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 43、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44、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5二、环保工程行业上下游情况 61、上游行业 62、下游行业 6三、行业的现状及市场规模 61、水污染治理7(1)我国水污染治理形势严峻7 (2)水污染治理发展趋势82、废气烟尘污染治理9(1)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刻不容缓9 (2)大气污染治理发展趋势10 3、污泥污染治理11(1)污泥处理“方兴未艾”11 (2)污泥治理发展趋势12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31、有利因素13(1)国家政策支持13(2)社会环保意识增强13(3)处理标准的提高带来新的发展空间13 2、不利因素15(1)行业市场化竞争机制有待完善15 (2)处理项目运营的专业化程度不高15 五、行业竞争格局15六、行业风险161、政策风险162、市场风险173、技术风险17七、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71、资质壁垒172、资本壁垒183、技术壁垒18一、行业管理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我国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采取分级、分部门的监管体制。
各级环保部门为行业的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政府部门负责对污染治理行业内企业的经营领域和经营范围进行资质管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以维护行业市场秩序的宗旨开展工作,规范行业竞争,协助配合政府科学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
2、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行业主要协会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环保产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等。
3、行业相关法律法规4、行业相关产业政策二、环保工程行业上下游情况1、上游行业上游企业主要为污染治理设备及材料供应商,设备包括风机、净化设备、鼓风机、水泵、消毒设备、电控、冷却塔等;材料包括钢材、五金、填料、管道、电缆等。
因上游行业竞争相对充分、产品替代性较强,不存在对上游少数厂家严重依赖的情况。
2、下游行业下游产业主要为具有污水和废气烟尘处理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餐饮、五金塑胶、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等行业。
下游行业的客户的数量、所处行业的周期性、污染物排放规模、排放标准、污染物处理设施投资意愿、定价政策等因素决定了污染物处理设备及污染物处理项目的需求量。
三、行业的现状及市场规模2013年8月11日,国务院出台国发…2013‟30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扩大环保服务产业,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占全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新任务为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且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将达到31万亿,这必将推动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脱硫脱硝、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将达6000亿元;工业行业余热余压发电、“三废”综合利用以及烟尘、粉尘控制领域均存在巨大需求。
1、水污染治理(1)我国水污染治理形势严峻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废污水排放总量持续增长,水处理市场也迎来了极大的发展。
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95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851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3527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457万吨。
从十大流域和主要海湾水质状况来看,全国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工业废水是主要来源之一。
(2)水污染治理发展趋势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城镇污水处理“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污水处理率将进一步提高,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30%;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将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569万立方米/日,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规模2,611万立方米/日。
根据投资估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其中,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投资1,040亿元,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投资137亿元。
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08-2020年中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处理水平正常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废水治理投入(含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将分别达到10,583亿元和13,922亿元,其中用于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入将达到6,360亿元;而在既定控制目标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到12,781亿元和15,603亿元,其中用于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入将达到7,078亿元。
2、废气烟尘污染治理(1)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刻不容缓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的大气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
另外,大量的餐饮油烟排放,也严重地影响着空气质量。
根据国家环保部的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的排放量分别为20439万吨、22274万吨和12781万吨,其中工业源占比分别898%、694%和856%。
在74个实施空气质量监测的主要城市中,空气质量平均超标天数比例接近四成,其中中度以上污染的比例合计占到了166%。
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2012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2)大气污染治理发展趋势环保部2013年9月份发布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明确提出,鼓励采用各种高效污染物净化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各个行业和污染源的排放控制技术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鼓励研发示范各种细颗粒物及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前体污染物的新型高效净化技术,包括袋式除尘、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湿式电除尘、炉窑选择性催化还原、分子筛吸附浓缩、高效蓄热式催化燃烧、低温等离子体、高效水基强化吸收等。
与此同时,国务院也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等指示。
根据该计划,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除尘设备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我国废气除尘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3、污泥污染治理(1)污泥处理“方兴未艾”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重点城镇平均污泥处置率仅为25%,严重滞后于72%的污水处理率。
截止到2012年底,“十二五”规划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规模仅完成了269%,预计“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目标无法完成已是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也将2015年末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由80%下调至了70%。
这并不是政府支持意志的减退,而是政府在持续关注在重视污泥处理这个指标,并且根据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情况务实的调整了这个指标,更是体现了国家稳步发展污泥处理行业的决心,污泥处理已“在路上”。
作为污泥处理行业,尽管起步相对较晚,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但是从事污泥处理的各类企业已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总体来说这些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在污泥处理方式上大多采用流化床干化等传统方式,整体上看大部分企业没有比较清晰的污泥处理方案,探索阶段的企业居多。
(2)污泥治理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年产含水率80%的污泥超过3000万吨,全国各地的污泥处理设施尚不健全,已建成设施的处理水平良莠不齐。
国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中分别提出了污泥处理的阶段性目标,根据国家《“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省会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污泥处理处置规模518万吨/年,达到648万吨/年,按照2015年合计约934万吨干泥的产生量,则规划的无害化处置率大约在70%,离这一规划目标仍有差距。
预计在未来5年,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投资规模有望达到360亿元左右,2018年后污泥处理处置运营市场空间将超过95亿元/年。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对环保治理支持,并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治理技术;并进一步提高环保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市场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国家政策的支持将是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2)社会环保意识增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公众监督与社会舆论对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及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强,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环保投资,促进环保政策切实的贯彻执行。
(3)处理标准的提高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我国的污水处理总量规模较大,但出水水质标准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社会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仍有大批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如增加脱氮除磷功能、按二级标准设计的污水处理厂需要提升到一级A或一级B排放标准、部分按一级B标准设计的污水处理厂需要提升到一级A 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