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常见问题 网络新闻标题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常见问题 网络新闻标题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常见问题网络新闻标题写作中存在的问

在新闻写作编辑过程中,人们常说“文好一半题”,说的是新闻标题对于新闻的重要性,新闻标题是对新闻的概括,大多数读者首先通过阅读标题来判断是否进一步花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新闻的详细内容。

对于网络新闻更是如此。

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网站没有采访权,新闻主要来自对其他媒介信息的编辑,所以我国网站的工作中心是网站编辑。

①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大量的阅、视、听的工作并对素材进行加工再创作,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很多网络编辑工作者忽视了对于新闻标题的认真琢磨,处理起来比较随意,信手拈来不加思考,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整体质量。

断章取义不能概括新闻主体内容
断章取义,标题不能概括新闻主体内容主要是指标题只表明了新闻中的次要信息,而忽略了主要信息。

例如源自中国新闻网的《中国科技期刊多而不强优秀稿源外流严重》(2010年8月30日)一文。

这个标题有两个问题,首先是题不符文,从字面上看,这个标题表达了两个意义,第一是我国科技期刊多而不强,第二是优秀稿源外流严重,这两个意义前一个是因后一个是果。

但是通读全文以后我们发现,该篇文章实际上说的是:光明日报的记者在一次会议上专访朱作言院士和《中国科学:化学》主编黎乐民院士,请他们谈谈中国科学院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宣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系列和《自然科学进展》正式合并一年之后的感想。

全文主体部分四分之三内容谈的是我国学术期刊应该如何应对“多而不强的局面”,而标题的内容只是正文很小的一个方面。

其次是结论草率,从标题看,新闻正文的中心意义应该是优秀稿源外流严重,但是这一点实际只是文章中很少的一部分内容。

而且仅仅根据中国学者发表文章数据来得出优秀稿件外流严重这样的结论也过于草率。

以偏赅全、文题不符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平时打开网页,这样的新闻标题比比皆是,例如:(1)主治医师爆行业潜规则,职工转正至少20万元(腾讯新闻,2010年8月31日)(2)中国散打队总教练:徒弟10秒内就能战胜李连杰(搜狐体育,2010年8月31日)
这些标题并不能概况内容主体,都只表达了新闻正文的次要部分内容,有的甚至只是与正文没有太大关联的只言片语。

尽管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与报纸等纸媒编辑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也应当遵从精读原稿,谨慎拟题这样的一般性新闻编辑规则。

网络新闻标题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不对新闻内容作总体的概括而只表述某一方面的内容,但是,在确定题目过程中要对新闻内容多方面的意义进行分析,不能用新闻背景信息充当整个新闻的标题,也不能用新闻中次要方面的信息作标题,更不能用新闻内容中出现的不能代表整个新闻内容意义的只言片语来做新闻标题。

在保持网络新闻标题新鲜性、生动性的同时,网络新闻标题力争能概括新闻全部或者主要新闻内容,即使用某一方面内容的意义来做新闻标题,标题所表达的意义也必须符合新闻的总体意义,而且,选用的这一内容应当是新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按照这样的要求才能切实提高网络新闻质量,使网络新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提高网络新闻的影响力。


夸大事实脱离新闻正文本义
随意拔高、夸大新闻事实,脱离新闻正文本义,这也是当前网络新闻标题的通病。

对事实的夸大,在编辑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也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就是偷换概念。

请看下面几则网络新闻标题:
(1)李宇春价值至少3亿太麦老总宋柯称其可能单干(新浪网,2010年9月4日)(2)女孩猜中18人银行卡密码偷用近万元(新华报业网,2010年9月4日)
(3)一跨省网络卖淫团伙被端高学历高收入嫖客过半(海南在线)
第一、第二个标题属于偷换概念的变相夸大事实。

“李宇春价值3亿”,这个标题果然很吸引人,但是该新闻正文说的是:因为盛传李宇春要以1500万元的身价签约华谊,造成华谊股票市值在一夜之间上涨了3亿元。

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华谊股价涨了3亿元,和李宇春签约华谊的传言也许有联系,但是李宇春的价值与华谊股票市值上升却是两码事,华谊股票上涨3亿元绝不等于李宇春价值就是3亿元。

同一新闻,腾讯网的标题是《传华谊开天价挖人签字费1500万!》,标题下配李宇春的大幅图片。

这一标题比新浪网合理得多,它传达的才是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标题中女孩所谓的“猜中密码”原来是同时发行的一批18张银行卡初始密码没有被主人更改被她钻了空子而已。

第三个标题的中心词汇是“高学历高收入”嫖客。

但是正文中只是说大专以上的嫖客占了一半以上,很明显,标题的作者将大专等同于高学历,偷换了概念,夸大了事实。

还有一种夸大是以偏赅全,即将局部的现象或行为夸大为整体的现象或者行为。

如:(1)美国牛初乳检出亚硝酸盐劣质洋奶粉倾销中国(tom新闻)
(2)视频网站格局重构门户网站播放总量后来居上(大洋网)
“劣质洋奶粉倾销中国”,看起来很让人震惊,其表达的意义有两个:第一,洋奶粉大量进入中国;第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劣质的,中心词汇是“劣质奶粉倾销”。

但是根据正
文的数据,不合格乳制品上半年同比上升了15.5%,但是根据该文数据,我们不能判断不合格品占到全部牛奶的比例,标题夸大“进口奶粉中一部分是劣质的”这一部分事实。

同样,《视频网站格局重构门户网站播放总量后来居上》一题也是将局部的现象夸大为普遍现象,正文总体上说的是搜狐网的视频播放量上升到全国第三,其他门户网站的情况怎样,文章并没有说。

很明显,仅仅一家搜狐门户网站视频播放量上升不能代表整个视频网站状况格局的大的变动。

从受众心理上来说,受众有寻求刺激、新奇、怪异的取向,标题夸大的目的性无非是取悦受众,吸引受众的眼球。

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捕风捉影地夸大新闻事实。

一方面,夸大是十分不严肃的新闻工作方法,久而久之会严重地影响新闻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媒介本身应该肩负起一定的社会引导职能,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

谨慎的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在编写新闻标题时尊重新闻事实。

语句不通标题语义模糊不清
标题语义模糊是网络新闻标题最为常见的问题,总结网络上出现的语义模糊的标题,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用词不当。

这是由于有的编辑可能并不清楚某些词汇的意义就想当然地用在标题中,如上文提到的《美国牛初乳检出亚硝酸盐劣质洋奶粉倾销中国》,这一标题不仅仅存在着夸大现象,而且用词不当。

“倾销”是指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向某一国家或者地区销售商品,对被倾销地区的相关产业造成巨大损害。

但是新闻正文却告诉我们洋奶粉以很高的价格向中国出口,从而也带动了中国奶粉的价格上涨。

这显然与倾销的语义不符,用词不当。

语义含混。

语义含混不明是网络新闻标题最为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读者看不懂标题或者不能确定标题的准确含义。

请看以下各标题:
(1)七旬老汉公园内持刀刺死2人其妻死亡一人受伤(大洋网,2010年9月5日)
(2)海峡组合救赛点决胜盘抢七憾负彭帅失女双阵地(网易新闻,2010年9月5日) (3)妻子险被丈夫砍断手腕称为了孩子可以原谅(新浪网,2010年9月5日)
如果我们只看标题,很难确定标题要表达的意义,这些标题只是笔者在浏览当天新闻网页中发现的语义不明的标题中的一小部分。

第一个标题是由于意义重复造成的语义不明,第一句话已经说过死两人了,后一句“其妻死亡”重复了前一句的语义。

这个标题如改为:《七旬老汉公园行凶造成两死一伤死者之一是其妻子》,这样便有了比较明确的语义。

第二个标题语义繁复拖沓,而且有些词汇不属于通用词汇。

第三个标题前句和后句缺乏逻辑联系,仅仅从标题上看,我们很难把“砍断手腕”与“为了孩子”联系起来。

难道为了孩子就允许别人砍断自己的手腕吗?
另外,我国各个网站的新闻标题雷同的现象十分明显,同一标题经常被多家网站采用,即使是有明显缺陷的标题也被多家网站原封不动地转载。

④这对网络新闻的自身发展是不利的,也会影响到网站的长远发展。

对此,网站必须认识到:对新闻稿件的加工特别是对标题的编辑加工应该是突出网站特点的重要手段,对网站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遵从新闻工作的一般原则制作标题,也是对网络受众负责的表现,好的网络新闻标题,可以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多的新闻,有助于他们快速地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而不必每条新闻读一遍才能明白标题所显示的内容。

总之,在制作网络新闻标题时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才能使网络新闻从总体上摆脱“华而不实”的外衣,走上长足发展之路。

注释:
①刘卫红:《浅议网络新闻发展的问题和对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②吕小川:《浅谈网络新闻标题》,《安徽文学》,2009(3)。

③焦永炜、邸晓静:《网络新闻编辑与受众需求浅谈》,《青年记者》,2009(6)。

④蔡雯:《网络新闻编辑的核心价值》,《新闻与写作》,2010(6)。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人文学院)
编校:赵亮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