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新闻标题写作的四原则

网络新闻标题写作的四原则

浅论网络新闻标题写作的四原则
一、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在信息爆炸的今日社会,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阅听方式,“看报看题”“5秒效应”的提法都印证了新闻标题日益突出的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新闻媒体迅速发展。

它文、图、声、像兼备的优势和新闻信息的海量性对传统新闻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其中网络新闻标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新闻的竞争。

因此研究它与其他媒介新闻标题的异同就显得非常迫切,也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对于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学者多从新闻学、传播学角度研究。

李华、严红(2008)认为网络新闻标题有五个特点:题文分离、立于“新闻标题方阵”中、题长受限、编辑时效性要求高、传播符号的多媒体性。

网络新闻标题的诸多特殊性,既制约了新闻标题的表现形式,也对网络新闻标题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林立的“标题方阵”中瞬间吸引住用户的眼球,激起受众点击的兴趣。

对于网络新闻标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该从多个角度全面立体研究,不但要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而且也要从语言学、写作学、心理学、美学等角度深入探讨。

下面笔者将从写作学的视角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考察,语料来源为网易、搜狐、新浪、腾讯四家新闻网站,新闻标题的时间主要是2010年1月1日一1月28日的,共调查了84组例句,另有一组例句选择2009年的网易新闻。

需要说明的是例句后面只是说明新闻标题所在的新闻网站,而不涉及该新闻最早的来源。

二、网络新闻标题写作的四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新闻语言应该是准确的。

新闻学界一致认为准确是衡量新闻标题好坏的首要标准。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尤其重要。

因为报纸新闻标题可以虚实标题相结合,而网络新闻标题-般为单行式,它必须是实题。

是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准确体现在三个方面:
1、新闻事实要准确
例如:
(1a)中纪委监察部:已建立防范违法官员外逃机制(网易,2010.1.9)
(1b)监察部与多部门建立防范违法官员外逃机制(搜狐,2010. 1.9)
(1c)中纪委:已建立防范违法官员外逃机制(新浪,2010. 1.9)
3个例句的主语分别是“中纪委监察部”、“监察部与多部门”、“中纪委”,相比较而言,“监察部与多部门”这个主语从新闻事实上存在两点瑕疵:一是从受众的接受度上,“中纪委”要比“监察部”更容易理解,二是“多部门”交代不清,画蛇添足。

(2a)河北蔚县县委书记因瞒报矿难获刑13年(网易2010.1. 10)
(2b)蔚县县委书记因瞒报矿难获刑13年(搜狐2010.1.10)
这组例子中(2b) 没有交代“蔚县”是属于哪个省,因此对多数受众来说不知所云。

而(2a) 地点要素交代很到位。

2、用词要准确
例如:
(3a)国内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大幅回落(网易2010.1. 12)
(3b) 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全线崩溃陷入僵局(搜狐2010. 1.12)
这组例子中(3a) 使用了“大幅回落”,而(3b)用的是“全线崩溃”,我们认为,是不是真的“全线崩溃”需要专家给出答案,这样的标题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方方面面,因此编辑写作时需要慎之又慎。

(4a)新疆自今日起开放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网易2010.1.20)
(4b)新疆今日起开放国际长途电话去话业务(网易2010.1. 20)
这组例句中(4b) 使用的“去话”一词,我们认为含糊不清,应该删除,意义会比较明确。

3、标点符号要准确
例如:
(5a)新疆伊宁商业逐步走出乌鲁木齐“75”事件阴影(网易2009.7.13)
(5b)乌鲁木齐7.5事件致197人死亡156名为无辜群众(网易2009. 8.5)
(5c) 乌鲁木齐7·5事件首批案件- -审宣判(网易2009.10. 12)
(5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7-5”事件相关问题答问(网易2009.8. 5)
这组例子中对同一个事件竟有四种表示法,“75事件”、“7-5”、“7.5”、“7·5”,标点符号的使用比较混乱,正确的用法应是7·5。

理由有两点:一是这个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不需要引号;二是黄伯荣和廖旭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2007年增订四版)谈到间隔号“·”用在月份和日期的中间,而连接号“—”用于时间的起止,一般指的是较长时间的起止,如孙中山( 1866—1925)。

(6a)中国军方否认“两年后将建成两支航母编队”(网易2010.1.12)
(6b)中国军方否认两年后将建成两支航母编队(网易2010.1.12)
这组例子中既然是中国军方否认的观点,后面的成分就没有必要再加引号。

(二)简洁性原则
简洁,是要求标题文字凝练、明快,尽可能用最小的文字概括出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本质。

恩格斯曾经说过,“愈简单,愈不费解,就愈好。

”因此,网络新闻标题应遵循这一原则。

例如:
(7b)国务院: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网易2010. 1.10)
这组例句的(7b)明显不如(7a) 简洁,(7b)中的“款比例”是多余的,去掉它句义仍比较完整。

(8b)微软和惠普CE0不支持谷歌退出中国的举动(网易2010. 1.16)
这组例句中(8b) 比(8a)多了“和”跟“的举动”,我们认为两个成分都应该去掉,符合新闻标题要求简洁性的原则。

(三)鮮明性原则
鲜明,是要求标题观点清晰,态度明朗。

网络新闻标题的鲜明原则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对重大国内或国外消息要符合符合法律,报道中体现较强的新闻价值,二是作为商业网站,除了遵守法律外,也肩负引导社会舆论,惩恶扬善的媒体使命和角色。

例如:
(9a)中国发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造国产GPS(网易2010. 1.17)
(9b)我国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新浪2010.1.17)
这组例句中(9b) 比较平淡,因为这条新闻标题并没有新闻价值体现出来,也就是中国发射北斗导航,卫星的目的没有交代清楚。

而(9a) 突出了发射卫星的目的是造国产GPS,这样新闻的独特价值体现了出来,观点比较鲜明。

( 10a)国家教改方案今年将启动将试点改革高校招生(腾讯2010.1. 17)
( 10c)国家教改方案今年启动实施教育公平成关注热点(腾讯2010.1. 17)
近些年教改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10b)的标题平谈无奇,不会引起受众的兴趣,而(10a)和(10c) 都交代了教改的内容,只不过选取的角度不一,二者的标题内容完整,观点鲜明,尤其是腾讯新闻的“教育公平成关注热点”体现了网站的观察角度和期待教育公平的鲜明立场。

(四)生动性原则
生动,是要求标题新鲜活泼、形象化,有文采。

胡乔木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谈到“写新闻要有立体感,要求具体细微,色、香、味俱全,呼之欲出。

”例如:
(11a)重庆忠县“楼脆脆”开发商坠楼身亡(网易2010.1.10)
(11c)商品房大梁断裂靠木棒支撑开发商坠楼身亡(搜狐2010.1. 10)
这组例句中网易新闻和腾讯新闻都使用了“楼脆脆”形象生动的说法。

而搜狐新闻和新浪新闻都用的“商品房大梁断裂靠木棒支撑”,语句冗余并平淡无奇。

(12a)“吻瘫”机场留学生月底受审女友作证(网易2010.1. 14)
(12b)致美国机场瘫痪中国留学生将受审愿向公众道歉(新2010.1. 14)
这组例句中(12a) 的“吻瘫”,这个词抓住了新闻的两个动作,一是中国留学生在机场与女友吻别,二是结果,使得机场瘫痪,可谓精彩绝伦,不得不佩服编辑的水平之高。

在看(12b) 中的“致美国机场瘫痪”, 则忽视了新闻的起因,也不会引起以年轻人为主的受众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中要遵循四原则:我们认为准确性和简洁性是基础,鲜明性和生动性是附属在准确性和简洁性之上,当然并不是说后两者不重要。

在报道社会新闻时要多注意生动性,比如“吻瘫”;在报道时政新闻时要注意鲜明性。

我们认为只有全面地多角度地研究网络新闻标题才能使网站新闻更有可读性,吸引更多受众,做好传递政府声音、引导社会舆论以及服务社会公众的多重目的,最终促进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