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学第六章 控制测量

测量学第六章 控制测量

2∼4 KM (四等)
方位角的计算
1) 计算和角度(方位角)闭合差f及其容许值f容 f= - (n-2) 180 f容=60 n (图根导线 )
例:已知1号的坐标及1—2边的方位角=1253000,按图根导线要 求测得闭合导线的所有内角和边长,求各点的坐标?(P97-98) 点 号
1
观测角
2
改正数
3
改正角
4=2+3
坐标方位角
5
0
0
4
4 3
0 1
2
3 4 1 2 辅 助 计 算
155 17 30 107 48 30 73 00 20 89 33 50 89 36 30 359 59 10
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布设遵循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沿经纬线布设 I等三角锁,三角锁的间隔 约200KM,三角锁的边长约25KM,然后,在国家 I 等三角锁 的基础上,依次加密II、III、IV等三角网。
国家I等三角锁网
国家 、 等 控制网 国家III 等IV 控制网(局部) 国家 III 等 控制网(局部) 平均边长: 8 KM ( 三等) 平均边长: 13 KM
§6-1
控制测量概述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一、控制测量工作的内容及遵循的原则:
内容: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二、国家大地控制网的等级 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网(共4个等级) 高程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网(共4个等级) 三、工程测量控制网的等级 平面控制网:分为II、III、IV等和一、二、三级以及图根 高程控制网:分为II、III、IV、V等和图根
导线测量
4
检核条件:x=0;
y=0;
4
B
31 1来自330=(n-2)×180;
A 0
1
1
2 2
2、附合导线 检核条件:x=XC-XB; A
y=YC-YB; 0 0 n计- n已=0;
3、支导线 无检核条件,宜控制在三条边以内
B
2
2
3
4
C
D n
四、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 1、三角测量(必要已知数据:坐标点1个、已知边1条、已 知方位角1条 或已知坐标点2个)
2、导线测量(必要已知数据:坐标点1个、方位角1条)
3、卫星测量
X
2 4 9
1
1
5
6
3
3
10
12
A
1
0
3
2
2
8
7
4
13
D
14
B
11
C
Y
§6-2
一、导线 的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
6、支导线的计算:
A
1 0 0
B 1
2
2
3
(1)方位角的计算 (2)坐标增量的计算
a前 = a后 +180° xi,j= Di,jcosai,j yi,j=Di,jsinai,j
(3)坐标计算: X j=X i+xi,j
Y j=Y i+y i,j
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概述)
360 00 00 f = 测- (n-2)×180 = 359 5910- 360 0000 = -50 f容= ± 60 4= ± 120
例:已知1号的坐标及0—1边的方位角=1501230,按图根导线要 求测得闭合导线的所有内角和边长,求各点的坐标?(P97-98) 计算方向 观测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点 4 号 0
三、导线的外业测量 1、踏勘选点:注意点位的选择(P95) 2、测量:测角、量边 四、导线的内业计算(平差) 1、平差的基本任务
(1)消除闭合差,提高测量的精度;
(2)计算各未知点的坐标。
2、平差的方法
(1)严密平差方法 在满足 [vv] = min (称为最小二乘法则)的条件下,同 时消除角度闭合差和坐标闭合差,并计算各点坐标。
(2)近似(简易)平差方法 按一定规则分别消除角度闭合差和坐标闭合差,并计 算各点坐标。 4、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 (1)计算各边的方位角 (2)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3)计算各点的坐标
X j = X i +xi,j
B
Y j = Y i +y i,j
5
4
3 A 0 1 2
例:已知1号的坐标及0—1边的方位角=1501230,按图根导线要 求测得闭合导线的所有内角和边长,求各点的坐标?(P97-98) 点 号
1 2 3 4=2+3 5
0 1
0
4
4
3 2 1 2 辅 助 计 算
65 33 40 89 33 50 73 00 20 107 48 30 89 36 30
150 12 30
1
3
3
1
2
2
0= 653340 1= 89 3630 2= 1074830 3= 73 0020 4= 8933 50
150 12 30 +13 +12 +12 +13 +50 107 48 43 73 00 32 89 34 02 89 36 43
125 30 00
3
1
53 18 43 306 19 15 215 53 17 125 30 00
1
2
2 计算方向 0= 15517 30 1= 89 3630 2= 1074830 3= 73 0020 4= 8933 50
5、附合导线的计算
A
1
3

0
0
B
1
2
2
3
4
C
D
n
附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完全相同,其区别为 (1)方位角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 计算: f=a终计-a终已= a0 i+180° n - an 2)调整: V = - f / n V = f / n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fx = x-(XC-XB) fy = y-(YC-YB) (左角)(与闭合导线相同) (右角)
1
观测角
2
改正数
3
改正角
4=2+3
坐标方位角
5
0
0
4
4 3
0 1
2
3 4 1 2 辅 助 计 算
155 17 30 107 48 30 73 00 20 89 33 50 89 36 30
150 12 30
3
1
1
2
2 计算方向 0= 15517 30 1= 89 3630 2= 1074830 3= 73 0020 4= 8933 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