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营养学基础[一]
非必需营养素虽然也是机体必需,但可
在体内合成,因此,可以不从食物中摄 入。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物的需要量较多, 称为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也 称“产能营养素(energy-yielding nutrients)”。 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少,称 为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
二、营养与健康(略)
三、营养学发展史
(一)古代的营养学 1. 国外 在公元前400年至18世纪中期,许多营养学家 称之为营养学发展的“自然主义时期”。 国外最早有关营养的记载公元前400多年前的著作中, 当时的西方居民常将食物用作化妆品或药物。 《圣经》:有人将肝汁挤到眼睛中治疗眼病。 西方医学之父Hippocrates早在公元前400多年前就认 识到膳食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食物即药” 的观点。用海藻治疗甲状腺肿;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 等。
3. 营养学(nutrition):是研究膳食、
营养素及其他食物成分对机体健康影响 的科学。
4.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DRI 的概念:是在RDA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组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 括4项指标:平均需求量、推荐摄入量、适宜 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由中国营养学会于2000 年10月提出的。
(3)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
是基于对健康人群所进行的观察和实验 研究,而得出的具有预防慢性病功能的 摄入水平。 (4)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或摄入量高限 (upper limit,UL) 是指在生命某一阶 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 无副作用和危险的每日最高营养素摄入 量。
求,“养”是养生,营养就是谋求养生。 营养是指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 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 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成组织器官、 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 育和机体健康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
2.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
人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存、生长发育、 体力活动和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一般 认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共有六类。
(1)估计的平均需求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 系指可满足生命某一阶段 和性别人群50%个体的营养需求量。可用于制 订RNI。RNI=EAR+2SD;RNI=1.2EAR。 (2)推荐营养素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简称“推荐摄入量”。 RNI 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 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 (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 摄入RNI 水平,可满足机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唐代名医孙思邈非常重视 “治未病”,他提出将疾病 分为“未病”、“欲病”、 “已病”三个层次,“上医 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 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 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 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 之前”。 在饮食养生方面, 他强调应顺应自然,特别要 避免“太过”和“不足”的 危害;还提出了“食疗”的 概念,他认为食用和药用同 样重要,“用之充饥则谓之 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 “药食同源”。
2. 中国 早在3000多年前,即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771年 的西周时期,官方的医政制度将医生分为四大类:食 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其中食医排在诸医之首,是 专事饮食营养的医生,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 师。 《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对平 衡膳食作了精辟论述,可以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膳 食指南”。 《皇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圣人不治 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 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 锥,不亦晚乎!” 。
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 年) 特点: (1)继续发现新的营养素并进行系统研究; (2)不仅关注营养缺乏问题,而且关注营 养过剩问题; (3)公共营养(public nutrition)的兴起。
蛋白质 脂类 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无机盐(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 水
必需营养素:在体内不能合成(有的虽
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机体正常 生长发育和健康所必需的、必须从食物 中摄入。目前必需营养素有42种:9种必 需氨基酸;2种必需脂肪酸;1种碳水化 合物;7种常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铁、 铜、锌、碘、钼、硒、钴、铬)、14种 维生素(A、D、E、K、B1、B2、B6、 B12、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胆碱、 维生素C)和水。
(二)现代营养学的发展
1. 国外 现代营养学始 于18世纪中叶,“营 养学之父”——法国 化学家Lavoisier(拉 瓦锡)(1743-1794) 他发现了“氧”,提 出了“氧化燃烧学 说”,掀起了18世纪 的“化学革命”—— 现代营养学的标志。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 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 特点: (1)认识到食物与人体基本化学组成,逐渐形 成了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 (2)建立了食物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和动物实 验方法; (3)明确了一些营养缺乏病的病因; (4)分离和鉴定了食物中绝大多数营养素; (5)1934年美国营养学会成立。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章 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结合《职
业道德辅导材料》自学 第二章 医学基础 自学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 营养学概论 第二节 能量及宏量营养素 第三节 矿物质 第四节 维生素 第五节 水和膳食纤维
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 营养学概论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nutrition):“营”是经营、谋