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11)摘要[摘要]在当今物质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不同程度的显现出来。
这样持续下去的话不仅会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安定和谐的精神文明世界。
最快捷、影响最大、最淋漓尽致的监督方式就是—新闻舆论监督。
在我看来,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一是针对性强;二是态度明确;三是说服力强。
除此外还具有较明显的客观性,又有着正确的导向性。
[关键词]新闻;新闻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方式;责任;利益1AbstractIn today’s material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all kinds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social problem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apparent.Not only that continues will do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but also affect the country’s exhibition.In order to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o create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spiritual word.Supervision in the fastest way,the impact is the biggest,the most incisive is the news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In my opinion,the news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has its unique way of supervision:obviousrelevance,clear and convincing.The news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is objective,and guide the correct.Keywords:News;The news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News media;Moniormode;duty;benefit2引言社会舆论监督的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新闻舆论监督。
所谓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
新闻媒体在我国历来被称为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民众舆论的传声筒,在群众中广有威信,一旦当某个社会问题受到新闻舆论的监督后,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力的督促有关部门及时依法进行处置和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过,新闻舆论虽然有社会监督的权利,但在其担当其社会监督职责的同时,也要防止超越自身权利范围,干涉有关部门的依法行政或代为包办,实际上,新闻媒体的监督一旦越位变成包打天下后,并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和完善,不利于多层次社会监督体系的建立,反而会造成对社会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因此在履行监督职责时,新闻媒体要坚持的原则就是:不缺位、不越位。
31、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舆论就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同时监督具有监察,督促的含义;新闻舆论的监察职能是指其发现问题的作用,而其督促职能主要是通过舆论促使有关机关或部门依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新闻舆论的监督主要针对那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透明的事情,在发现后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解决。
具体解决并非新闻媒体,而是新闻媒体通过新闻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上发表看法,传达民众的心声,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最终形成对国家以及各种职位的公职人员、社会团体的公务行为进行制约,使其能正确的对待自己的职务,不做有悖法律道德的事情。
新闻媒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它代表了所有的阶层、阶级、组织和公民,关注与公共利益有关的所有事件。
而它的所有客体,涉及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涉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各类企业人员和社会成员,遍及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介来实施的,而新闻媒介是面向全社会的,监督的内容、指向、对象都会摆在公众的面前,往往具有人人知晓、人人关注的效果。
人民群众也多倾向于借助新闻舆论监督来行使其民主权利,让新闻媒体针对社会问题进行曝光报道或评论,或引起社会讨论和批评,这其中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是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集中体现。
一般来说,新闻舆论监督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舆论信息要充分,只有充分信息才能让民众对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事实和情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二、舆论评论要及时、理性、坦率,只有通过及时、理性、坦率的新闻评论,引起社4会广泛关注、辩驳和争论,不同的个体意见最终会达成具有普遍社会认同和心理共鸣的一致意见,推动社会的进步。
从新闻监督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实质上社会问题在新闻媒体的作用下从发现到分析,再到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社会民主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必然离不开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2、新闻舆论监督的必要性2.1社会发展要求加强新闻舆论监督首先,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发达,各个媒体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可以提供人们所需的新闻信息,网络、短信微信等许多新媒体也日渐兴起,抢占传统媒体的受众,因此只有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群众的信息需求,帮助其解决的问题,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和关注,才能获得更多的受众。
其次,新闻传播在进入网络时代后呈现出超越国界的特点。
过去的新闻主要是在小范围内的,大多数也是围绕着国内发生的新闻事件,但是如今,互联网的发达,让发生在地球另一边的新闻事件仅仅只需经过数秒,就可能出现在地球这一边网络的头条,甚至可以同时直播,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世界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对旧有格局的冲击和利益调整必然会造成一些社会矛盾和对立,由此而产生许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既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内容,呈现出无国界化。
再次,接受对象日益分化。
受限于媒体技术的不发达,过去人民群众对媒体的选择有限,很少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但随着媒体技术的发达,同时不同社会群体在年龄、知识、职业等方面的存在差异日渐明显,不同的群体逐渐表现出对媒体选择的倾向性,如出5租车司机多喜欢广播,青年人则喜欢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喜爱的节目也主要以娱乐、游戏、益智型的为主。
2.2更好地传达民声和反映问题的现实生活需要要求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在反映社会生活时还存在一些弊端:一是报道重事不重人。
这特别体现在一部分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充斥的都是哪开了个工程,哪开了个大会,天天播报的都是事,完全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二是重记录不重挖掘。
这主要是指某些新闻播报基本上属于新闻事件展示,画面多,解读少,只停留在对新闻现象的报道上,缺少对其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导致新闻内容没有深度。
三是重领导轻群众。
这主要表现很多新闻在报道时给领导很多镜头,但给群众镜头很少,跟群众有关的新闻的报道更是少之又少,没有贴近百姓的生活。
四是重感悟轻诉求。
这主要体现为一些新闻报道往往写的记者本身的感悟,记者的考虑,很少有社会本身对这件事的认识,有什么样的态度和看法。
其实记者在报道的时候更应该多角度的来进行分析和思考这件事,不能一家之言代替民众意见。
五是表扬多批评少,报喜不报忧。
作为民众心声的传声筒,媒体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硬碰,敢于反映事情真相;不仅仅是以表扬为主要目的的,要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举措,从而让社会各方关注问题的发生,并积极支持和督促问题的解决。
3、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3.1新闻舆论监督要公开公正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
其有效形式之一就是新闻舆论监督,借助这种监督方式,人民可以监督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管理者,6表达自己的看法,使之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
同时新闻舆论监督要站在一个平衡点上,要不惧怕恶势力,敢于向恶势力挑战,公开公正的进行新闻监督,要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要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伤害。
尤其现在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
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一定要公开透明,保护好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
3.2新闻媒体人要以群众的利益为主明确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是新闻报道的特色,不仅新闻报道重视报道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新闻舆论监督也是如此,应该能准确预见监督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但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和发展程度,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对于严重触犯法律和危及公众安全的事件,新闻媒体应该尽量摒弃自己的立场,对客观事实进行充分报道,然后让观众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判断,让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对事件性质作出判断。
又如对于暂时没有相关立法的社会问题,或是已经由政府依法处理的事情,新闻媒体在监督时可以有自己的立场,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当然无论是对于什么样的事件的监督,新闻媒体都应该以尊重事实为前提,不能过于主观臆想或妄下断语,滥用手中的话语权传播错误信息,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始终要从整个社会利益出发,从新闻事实出发,在准确预见事件的发展和结局的基础上,通过等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推动政府和社会各方更好地解决所出现的社会问题。
同时因为现在的法律法规并不是特别的完善,一定不要让恶势力钻了空子,危害群众的利益。
新闻媒体人一定要一群众的利益为主,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多做实事,做好事。
73.3 党和政府要全面支持新闻舆论监督的工作如果把监督分为硬监督和软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属于后者,它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成为硬监督的有机补充,弥补其不足。
新闻舆论监督不同于硬监督,它和民众的信息传播和互动紧密相连,它可以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每个地方,将其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法制盲区等暴露出来并进行剖析,引起社会的关注。
而这是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法制监督等难以做到的。
因此,加强包括行政监督在内的硬监督固然是必要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新闻舆论的监督,反而是要予以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才能和其他监督方式形成合力,共同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