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成本问题-展示-科斯
只有得大于失的行为才是人们所追求的。但是,当在各自为政进行决策的前提下,对各种社会安排进行选择时,我们必 须记住,改善某些决策的现行体系的变化也可能会恶化其他决策。而且,我们必须考虑各种社会安排(不论是市场机制
还是政府部门)的操作成本。在设计和选择社会安排时,我们应考虑总的效果。——研究方法的改变
启示 &
“决定迁移到工厂附近的人们并不考虑他们迁来所导致的产值的下降,这种不考虑给他人带来成本的缺陷与工厂主不考虑其 烟尘污染给别人造成的损害的性质是一样的。”
1 方法的改变——社会成本 0
• 经济学家未能对解决有害效果问题得出正确结论,这并不简单地是由于 分析方法上的欠缺,而是根源于目前福利经济学的方法中存在的基本缺 陷。需要的是研究取向的改变。
两种组织: 1.企业取代市场;在企业内部,要素组合中的讨价还价被取消,行政指令取代了市场交易,企业活动的重新安 排不再是用契约对权利进行调整的结果,而是行政决定的结果。 2.政府直接管制;这不是制定可由市场调整权利的法律,而是强制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和不许做什么,并要求 人们必须服从。政府作为“超级企业”所拥有的权威可以减除不少麻烦,但这种办法也有成本,只有在其他办 法无效时才会被采用。 第三种。。。。。。
例子:糖果制造商的机器引起的噪声和震动干扰了某医生的工作、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里的
谷物所产生的问题、乔治·J·施蒂格勒教授提到的河流污染问题(简单提及,尚未分析)
科斯的想法: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分析起点:案例分析 以往经济学观点:当造成损害的一方赔偿所有损失,并且定价制度是正常运 行时(定价制度的运行不需成本),就足以解决问题。
2019/09/17
0 问题的重新说明 5
为了阐明论点的本质,并表明其普遍适用性,进一步分析了四个实际案例
案例1:“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Sturges v. Bridgman),糖果制造商使用的机器对隔壁医生造成损害 案例2:“库克诉福布斯案”(Cooke v. Forbes),会产生硫酸氨气体的制造厂 .vs. 可可果纤维草席制造商 案例3:“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Bryant v. Lefever),被告的新房使得原告在生火时室内会产生烟 案例4:“巴斯诉格雷戈里案”(Bass v. Gregory),两个通过地下管道互通的公寓,被告因为酿酒的气味倾向 于关闭庭院里的井
例子:某工厂的烟尘给邻近的财产所有者带来了有害影响
常见的经济学分析思路:赔偿、征税、迁走
科斯的想法:这些方法并不合适,因为它们所导致的结果并不是人们所需要的,通常也不能
让别人满意
0 问题的交互性——权利的冲突 2
以往人们认为的问题: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
交互性质: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 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
思考
பைடு நூலகம்
产权界定的清晰、自由市场交易的有效性、讨论真实的市场而非用一套逻辑体 系高度抽象地刻画竞技世界、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政府干 预不一定是最有效的……
1.对社会总产出的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2.考虑社会成本时并不能只是简单的考虑经济成本——“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Thank you
• 通过对自由放任状态和一些理想世界的比较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最终 导致了思维的松散,因为所比较的替代对象的性质从来就不清楚。
• 关于生产要素的错误概念。生产要素所有者实际拥有的是实施一定行为 的权利,对个人权利无限制的制度实际上就是无权利的制度,权利也是 生产要素,在设计经济运行制度时,应该考虑总成本和总效果。
0 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 6
本节核心问题:权利的初始界定和进行既定市场交易的成本;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
3、4、5节中都假定交易成本不存在,这是很不现实的假定
首先,发现交易对象,交流交易愿望和方式,谈判、缔约和履约都有成本; 其次,如果这些成本大于权利调整带来的产值增加,禁令或赔偿就可能使权利的市场调整停止或不发生,因此, 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再次,这时有利的权利调整也要由法律来确定,不然,转移和合并权利的高成本会使最佳配置和最大产值无法 实现; 最后,经济组织能以低于市场的成本获得有效的结果。
“在市场交易成本为零时,法院关于损害责任的判决对资源的配置没有影响”,“应该记住,法院面临的迫切 问题不是谁做什么,而是谁有权做什么。通过市场交易修改最初的合法界定通常是可能的。当然,如果这种市 场交易是无成本的,那么通常会出现对权利的重新安排,假如这种安排会导致产值增加的话”
“中性的科斯定理”(Neutrality Version of Coase Theorem)——科斯第二 定理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R. H. Coas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3. (Oct., 1960), pp. 1-44.
关于本文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科斯是法律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曾提出“科 斯定理(Coase Theorem)” 科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两篇代表作《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之中,科斯首次 创造性地通过提出“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企业扩展的边界问题。科斯还认为,一旦交 易费用为零,而且产权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不会影响合约的结果。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因此说一 门新的科学——法律经济学应运而生。 科斯发现,一旦假定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对产权(指财产使用权,即运行和操作中的财产权利)界定 是清晰的,那么法律规范并不影响合约行为的结果,即最优化结果保持不变。换言之,只要交易成本 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乔 治·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将科斯的这一思想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 于社会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科斯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
第三种方式:法院直接影响经济行为;法院在判决时就应该了解和考虑判决对经济的影响。这样做能减 少交易成本和节约资源,但应明白,法院做出的实际上是关于资源使用的经济判决,这就启示人们,在 界定权利这种属于法律范畴的问题上,经济学也大有用武之地。
0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的研究 8
渊源:本文讨论问题所采用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之渊源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尤其是第二部分中的章节,研究有关社
目录
1.有待分析的问题 2.问题的交互性 3.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 4.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 5.问题的重新说明 6.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 7.权利的法律界定和经济问题 8.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的研究 9.庇古传统 10.研究方法的改变
0 有待分析的问题 1
问题: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
案例: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的谷物生长
0 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 3
分析假定:
令养牛者对损害负责任,也就是说,农夫有谷物不受损 害的权利,养牛者没有让牛损害谷物的权利,不然,就 要赔偿全部损失。
案例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付费,奶牛能吃谷,牛
群的规模应是牛多吃谷物增加的价值恰好等于谷物的边 际损失。
0 权利的法律界定和经济问题——总产出的视角处理妨害问题 7
主要议题:界定合法权利过程中的若干经济问题
大量的案例分析
我们在处理有妨害后果的行为时所面临的问题,并不简单地限制那些有责任者。必须决定的是,防止妨 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产生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他方面遭受的损失。在由法律制度调整权利需 要成本的世界上,法院在有关妨害的案件中,实际上做的是有关经济问题的判决,并决定各种资源如何 利用。
会净产品与私人净产品之间差别,
例子:“火车发动机产生的火星”、“博尔斯顿案”—庇古的兔子案、
庇古的不足:对各种事实的看法似乎存在着缺陷,在经济分析方面他似乎也有错误
(原因:庇古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分析所针对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不合逻辑。当经济学家在比较互替的 社会安排时,适当的做法是比较这些不同的安排产生的总社会产品。而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之间的比较则是题外之话。)
庇古对问题的研究是极为模糊的,对他的观点的讨论产生了几乎无法克服的解释困难
0 庇古传统 9
议题:社会产品 vs 私人产品
倾向:倾向于使用机会成本概念和通过比较各种要素在不同的用途或安排中产生的产品价值来研究问题。
批判: 1.引起侵害效应的企业应对受损害者提供赔偿,这一信念显然不是将可获得的总产品与可供选择的社会安排进行比较后得出的。 2.以税收或奖励的方法解决侵害效应的问题这一建议中,可发现同样的缺陷。Eg:对工厂的烟尘污染征税。
0 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 4
分析假定:
虽然假设定价制度运行顺利(即成本为零),但是引起 损害的企业对损害结果并不承担责任。
案例分析:养牛者对损害不负责任,也就是说,他有让
牛吃谷物的权利,不必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害。在这种情 况下,由于农夫可将谷物损失的价值转移给养牛者,所 以牛群的规模不会增加。
通过简化的算术例子,科斯引出了以下结论:“有必要知道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因为如果没有这种权利的 初始界定,就不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但是,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 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换句话说,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在引起损害的企业对损害结果不承担责任情况下 的资源配置就同该企业承担责任时的情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