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与创新文化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James Dewey Watson
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
Franklin, trained as a chemist, was expert in deducing the structure of molecules by firing X-rays through them. Her images of DNA - disclosed without her knowledge - put Watson and Crick on the track towards the right structure. She went on to do pioneering work on the structures of viruses.
for his research into the nature of the chemical bon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lucid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 substances
Linus Carl Pauling
创新发现,造福人类
Ernst Boris Chain
Sir Howard Walter Florey
中国与诺贝尔奖
人工合成胰岛素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人工合成胰岛素课题于1958年12月底正式启动。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教研室合作 复旦大学生物系生化教研室 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六日中国海上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 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 文化》
沃森(James Watson,1928-)15岁进入芝加哥大学物 理系,19岁成为博士研究生,1950年年仅22岁获得哲 学博士学位,1951年从威尔金斯关于DNA的衍射报告中 得知DNA能够结晶,他敏感地意识到DNA结构是有严格 规律的。经多方申请,他来到Cavendish实验室与克里 克合作研究。他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倡导者和首席科学 家,1994年任冷泉港实验室负责人。
诺贝尔奖与创新文化
Alfred Nobel (1833-1896) 1901-
诺贝尔
• 既从事基础研究,又开展工业实践。 • 获得355项专利,在欧美20多个国家开设 100家公司和工厂。
• • • • •
诺贝奖是以化学家诺贝尔的遗产设立的奖项 1895年11月27诺贝尔签署遗嘱 基金约三千多万瑞典克朗(约920万美元) 现有基金约4.33亿美元 1901年每项奖金约4.2万美元,2006年每项奖 为140万美元。 • 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诞生日在斯德哥尔摩 颁奖。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8
for his work on the structure of proteins, especially that of insulin
Frederick Sanger
structure of insulin
47
41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versity of Paris
牛顿-1643年1月4日生,1661年入英国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学士学 位。1668获硕士学位。1669年任卢卡斯 教授直到1701年。 达尔文 (1809-1882),16岁时便被父 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1831年,达 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
聪明的头脑,美丽的心灵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23 for the discovery of insulin
Frederick Grant Banting
John James Richard Macleod
麦克劳德 班庭 拒绝接受诺贝尔奖
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多罗西. 克劳宣特.霍奇金
霍金奇(Dorothy Hodgkin,1910-1994)在15岁生日时母 亲送她一本《关于事物的本质》少儿读物,这是诺贝尔布 拉格专门为少儿写的读物,使她对X-射线晶体学产生了兴 趣。1928年考入牛津大学,1932年到1936年在剑桥大学与 贝尔纳合作从事X-射线衍射对甾体结构研究。1934年回到 牛津大学进行自主研究,1945年确定青霉素结构,1956年 又与同事一起确定维生素B12的结构。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2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information transfer in living material
Student assistant Charles H. Best and Frederick G. Banting
Banting and Best's laboratory where insulin was discover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27 for his investiga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bile acids and related substances
创新文化 激发创新的文化 精神家园 • 价值观、道德风尚-精神层面 • 规章制度、评价体系-制度层面 • 工作环境、形象标识-可视层面
剑桥大学 诺贝尔奖的摇篮 大师的摇篮
Cavendish实验室
近代物理学中心 诺贝尔奖摇篮 创新文化代表
诺贝尔奖与大学
Affiliations 83
82 79 76 63 61 50 50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64 for her determinations by X-ray techniques of the structures of important biochemical substances
O H H HN N O COOH S
• 卢瑟福 Lord Rutherford任第四任主任,是原子核发 现者,是核物理奠基人,因放射性研究获得1908年诺贝 尔化学奖 ,培养了5个诺贝尔奖,是实验室成为世界研 究中心。
• 劳伦斯· 布拉格 Sir Lawrence Bragg是第五任实验室主 任,任期在1938—1953年 。是X射线晶体物理奠基人 , 因研究晶体衍射理论与其父同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任期间大力调整研究方向,放弃核物理研究,大力扶 持分子生物学、射电天文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使 实验室在蛋白质和核酸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出了一 批诺贝尔奖,如克里克Francis Crick 等人发现DNA双 螺旋结构。
• 莫特Sir Nevill Mott 任第六任实验室主任,任期从 1954年到1970年。对磁性和无序系统的电子结构所作 的基础理论研究获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任期间, 放弃分子生物学研究,停止建造大型高能加速器计划, 将研究方向逐步转移到固体—凝聚态物理和射电天文 学方面。 • 皮帕德Brian Pippard 超导物理学家任第七任主任, 任期从1971年到1982年,在任期间深感英国英国经济 衰退和人才外流 。在他的领导下,约瑟夫森因超导理 论研究获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爱德华兹(Samuel Frederick Edwards)是国际著名 的理论凝聚态物理学家,任第八任主任。任期为19831995年。 • 弗伦德Richard H.Friend任第九任主任,任期从1995 年到现在。主要从事有机导体材料研究。
1937年在伦敦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物理学学士,由于二 战中断博士学位学习,1947年进入剑桥大学进修,此 时他已31岁,他受薛定锷的《生命是什么》一书影响, 对生物学研究产生浓厚兴趣。 1951年进入Cavendish 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起初研究目标是确定血红蛋白 结 构 , 此 时 年 仅 23 岁 的 沃 森 James wotson 也 来 到 Cavendish实验室,两人很快对DNA的结构及控制生命 过程产生浓厚兴趣。
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
1916-2004
出生在新西兰,6岁时与父母回到英国接受教育, 获剑桥大学物理学硕士,在伯明汉大学获博士学位, 曾参加“曼哈顿”计划,之后回英国进入牛津大学 皇家学院,从事DNA的X衍射工作。一天,克里克和 沃森来到皇家学院,希望看看Franklin的DNA衍射 图片, Wilkins希望Franklin与克里克和沃森,但 Franklin拒绝合作。 Wilkins在Franklin不知情的 情况下把X衍射图片拿给克里克和沃森,并与他们 一起合作研究。
斯蒂芬· 霍金,1942年 1月8日生于剑桥, 1959年进入牛津大学,1962年 牛津毕 业,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研究生, 1965年 获剑桥博士学位。
百年Cavendish实验室辉煌
• 剑桥大学校长William Cavendish (Henry Cavendish 的近亲)私人捐款兴建,1871年-1874年建成。 •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负责 筹建,并任第一任主任。麦克斯韦是现代电磁学奠基 人。 • 瑞利 Lord Rayleigh任第二任主任。瑞利是 近代声学 奠基人,因研究气体密度和发现氩获1904年诺贝尔奖。 • J.J.汤姆逊Sir J.J. Thomson任第三任主任,时年 只有28岁。 他是电子的发现者和气体导电理论的奠基 人,他培养的人才中有9人获诺贝尔奖。他建议吸收外 校及国外的大学毕业生当研究生,并率先实行了对女 学生开放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