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银行经过长期发展,建立了庞大的营业网点和广泛的客户
资源,尤其是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在网点、客户资源、品牌信任度 和资产种类和规模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这是外资银行最为欠缺的。 只要能够利用好综合金融平台,对客户进行有效划分,,必将在理财产
品差异化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加强产品队伍建设,提高产品设计能力
息差变相吸储的市场行为。
一种被动应对,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可逆转,金融市场脱媒现象日趋 明显的今天,我国银行必须摒弃以往依靠利率存贷差壮大的发展模 式,从战略高度重视现代零售业务的重要意义。数据显示,理财业务 已经成为国外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中利润贡献率最高的业务单元。香 港恒生银行理财服务对该行盈利贡献率已达48%,在英国、新加坡 等国家银行利润中也占到30%到50%不等。相比之下,国内众多银 行经营利润中个人理财业务贡献率平均在10%以下。 (二)借助综合金融平台,提高理财产品差异程度
经过不足十年的发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初具规模。转 变经营理念,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已经成为由量到质的必由之路,
1年第二季度这一比例达到了63.8%。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提高团队素质,优化组织结构,理财产品 必将成为开拓零售业务,提高我国银行竞争力的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三)创造能力不足,同质化程度较高 理财产品发展迅速,同时处于简单发展阶段,这就必然导致 产品同质程度较高。相比于外资银行,我国银行受制于分业经营的 限制,无法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同时,我国银行在产品设计上缺 乏经验。这就使得我国银行很少自主设计复杂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在大多情况下,只能充当外资银行的销售渠道,被动地接受既定价 格,依靠网点优势赚取微薄的佣金。相比境内同行,我国银行的理 财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从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到收益水平,甚 至是目标客户群体,都相差不大,最终只得通过粗放的促销方式进
201
(四)通过组织结构创新,实现合规经营 从发达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然而, 我国银行不能坐等制度的变更。信托公司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可以横
跨投资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三大领域的金融机构,对于银
行而言,其牌照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银行收购信托公司取得信托 牌照是规避法规风险,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投资效率,更好地开展个 性化理财服务的有效手段。
这样的被动发展特点还表现在银行和监管机构进行的博弈 上。通过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考察发现,我国银行理财产品
更多地采用久期错配的原则,通过对短期资金的流动管理投资于长
我国银行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创造能力非常薄弱,只能充当 外资银行的销售渠道,赚取微薄利润.自主设计理财产品不仅可以取 得产品定价权,赚取高溢价.这就使得我国银行必须重视引进和培养 相关领域的高级金融人才,在制度上保障产品从设计到测试以及推

一一露瓣 ■霸嫩骥精 ●■霹璐糍 ●一爵掰
臻艘 簸鹋糍

学术论坛
璇 籀撩 瓣 蕊

浅析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国际金融学硕士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区域经济学硕士
董锐 袁玉梦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理财产品近年来取得的蓬勃发展,提出我国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利用综合金融平台细分市场,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并尽快 提高团队素质,优化组织结构,进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
濞。
理财产品发行数精
行营销,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核心能力。 (四)受制于分业经营限制,进入资本市场合规性有待解决 从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经验来看,银行业走向混业经营是必然 趋势。然而,我国银行目前仍处于分业经营阶段。过去一段时期,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深化,信托平台成为各家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 首选渠道,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理论上,银信合 作模式仍存在以下不足: I、信托法规要求委托方为资金的所有者,然而银行在同信托 公司订立委托关系时并不具备资金的所有权,这就使得银信合作模 式存在着法律瑕疵。
我国当前理财产品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利率市场化的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资料来源:WIND金融资讯 随着光大银行在2004年9月推出“阳光理财B计划”,我国银 行理财产品经历了飞速发展,如果把光大银行试水理财产品市场的 举动比做开创期,}P,2005年和2006年各家银行的跟进比做探索期, 那么2007年至今各家银行的全面进入无疑就是井喷期。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一趋势 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延续。 (二)仍处于简单发展阶段 我国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较少,更多地 表现为一种被动性和从众性的应对。我国长期以来对存款利率设定 法定上限,其调整经常滞后于CPI的变动,这使得市场阶段性地处 于实际利率较低甚至为负的环境中,也造成了我国银行过度依赖存 贷差,缺乏主动变革的动力的粗放经营模式。在实际利率长期为负 和市场资金较为紧缺的市场环境下,为应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银行 业同行的竞争,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银行通过让渡
1 84 商品与质量2011.06期
[1]Ⅸ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2]Vi salli,Wenge r,2 0 2 0年银行业预言,财经杂志金融实务,
2007,5.
【3】李鹏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卜金 融理论与实践2 007(09) [4】易宪容;肖滔当前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问题和出路2005(05) 【5]刘毓.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中央 财经大学学报,2008,(5):32—38.
广上进行高效协作,将自身从中间商转变为生产商。
期品种获取较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到期期限设计多为监管机构考核 时点,通过将到期的理财产品转化为存款提高存贷比率应对监管机 构的考核。类似的博弈还发生在理财产品内部结构中,随着银监会 的监管日趋完善,尤其是今年银监会出台规定要求各银行年底前将 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由表外转至表内,银行开始更多地发行非保本型 理财产品,其原因就在于保本和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对应着不同的 会计处理方法,由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银行并不承担风险,因而 作为表外业务处理。一组数据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这个过程:2005 年一季度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占理财产品总量的比例仅为22.5%,而
2既然银行并非订立委托关系所要求的必须环节,并且在实 际操作过程中.银行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银行的存在实际上等
羔翱钠
一、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
于在制度上设计了冗余并降低了效率。相比于投资银信合作项目. 客户投资于共同基金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向
(一)树立正确观念,加速向现代零售业务转型
银行理财产品是由银行为投资者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泛指 银行为个人客户所提供的,包括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 资产管理在内的一项综合理财服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窗 口,银行理财产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难以估量的空间。麦肯 锡曾经对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 “今后20年最具吸引力的机 会将是理财”。我国银行开展理财业务至今不足十年.仍处于起 步阶段,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银行业务发展的障
万方数据
浅析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董锐, 袁玉梦 董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袁玉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商品与质量·科学理论 Shangpin yu zhiliang 2011(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pyzl-kxll201106163.asp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