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工作,支付成本大增,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可使成本-效益平衡。
(3)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
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
(4)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产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间费用,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值比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应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或融合。
(5)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取得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
(6)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做好会计有关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假账真算,运用成本昂贵的作业成本法,无异于劳民伤财。
6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法发展前景作业成本计算是在先进制造企业中产生并有显著效果的。
但是它并不仅仅适用于先进制造企业,像西安农械厂这种非先进制造企业,由于其生产产品数量差异大,制造费用与直接人工费用比值高,也同样适宜ABC运行。
与先进制造企业不同的是,其运用效果稍差。
国外一些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都有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案例。
目前,在我国有很多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采取多品种,少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推广运用作业成本法,不但会给它们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方便其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相关资本支出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而且还会通过作业管理的实施提高其管理水平,促使管理现代化,增加企业的价值。
作业管理把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比传统的以“产品”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在层次上大大深化了。
正如生物学深入到分子水平而形成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上形成重大变革一样,企业管理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而形成的作业管理,可视为本世纪初泰罗创立“科学管理学说”以来,在企业管理上又一重大的革命性变革,它对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飞机积冰与航空安全◎常磊/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研究生处飞机积冰是指机体表面某些部位聚集冰层的现象,它是由于云中过冷水滴或降水的过冷雨滴碰到机体后冻结形成的,也可由水汽直接在机体表面凝华而成。
冬季,露天停放的飞机有时也能形成积冰。
1积冰对航空安全的影响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性能得到改善,飞机速度大、升限高,且配有防冰装置,这些使飞机积冰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
但不能说飞机积冰已不再影响飞行安全了,因为现代中高速飞机起飞、着陆阶段以及在严重积冰天气区飞行时,同样可能发生积冰现象甚至导致飞行事故。
尤其是低速飞机和直升机积冰的危险性更大。
1994年10月31日,美国鹰航空公司的一架ATR-72飞机在印第安纳州的罗斯劳恩高速向下俯冲后坠毁,机上68人全部丧生。
当时飞机在芝加哥上空盘旋等待着陆许可,半个小时后机翼形成结冰,导致飞机失控。
2004年11月2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飞往上海市MU5210航班,在起飞后不久坠入机场附近南海公园的湖里。
机上53人全部罹难,事故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飞机起飞前未除净机体表面冰雪。
2009年2月12日晚,一架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客机在布法罗市附近的水牛城坠毁,并造成50人死亡。
美国联邦航空局的一名官员发表声明称,事故原因是因为在冰冻环境下飞行员错误地启动了自动驾驶功能导致飞机在降落过程中失控。
由飞机积冰引发的飞行事故还有很多,据ICAO统计, 1986-1996年期间,因冰雪引起世界民航事故42起,成员死亡率高达39%。
积冰对飞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飞机空气动力学性能恶化(见表1),表现为升力减小,阻力增大,发动机推力减小,增加飞行的油耗,妨碍静压系统仪表指示,严重影响飞机的安全性和操纵性,有试验表明,当机翼前缘有1 3cm的积冰时,飞机升力减小50%,阻力增加50%。
由此可见,积冰对飞行安全有严重影响,飞机积冰仍是影响飞行安全的较大隐患。
2积冰研究的现状(1)积冰区预报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探测和预报飞机积冰的手段有了新的发展,利用数值预报模式把基本物理量的动力预报与积冰的诊断计算结合起来,改善了飞机积冰的预报效果。
1999年12月至2000年2月,由北美飞机积冰研究联盟签署的联合积冰研究一期计划在加拿大实施,联合积冰研究二期计划也在2003年8月进行,综合利用卫星和地基遥感设备、飞机和数值预报模式结冰时间/s升力值/N阻力值/N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升阻比0(未结冰)37259.139119.90.77680.08179.5243 154357984.239652.30.74640.08279.0281 180034351.241490.40.717630.08658.2800表1积冰对某型号飞机空气动力性能的影响◎◎◎◎◎◎◎◎◎◎◎◎◎◎◎◎◎◎◎◎◎◎◎◎◎◎◎◎◎◎◎◎◎◎◎◎◎◎◎◎◎◎◎◎◎◎◎◎◎◎◎◎◎◎◎◎◎◎◎◎◎◎◎◎◎◎◎◎◎◎◎◎◎◎◎◎◎◎◎◎◎◎◎◎◎◎◎◎◎◎◎◎◎◎◎◎◎◎◎◎◎◎◎◎◎◎◎◎◎◎◎◎◎◎◎◎◎◎◎◎◎◎◎◎◎来判识积冰区。
近年来,利用国内外预报飞机积冰的统计经验公式编制的飞机积冰预报应用软件,来不断提高积冰预报的准确性。
(2)防、除冰系统的研究。
通过实验手段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积冰对飞机结冰表面的结冰区和结冰量进行分析研究,得到飞机部件结冰表面的防护范围和该范围内结冰的数量大小,设计出更为有效的防、除冰系统,进而提高防、除冰系统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新型防冰液的研究。
国内外在积极开展新型防冰液的研制工作,如2008年中国民航科研二所首次将独特的疏水缔合性能与飞机防冰需要相结合,研制出具有良好剪切变稀性能的ISO II型飞机除冰防冰液,防冰性能完全达到II型液要求,目前已通过了国际防冰实验室AMIL和APS的测试,取得了中国民航的适航认证,并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和加拿大运输部的认可。
尽管多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已从各自的领域、各个方面对飞机积冰进行深入研究,来降低积冰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但仍然难以有效地避免因积冰而导致的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
3目前积冰防御方面的问题无论从对积冰的研究方向,还是目前飞机积冰防御手段来考虑,积冰防御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地面除冰、积冰区预报、积冰防护、机组人员。
通过对近年来因积冰导致飞行安全事故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事故原因也往往出现在这几个方面。
就目前情况而言,地面除冰设施越来越先进,除冰手段也越来越便捷,而且安全手册规定,如果存在冰、雪、霜,要认真执行飞机除冰程序,严禁飞机带冰、雪、霜起飞,但因飞机起飞前未除净机体表面冰雪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同时,飞机防、除冰设备的突然故障,防冰液的持续效果不够,机组人员在面对积冰发生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事故也同样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积冰仍是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积冰事故的防御也仍是困扰民航安全的一个难题。
图1为对美国民用航空气象原因事故统计分析图。
4应对措施安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民航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跨越,就必须尽快地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
而飞行安全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飞行安全体系是由“人、机、环”三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
因此,既要注重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也要从整体、系统、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建立起一种全面多层次防御的思想。
4.1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安全与应急技能的培训飞行安全,培训先行。
通过整合国内外培训资源、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体系、多方培养师资队伍,为机组人员和地面相关人员提供集中、专业、系统的培训。
同时开发有关飞行中结冰的教育和培训用具,例如利用基于视觉多媒体技术增加了积冰的培训材料的有效性,旨在提高机组人员关于与各种积冰条件相联系的危害的意识、遵守规章条例的意识及应对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与操作水平。
4.2引入安全管理系统(SMS)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在现有的积冰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将安全方针、组织结构、安全管理程序和内部的监督审核结合起来,通过风险管理手段,预防事故的发生。
结合我国民航安全发展的状况,建立起一种基于风险管理的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民航的飞行安全水平。
4.3积极开展新的防除冰设备的研制工作目前,机身上的积冰探测系统仅能感知机体表面某些部位的积冰厚度和积冰速率,而对于起飞前在机场喷涂的防冰液的持续效果,积冰造成的飞机性能、稳定性和操作性的改变的信息却不得而知,更难以传递给机组人员,使机组人员充分了解面临的状况。
因此,新型传感器以及先进的探测系统的研制对积冰条件下飞行安全的保障至关重要。
4.4开发一套智能积冰管理系统(IMS)通过传统的积冰传感器和利用现代系统识别方法开发一套积冰管理系统,去预测飞机性能和操作的变化。
同时,利用管理系统汇总并处理地面除冰、积冰防护,积冰预报等系统的相关信息,并对各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感知积冰和其对飞机性能、稳定性以及操作性能的影响,自动运行积冰防护系统,提供机体表面的防护。
如果积冰情况比较严重,将向机组人员提供告警服务,提供飞机控制方面的决策支持,使飞行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置。
由此,从系统防御的角度,对可能出现的积冰进行全面多层次的防御,以有效地降低积冰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图2积冰防御系统结构图图1美国民用航空气象原因事故统计(1962-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