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水利大数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水利大数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水利大数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0)1.1项目名称 (10)1.2建设目标 (10)1.3建设原则 (11)1.4建设内容 (12)1.5建设周期 (15)1.6投资概算 (15)1.7建设依据 (15)第二章现状与存在问题 (17)2.1水利监测、监控体系现状 (17)2.2通信网络现状 (19)2.3监测信息接收与管理现状 (21)2.4业务应用系统现状 (26)2.5视频会商系统现状 (28)2.6机房及硬件环境现状 (34)2.7存在的主要问题 (36)第三章需求分析 (40)3.2总体需求 (40)3.3数据采集集成 (42)3.4数据资源集成 (43)3.5应用服务资源集成 (44)3.6业务应用系统集成 (46)3.7软硬件环境 (47)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49)4.1应用体系 (49)4.2设计思路 (51)4.3建设原则 (52)4.4总体框架 (53)4.5体系架构 (56)4.6建设内容 (62)4.7与已建系统的关系 (68)第五章数据汇集平台建设 (75)5.1接入范围 (75)5.2总体框架 (77)5.3数据汇集流程设计 (79)5.4自动终端数据接收 (81)5.5数据共享与交换 (83)5.6移动终端数据接收 (87)5.8信息共享交换机制 (89)5.9工程量清单 (91)第六章水利云数据中心建设 (94)6.1概述 (94)6.2水文、水资源数据库建设 (96)6.2.1综合数据库建设 (96)6.2.2基础工程数据库 (97)6.2.3气象信息与互联网信息数据库 (105)6.2.4防灾减灾预警预案数据库 (105)6.2.5综合业务管理数据 (106)6.2.6空间数据库 (106)6.3共享交换数据库建设 (109)6.4云数据服务体系建设 (110)6.4.1总体需求 (110)6.4.2总体框架 (111)6.4.3共享资源服务 (113)6.4.4资源服务索引 (114)6.4.5资源服务传输体系 (116)6.4.6资源服务索引管理体系 (116)6.4.7资源数据服务 (117)6.5数据库管理 (117)6.7工程量清单 (124)第七章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127)7.1应用支撑平台定位 (127)7.2平台总体设计 (127)7.3系统资源服务层 (131)7.4公共基础服务层 (134)7.5应用服务层 (136)7.6业务服务层 (138)7.7服务管理 (140)7.8安全管理 (144)7.9工程量清单 (145)第八章业务应用集成 (148)8.1概述 (148)8.2业务应用集成方案 (149)8.2.1应用集成架构 (149)8.2.2平台服务与应用的关系 (151)8.2.3与既有应用系统关系 (160)8.3集成化综合信息展示 (161)8.3.1综合预警监视 (161)8.3.2综合查询与分析 (168)8.3.2.2 水文信息查询与分析 (169)8.3.2.4 地下水信息查询 (171)8.3.2.6 水质信息查询 (174)8.3.2.8 灾情信息查询 (175)8.3.2.9 凌情信息查询 (176)8.3.2.10 农村饮水信息查询 (176)8.3.2.11 社会经济信息查询 (176)8.3.2.12 水利法规政策标准查询 (176)8.3.2.13 水利行政管理信息查询 (177)8.3.2.14 水土保持信息查询 (177)8.3.2.15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查询 (177)8.3.2.16 农田水利信息查询 (178)8.3.2.17 水利规划信息查询 (178)8.3.2.18 科技、人才管理信息查询 (179)8.3.3专题服务整合 (179)8.3.3.1 概述 (179)8.3.3.2 防汛专题服务 (180)8.3.3.3 防旱专题服务 (181)8.3.3.5 防凌专题服务 (182)8.3.3.6 水利规划专题服务 (183)8.3.3.7 山洪灾害防治专题服务 (183)8.3.3.8 水利普查专题服务 (184)8.4综合业务管理接入与集成 (186)8.4.1防汛抗旱综合管理 (186)8.4.2灌区用水管理 (188)8.4.3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 (194)8.4.4水资源信息管理 (199)8.4.5农村饮用水管理 (201)8.4.6中小河流治理管理 (202)8.4.7洪水预报管理 (203)8.4.8水利工程管理 (205)8.4.9工程建设管理 (206)8.4.10水利普查信息 (207)8.4.11电子政务管理 (207)8.5集成门户管理 (208)8.6工程量清单 (210)第九章基础运行环境建设 (215)9.1通讯网络环境建设 (215)9.2指挥调度会商环境建设 (216)9.3视频会商环境建设 (217)9.4服务器软硬件环境 (218)9.5终端环境 (220)9.6系统配置 (220)第十章建设与运行管理 (222)10.1招投标方案 (222)10.2项目组织 (222)10.3政策支持 (224)10.4建设和维护资金 (224)10.5规章制度 (225)10.6标准规范 (225)10.7人才建设 (227)10.8项目实施进度 (228)第十一章投资概算 (230)11.1编制依据 (230)11.2概算方法 (231)11.3项目总投资概算 (232)第十二章效益分析 (239)12.1社会效益分析 (239)12.2经济效益分析 (242)12.3环境效益分析 (243)第十三章保障措施 (245)1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职能 (245)13.2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245)13.3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资源整合 (246)13.4加强基础研究,提高技术水平 (246)13.5加强管理维护,保障正常运行 (247)13.6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良性发展 (247)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X水利大数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1.2建设目标紧密围绕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证、水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满足X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利行业的要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的原则构建XXX水利信息化体系,促进XXX的水利现代化建设。

具体建设目标包括:(1)统一的数据汇集与共享交换:集成并整合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灌区信息化等项目建设的水雨情遥测站点、工程监控站点、视频监视站点等水利监测、监控网络,接入并整合水文、气象、农业、交通等部门信息,建立XXX水利信息统一的数据汇集与共享交换体系,依托水利通讯骨干网络,实现对水文气象、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信息的统一接收与共享交换。

(2)统一的数据管理:依据国家及水利部有关规范标准体系要求,实现水文气象、工程运行、工程安全监控监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基础资料与运行、维护、管理等的数据资料的统一管理与集中发布服务体系。

(3)统一的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建立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应用支撑体系,为XXX各级水利部门开展防汛抗旱、灌区用水、水资源、农饮安全、洪水预报与调度、水利工程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提供基础数据访问、数据分析、界面表现等平台资源服务支持。

(4)统一的应用门户:集成并整合XXX水利信息化成果,建立“一张图、一站式”的防汛抗旱、灌区用水、水资源、农饮安全、洪水预报与调度、水利工程管理等业务应用体系,为局机关、各级水利部门、相关单位提供日常业务处置、综合业务管理、指挥调度与会商、移动办公、终端信息采集与数据查询等服务。

1.3建设原则水利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需求牵引,应用主导;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基础先行、分步实施;实用先进、发挥效益”的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协调推进。

水利信息化关系全局的基础设施和重点业务应用建设,必须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逐一落实,协调推进水利各业务部门信息化进程,注重发挥师、团两级水利信息化整体效益。

(2)需求牵引、应用主导。

水利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解决防汛防旱、水资源管理、水利行政管理和农村水利等工作,积极开发和应用业务应用系统,在业务工作中发挥效益。

(3)突出重点、统一标准。

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发挥投资效益。

统一水利信息化标准,保证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4)平台共用、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已建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体系和综合性共享业务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以水利数据中心为支撑,促进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

(5)基础先行、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项目要先启动基础设施,然后逐步推进水利各专业的业务应用系统。

在建设策略上区分轻重缓急,积极营造信息化保障环境,提高水利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水利信息化健康发展。

(6)实用先进、发挥效益。

信息化项目建设必须处理好实用与先进的关系,在采用实用方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先进的技术,提高投资效益。

信息化项目建成后必须在水利业务工作中充分应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1.4建设内容紧密围绕“智慧的水信息感知和服务体系”这一主题,依托XXX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等国家水利综合性重大工程,建立XXX水利工作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并落实“智慧水利”的总体构想。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数据汇集平台建设通过数据汇集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已建或待建的水文气象、水资源、水环境、工程运用、灾情险情等信息监测体系采集到的各种数据的进行汇集,并实现与兵团水利厅、下属各团部水利局、工程管理单位和水文、气象、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达到信息资源的统一接收、统一管理、统一入库。

2、水利云数据中心建设在现有XXX基础水利工程库、水利空间数据库、历史水文数据库、实时水雨情数据库、水资源数据库、灾情数据库、气象数据库、日常管理基础数据库、水利工程监控等数据库补充完善与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工程视频监视和国土、气象、环保、农业等的共享交换数据库,完善并建立XXX的水利云数据服务体系。

3、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建立应用支撑平台,使业务应用与数据库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减少应用系统功能模块间的依赖关系,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与协议形成松散耦合型系统,在保证系统间信息与服务资源共享、交换的同时,保持各系统的相对独立运行。

4、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与整合建立面向XXX师部水利局、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水利综合信息服务应用体系,为XXX水利业务管理、预警监视、移动终端支持、指挥调度会商提供信息服务,实现基于“一张图、一站式”的应用系统集成和整合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