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新闻舆论监督 (新)

把新闻舆论监督 (新)

把新闻舆论监督
作为县(区)广播电视台工作的新常态
李文彬
受到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员工素质、采编方式等方面的制约,许多县区广播电视台的舆论监督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党和政府最基层的舆论宣传阵地,以及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县区广播电视台应该解放思想、主动出击、发挥贴近性强的优势,着力探索适合基层实际的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改变舆论监督工作无所作为、难以深入持久的尴尬局面,使之成为县区广播电视台工作的新常态。

一、在推进协商民主和依法依法行政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基层的协商民主应主要包括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基层协商等各个方面,县区广播电视台要主动与当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商议方法和步骤,把事关国计民生重大事件的协商过程和内容及时公布,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达到监督工作,督促落实的目的。

如每年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代表、委员都会都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编采人员要改变“两会”报道重程序、轻内容,重领导、轻代表委员的做法,
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充分报道他们的真知灼见。

要筛选出反映问题深刻、解决方法科学、可操作性强的代表议案和委员提案,把它们的内容予以公布,并跟踪督办落实过程,让公众充分的知情和参与,使代表、委员和广大群众更好地增共识、聚合力、促和谐,更好地促进党委、政府工作的落实。

近年来,县区党委、政府在促进政府协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县区广播电视台要积极地参与其中,如政府进行的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性协商,广播电视台可在事先了解议题和与政府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把相关群众、法人和社会组织的意见建议进行前期采访、梳理和播发,提前预热,协商过程中,要充分采访报道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政府决策的过程。

对于政府召开的听证会、座谈会的等事务性协商,广播电视台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把政府的想法和公众的诉求及时地采访和播发,达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目的,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推进基层依法行政,舆论监督作用不容小觑,县区广播电视台不但要敢于监督,更要善于监督,要同政法、纪检监察、组织等相关部门建立经常性、广泛性的联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让舆论监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首先,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政府及其有关部
门的职能、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以及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并邀请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进行解读,让公众充分了解。

其次,对执法过程进行跟踪报道,对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监、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等领域的执法行为,县区广播电视台可采取现场跟进的方式,记录过程,邀请执法人员以案说法,并予以播发。

重点的执法行动,可从热心市民中聘请执法监督员见证执法过程,并对执法过程做出评价。

第三,对于政府部门个别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以及各种腐败行为,要在掌握客观事实的情况下,坚决予以曝光。

当百姓利益受到损害时,要挺身而出,敢于、善于讲百姓的心里话,将他们的困难、意见、呼声,以及心里不敢说、不想说的、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表达出来,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二积极探索适合县区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节目形态
目前,很多县区广播电视台大都开办一档时政新闻,在现行体制下,这种新闻并没有赋予普通群众真正的话语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头,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是报道者。

因此,在县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广播电视台,要开辟渠道,
快速反映,把群众身边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反映出来,架起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做好社会矛盾的“减压器”。

一是要加大时政新闻的改革力度。

除报道好领导的会议、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外,要腾出时段,加大民主协商、政策法规宣传、政务公开等内容的宣传报道。

二是开辟民生和法治类节目,把话语权交个百姓,让百姓发表见解、说出心声、提出诉求,用舆论的力量维护群众的权益。

同时,大力宣传依法治国的主张,通过身边的案例分析,促使领导干部和群众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

三是开办电视论证节目。

目前,许多城市台已经开办电视论证节目,效果不错。

有人员和技术条件的县区台应该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议,取得支持,建立协调和工作机制,共同开办好电视论证节目。

要策划好论证选题,安排好不同层次和界别的群众参加,循序渐进地推进这项工作。

民生新闻开辟。

法治节目
电视论证
三遵循原则
法治思维、人本理念有助问题的解决。

建立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帮忙不添乱内参形式。

提升编采人员素质。

策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