部分 隧道施工方法
双侧壁导坑法
18
第二部分 隧道施工方法
通过监控量测,确 认达到基本稳定状 态时可以进行二衬
施工
。 34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初 期 支 护
初期支护形式
钢架锚喷支护
钢架锚喷支护特点
能及时施做 施工简便 适用不同断面形式 出现异常时易调整和后期补强 与地层密贴,减少扰动
35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 按照一定配合比的拌合料通过管道输送并高速喷射到受 喷射混凝 碰面上,凝结硬化而成的一种混凝土。
采用钻爆法开挖,需进行钻爆设计,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尽量减少超挖和避免欠挖。 光面爆破参数
光面爆破参数
19
第二部分 隧道施工方法 爆破振动安全振速标准
20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超前预加固
开始
注浆加固
超前导管
超前管棚
开挖
人工开挖 机械开挖 爆破施工
初期支护
锚杆支护 格栅支护 喷砼支护
二次衬砌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部分
暗挖隧道施工简介
第二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隧道施工方法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第四部分
地铁隧道施工重点
第一部分 暗挖隧道施工简介
隧道发展现状
1949年建国前,隧道技术落后,基本上是人力 开挖、手工操作、机具简单、技术落后的时期。
1950~1980年之间,隧道技术有所发展。隧 道施工由人力为主转入中、小型机械施工,是
24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管棚
沿隧道外轮
直径为
70~250mm 的钢管
廓线顺隧道 轴线方向依 次打入开挖 面前方的地 层内,以支 撑来自外侧
实现“纵向 成梁、横向 成拱”的理 想空间加固
效果
的围岩压力。
避免泥水从 管棚之间的 空隙流入坑 道,一般都 要在管棚内 注浆加固地
层。
25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地铁暗挖隧道的主要思想
前提:超前加固、处理软弱地层
手段:施工监测
采用足够刚性的复合衬砌 (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 中间防水层所组成)为基本 支护结构的暗挖施工方法型
以施工监测为手段,指导设 计与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控制地表沉降。
8
第一部分 暗挖隧道施工简介 地铁隧道暗挖法的应用范围
区间
大跨度渡线段
喷射混凝土表面处理(砂浆抹平)
42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防水层铺设要求
(1)缓冲层施工技术 标出隧道拱顶中心线,根据基面凹凸情况留足富余量,由拱部向两侧铺设。 用射钉将热塑性垫圈和缓冲层平顺地固定在基面上,固定点间距宜为 0.5~0.8m。 缓冲层接缝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cm,一般仅设环向接缝,铺设的缓冲层应 平顺,无隆起,无皱褶。
用半径的一半; ⑤混凝土的拆模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⑥养护方式应经济合理,如表面定期浇水、铺塑料薄膜或喷涂有机树脂等养护
剂; ⑦隧道拱、墙背后空隙必须回填密实,如达不到要求,可采用背后压浆回填。
51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施工主要生产辅助系统
(1)、出渣、进料运输系统
出渣及下料方法有二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凿井井架配提升机和吊桶,另一种方式是龙门吊配侧翻式吊斗。
(2)、锚喷格栅复合支护;
(3)、锚喷钢支架复合支护。
施工时要根据设计和地质条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支护参数,同时要
根据现场的监测监控等信息化数据及时调整优化设计参数,已达到安全
高效的目标。
22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1)小导管超前注浆
23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2)开挖面深孔注浆
正注浆区域
已注浆区域
(2)、压风系统
按此公式进行计算后确定压风机供风量。
Qmax=α β γ Σ nKq
式中:
α -管网漏风系数,α =1.1
β -风动机械磨损耗风系数,β =1.1
γ -高原修正系数,γ =1.0
n-同型号风动工具使用数量,n=1.0
K-同型号风动工具使用系数,K=0.65~1
q-风动工具耗风量,
竖井内布置φ 159×4.5压风管;暗挖隧道内采用φ 108×4压风管,压风管从空压机房接至距离工作面20~
43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2)防水板铺设施工技术
防水板的铺设松紧适度并留有余量,实铺长度与初期支护基面弧长 的比值为10:8。
采用电热压焊器热熔缓冲层热塑性垫圈,使防水板与热塑性垫圈融 化粘结为一体。
两幅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分段铺设的防水板的边缘 部位应预留至少60cm的搭接余量。
30m处,并用高压软管接分风器到工作面。确保洞内工作面风压不小于0.5MPa。具体管路直径根据工作面的设
备数量经计算确定。
52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3)、供水系统 竖井井筒内布置φ 108×4供水管;隧道内采用φ 57×3.5供水管,根 据施工总用水量确定供水方案及设备的配置。供水管从总闸阀接至距离 工作面20~30m处,并用高压软管接分水器到工作面。确保洞内工作面 水压不小于0.3MPa。 (4)、供电系统 施工供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供电,由施工场地的变压器接入。
44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防水板焊接要求
真空检查缝隙
风热式爬焊机
粘接结合部位
焊接要求
45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防水层施工
46
第三部分 隧道施工工艺
♦施工缝防水
止水带埋置位置要准确,平直,固 定牢固 先浇混凝土表面必须凿毛,凿毛时, 混凝土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 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与止水带紧 密结合
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地层的 扰动,提高周围地层自承
作用和减少地表沉降。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及隧道

断面,选用不同的开挖方 法。


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